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才女16歲時填一首詞,問世後便轟動北宋文壇,引得文人交口稱贊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李清照少女時代創作的一首婉約詞。因為詞末有“綠肥紅瘦”的句式,表達新奇,是以一經問世,便轟動了京城和北宋文壇,文人莫不擊節稱賞。

同時,該詞還受到了南宋詞評家胡仔、陳郁等人的推崇。因為李清照當時雖然年少,但是卻有這種獨創“奇句”的能力,是以曆代詞評家并不挑剔這首詞的思想境界與格調。

大才女16歲時填一首詞,問世後便轟動北宋文壇,引得文人交口稱贊

近代的文藝批評家朱東潤認為,這首詞“展現了李清照少女時代靈魂的空虛與内心寂寞的精神狀态”。

想知道這首詞為何會得到這樣的評價,就必須弄明白詞裡表達的真實内涵。下面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首《如夢令》,看看少女李清照到底想借它來說些什麼。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賞析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白話翻譯:

夜晚刮起了大風,下起了一場小雨。早晨醒過來,還帶着宿醉。考問“卷簾人”,庭院中的海棠開得怎麼樣?

大才女16歲時填一首詞,問世後便轟動北宋文壇,引得文人交口稱贊

對方卻回答道:還是老樣子。“你知道嗎,你知道嗎?此時那海棠,應該是綠葉肥大,紅花瘦小。

我們先來說說,其中“卷簾人”的問題。這首詞中的“卷簾人”,多數時期都被當成李清照的“侍女”而不是别人。因為按照相關文獻記載,李清照這個時候應該隻有十六歲,還未出閣。

不過今人指出,李清照在這首詞中提到“綠肥紅瘦”時,口吻不像是具有很深的惜花之情。她重複“知否”的口吻,更像是在跟某人“鬥嘴”。

再加上李清照性格豪放,本非尋常女子。于是便聯想到“卷簾人”或許不是她的侍女,而是别的什麼人。那麼,這個“卷簾人”有可能是誰呢?

大才女16歲時填一首詞,問世後便轟動北宋文壇,引得文人交口稱贊

在宋詞裡面,“卷簾人”在很多的情況下都是指“閨中女子”。如朱淑真的“不忍卷簾看,寂寞梨花落”;李清照自己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裡面的“卷簾人”都是指閨中女子。

宋詞裡提到仆人時,多數是直呼其名的。如姜夔的“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箫”,朱淑真的“侍兒全不知人意,猶把梅花插一枝”,蘇轼的“家僮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

以上三個例句中,有直呼侍女名字“小紅”的,有直呼“侍兒”不稱名的,也有叫“家僮”的。李清照稱對方為“卷簾人”,顯然與對方的關系比較親近。

又因為這首詞的創作時間為(公元1100年前後),距離李清照和趙明誠新婚的時間(公元1101)異常接近,是以“卷簾人”應當是指趙明誠。

大才女16歲時填一首詞,問世後便轟動北宋文壇,引得文人交口稱贊

李清照和趙明誠二人同為貴族,婚前就認識,并有往來是非常正常的。在解決了“卷簾人”是誰的問題後,讓我們再來看一看“綠肥紅瘦”是什麼意思。

著名學者周汝昌認為,這句話指的是後院的海棠花“綠的多,紅的少”,是把“紅瘦”的“瘦”解釋成“少”的意思。于是這四個字表達的意思就是,經過了昨夜的風雨後,海棠花凋殘了。

基于上述這樣的了解,有人就認為:這首詞是在表達李清照的惜花傷春之情。然而又有學者指出,在清代以前,很多詞評人并不認為“綠肥紅瘦”有惜花之意。

因為“瘦”字的解釋為,瘦小、弱小和瘦弱。比如“淡花瘦玉,依約神仙裝束”裡的瘦,就不能解釋成“殘玉”。

大才女16歲時填一首詞,問世後便轟動北宋文壇,引得文人交口稱贊

李清照自己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中的“瘦”,也不能說是人“殘”了,隻能解釋成人像黃花一樣瘦弱。

由此可知,“綠肥紅瘦”在這首詞裡要表達的意思是:經過昨夜的一場風雨後,海棠肥大的綠葉中開出了瘦小的紅花,暗喻海棠獲得了新的生機。

弄明白了前面兩個問題,我們就可以大緻還原出少女李清照寫詞時發生的事情。在前一天的晚上,李清照喝了一點酒。當時她有可能不是獨自一人在喝酒,而是和趙明誠在一起。

古代少年男女晚上在一起,無聊的時候其實是可以做遊戲的。比如李商隐在《無題》中提到的:“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大才女16歲時填一首詞,問世後便轟動北宋文壇,引得文人交口稱贊

“送鈎”、“射覆”,就是古代人聚會時玩的一種遊戲。北宋的禮教還不太嚴,李清照很有可能和同為世家子弟的趙明誠,甚至是别人一起玩這樣的遊戲。

一邊玩遊戲,一邊飲酒,喝醉了就睡覺,早上醒來之後還有一絲的醉意,于是她就借着酒勁兒,問“卷簾人”趙明誠:你知不知道,後院的海棠花怎麼樣了。

李清照在詞裡用的是“試問”,帶着“考問”的意思。因為她明知被問的對象,其實是一個粗心大意的家夥,是以她偏偏要這樣去試探對方。

結果正如她所料,趙明誠漫不經心地回答道:還是昨天的老樣子。李清照連用“知否”,嘲笑對方粗心,不懂得在這種情況下,海棠肥大的綠葉中間,已經開出了紅色的小花。

大才女16歲時填一首詞,問世後便轟動北宋文壇,引得文人交口稱贊

經過雨露滋潤的海棠,開出了含苞的小花,當中到底在暗示着些什麼,反映了李清照當時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這就見仁見智了。

詞為“豔科”,李清照寫這首詞的時候,正是北宋末期“豔詞”大行其道的時代。再加上當時的北宋社會,男女大防也不如後來嚴格。歐陽修、蘇轼等名人,其實都寫過很多的“豔詞”。

是以即使李清照真的寫出一些隐晦的“豔情詞”,也并不奇怪。這大概也是史代詞評家贊這首詞,隻贊她“綠肥紅瘦”用得新奇,從不言及其它的原因吧。

隻有近代學者周汝昌盛贊這首詞,寫得特别有水準,贊它短短六句,包含了場景描寫、行動描寫、人物對話等豐富的細節,仿佛現代電影“運鏡”的手法一樣。

大才女16歲時填一首詞,問世後便轟動北宋文壇,引得文人交口稱贊

同時,周汝昌又誇李清照“為花悲喜,為花醒醉,為花憎風情雨”,活脫脫把一朵紅海棠誇成了綠牡丹。然而“綠肥紅瘦”,卻被他解釋偏了。

結語

從前讀葉嘉瑩先生的書,裡面提到李清照的時候,說她寫得最好的,還是那些偏向豪放的詩詞。她的豔情婉約詞,其實就不怎麼樣。

但是古典詩詞并不單單注重思想内涵,也十分注重修辭水準。李清照以十六歲的年紀,便能原創“綠肥紅瘦”、“人比黃花瘦”之類的新奇句式,這份才情依舊值得誇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