有關人工智能與人類兩者關系的讨論其實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便開始了,大量文學作品與影片都圍繞着諸如"人工智能試圖統治人類”等令人乍聽心驚的議題對人們灌輸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的可怕。但庫克的一席話更引人深思。“阿爾法狗”的熱潮似乎已經過去,但人們仍不斷擔憂着重至人工智能反壓迫人類,輕則提高失業率。但這些問題在群衆意識淪喪面前尚不足挂齒。人類不斷發展科技無疑是為了更大次元的自由,但這仿佛一處世外桃源,偶爾拜訪聽清風佛面。溪水潺潺,是自由,當若長居此處,便成了一種禁锢。現狀令我不盡思考,這是禁锢,還是自由?周國平曾同情城中長大的孩子無法歸于自然,“被鋼筋水泥的高樓包圍着”,不知重陽登高望遠的習俗,甚至不知何為重陽。其實當今生活被方寸螢幕充斥的人類當這些孩子更可憐罷。各類輿論如潮水般沖破螢幕,湧入世人的思想,不分好壞的,幾乎所有人在這場批判性思維與從衆心理的戰役中,站到了從衆心理一邊。“别人都這麼做,于我又有何不可。”他們這麼想着,原本堅守的價值觀一次次被更替,不知何時起便模糊了底線。
區區輿論便有如此大的威力,那些在各類網站甚至電視上頻頻出現的負面新聞的威力更是不容小觑。當媒體為了迎合大衆口味,滿足他們尋求比自己更糟的心理安慰的需求,我們逐漸看不到政府對弱勢群體的關懷,看不到世界一隅悄然發生的美好,取而代之的,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不幸,是空巢老人獨自離開人世的孤獨。人們漸漸麻木,漸漸對不幸習以為常,不再去同情,畢竟痛苦似乎總比快樂多些。
不知不覺中,人類“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但這二者又恰是人與獸的差別所在啊,正是因為價值觀,才能衍生出理性,正是由于同情心,才能建構成有序互助的社會啊。人工智能導緻的崗位喪失,可以通過新興企業來彌補,畢竟這本就是一個不斷進步着的社會;至于計算機想人類一樣思考,那也并非易事,如今的科技還僅達到局部領域的專業化,距人性化距離尚遠。但人性,世人漸漸模糊的價值觀與同情心,若按此勢頭發展,不乏禁锢人類思想,使得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的可能性。
願你,願我們仍能被一星燈火所打動,仍能對每一個現象思索。
更願所有的世人都永遠不要被自己所追尋的自由戴上鐐铐,禁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