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共享之我見

“今天我們一起騎共享單車回家吧。”“那個商場裡有共享KTV,我們去唱歌吧!”“下雨沒帶傘?不用怕!有共享雨傘。”“共享膠囊房?我想去試試!”

諸如此類的話語不知不覺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共享”這個詞又被賦予了新的活力——大到共享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共享汽車,小到共享充電器、共享籃球。還記得我第一次了解“共享”是新聞中中提到的共享單車:“共享單車掀起一陣熱潮,收獲無數好評!”但又過了沒多久,負面問題接踵而至“共享單車品質出問題”、“共享單車資源飽和,亂停亂放現象嚴重,擾亂生活秩序”。漸漸地,我對共享單車乃至“共享”概念産生了猶疑甚至是排斥:為什麼一定要使用共享資源呢?自己買想要的東西豈不是更加安心?

就這樣,我懷着這樣的想法,直到——

還記得那天,我有一個重要的比賽要參加。雖然比賽地點離我家隻有三公裡,但由于我沒有把控住時間,導緻離比賽開始僅剩下半個小時。在半小時裡徒步走三公裡路說不定遲到,而如果乘公共交通又會浪費許多等待的時間。猶疑片刻,猛然想起共享單車。唉!隻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在家裡下載下傳好應用,出門後就近找了一輛小黃車,掃碼、解鎖、側身躍上,連貫而又自如。雖然心中仍擔心像新聞中那般會發生品質問題,但面對所剩無幾的時間,我顧不得多想,用力地蹬着踏闆,奮力騎向前方。一道亮麗的明黃色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林茵小道。騎行中竟有那麼片刻抛卻了心中的焦慮,享受起這夏末秋初路邊的濃郁美景。内心充滿驚喜——驚于共享單車的友善快捷,喜于似乎能夠準時到達。

終于,一刻鐘後,小黃車穩穩地停在比賽地點的門口,下車、掃碼、上鎖,輕便快捷,煩惱全消。走向簽到處時,我不由自主地向那輛雪中送炭的“小黃車”,發自内心地說聲:“謝謝!”

從那以後,“共享”概念深深紮根于我的生活:上下學時騎着色彩缤紛的共享單車;閑暇時逛一逛共享書店;在運動場中租借各式各樣的共享器械……仔細一想,正是那種令人省錢、省時、省心的便利,使“共享”一躍成為社會熱門話題、經濟發展走向。“共享”這個詞,顧名思義,共同分享。由“共享”衍生出的一系列産品,不僅使人們在生活中獲得了便利,更帶來了全新的生活理念:将自己閑置的東西與他人分享,達到雙方共赢,何樂而不為呢?這是時代變換給予我們的福利,更是對社會和生活的新啟迪。

共同分享、友善生活、互惠共赢,這就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