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汽車圈十大關鍵詞:萬變不離“新能源”

中國汽車産銷量自2018年遭遇28年來首次下滑之後,有望在2021年結束連續三年的負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汽車産銷量将達到2610萬輛,同比增長3.1%。

這一年,汽車行業迎來了史無前例的變革。汽車“新四化”進一步加速了行業的變革,促使各大車企向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方向去轉型。尤其是電動化,已經成為主宰車企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

2021汽車圈十大關鍵詞:萬變不離“新能源”

回顧2021年,汽車行業所面臨的挑戰也從未停過,“缺芯”問題打亂了很多車企新車上市和傳遞計劃,部分車企甚至被迫減産、停産。但新能源汽車實作了高位增長,自主品牌表現出較強的韌性,成為車市前進的重要推動力。

一邊是不斷入局的跨界造車者,另一邊是不斷推出新品牌沖擊高端的傳統車企,盤點這一年車市所經曆的關鍵詞,既是記錄當下中國車市的前進軌迹,也更好地總結過去邁向未來。

全球缺芯

全球疫情反複,消費類晶片需求激增導緻晶片廠商生産資源有所傾斜,加上車規級晶片備貨周期過長,進一步加劇了汽車晶片供應緊張,從去年年底開始就影響着車企的産銷走向,豐田、大衆和通用等國際巨頭就曾宣布在全球不同地區針對性地停産。

2021汽車圈十大關鍵詞:萬變不離“新能源”

從上半年車企銷量資料中不難看出,即使是狀态火熱的日系車企也面臨産銷下滑的困境,部分主機廠甚至以近百倍的溢價從黑市購買晶片。而豪華品牌“缺芯”所誘發的官方“原價回收”政策也是史無前例,一度帶來了二手車行業的新機遇。

反觀自主品牌,卻很好地抓住了“缺芯”這個機遇,不斷強化自身供應鍊體系,更注重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發,開始和晶片廠商聯手打造晶片,“卡脖子”的現象或會進一步得到緩解。

雙碳目标

在環境日益嚴峻的情況下,碳減排成為全球重要國家形成的共識,中國已經明确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标。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交通領域的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終端碳排放的10%左右,尤其是公路運輸,目前占全國交通運輸碳排放總量85%以上,成為交通減排的主體和重點。

2021汽車圈十大關鍵詞:萬變不離“新能源”

在此大背景下,各大車企也在積極行動,紛紛公布了“碳中和”相關規劃表以及未來幾年内的純電動車銷售目标。除了加速企業自身電動化産品的推出,它們還緻力于推動産業鍊上下遊的綠色轉型,齊齊迎接電動化時代的到來。

2021年前11個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産量突破300萬輛,成為車市增長有力的助燃劑。鐘叔駕道認為,誰能在新能源車的賽道上搶占先機并站穩腳跟,誰就能在未來的競争中掌握更多的話語權。

動力電池

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極速拉升,使動力電池成為今年最熱鬧的賽道之一,動力電池廠商的地位也随之攀升,頗受資本市場和輿論的關注。以登入創業闆的甯德時代為例,其股價一度高達650.15元,市值突破1.51萬億元,僅次于工商銀行和茅台。

2021汽車圈十大關鍵詞:萬變不離“新能源”

而巨大的動力電池需求,“内卷”也不可避免地發生着。甯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和中航锂電等廠商,在今年紛紛開啟産能擴張。據光大證券預測,到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可達623GWh,但根據已經公布産能擴張計劃的幾家廠商來看,到2025年産能将會突破3000GWh,面臨着一定的過剩風險。

為掌握更多的主動權,不少車企已開啟了電池相關的自主研發之路。以廣汽集團為例,在超倍速電池、海綿矽負極片電池等方面已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動力電池廠商也應該适當降一下溫了。

跨界造車

面對新能源車這塊分不完的“蛋糕”,有人失落出局,也有人大膽進場。前有拜騰、賽麟、博郡等燒光了數十億之後黯然出局,留下一地雞毛。後有蘋果、360和小米等高調入局,引得資本市場和輿論的高度關注。

2021汽車圈十大關鍵詞:萬變不離“新能源”

但新能源車的賽道上依然是前途未蔔,強如恒大般大手筆通過“買買買”将新能源車技術收入囊中的企業,最終還是因資金鍊問題導緻造車項目擱淺。而最被市場所看好的小米,其汽車實體公司正式成立,産品最快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産。

在鐘叔駕道看來,面對新能源車這個風口,如果不入局就輸定了,而選擇入局或許會有一絲機會,這就不難了解為何衆多科技公司要跨界入局造車。

華為概念

要說這跨界造車的企業中誰的名氣最大,華為無疑是呼聲最高的一個。盡管它已經在多個場合官宣不會造車,隻是幫車企造好車,緻力于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但能與它沾上關系的企業,資本市場還是予以厚望。

2021汽車圈十大關鍵詞:萬變不離“新能源”

據Wind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小康股份年内收獲28個漲停闆。自傳出與華為進行深度合作造車之後,總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元,一年大漲8倍多。無論是銷量層面抑或是聲量層面,賽力斯自登入華為旗艦店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華為HI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最終會拯救賽力斯,還是會讓賽力斯成為一個沒有靈魂的軀體,這還是個值得商榷的事情。

人才大戰

新能源車的發展速度或許讓很多傳統車企始料未及,尤其是衆多新勢力的加入,讓原本處于平衡的汽車人才頓時就不夠用了。毫無造車底蘊的新勢力想要站穩腳跟展開攻勢,從傳統車企中高薪挖角已經是常态,比傳統車企高出50%-100%不等的薪資待遇已經是正常操作。

2021汽車圈十大關鍵詞:萬變不離“新能源”

随着更多跨界玩家的加入,汽車行業的人才大戰也随即打響。2021年以來,原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陳雪峰加盟FF成為中國區CEO;當然,傳統車企也在進行新一輪的人事調整,如原哈弗品牌總經理文飛調任沙龍智行任CEO。

汽車“新四化”帶來的産業變革,不僅僅展現在生産制造環節。汽車人才不斷流通和重構的背後,一定程度上更是汽車行業界線的延伸和重塑。

豪華車破局

在消費更新的大趨勢下,豪華車市場呈現了一片繁榮的景象,頭部隊伍BBA的表現一如既往的穩定,二線豪華品牌的日子也相當滋潤。但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撼動它們的不是底蘊深厚的傳統車企,而是成立時間才幾年的新勢力。

2021汽車圈十大關鍵詞:萬變不離“新能源”

據中汽中心《高端品牌5月成交價及銷量》顯示,蔚來以43.29萬的成交均價排名第四,已經超越寶馬、奧迪逼近奔馳。在9月50萬以上豪華品牌電動車銷量排行中,高合HiPhi X更是以月銷量641台力壓保時捷位居榜單第一。

新勢力的出現,打破了傳統豪華品牌的定義。相比于曆史底蘊和技術積攢,它們更希望用新能源技術、服務或者營銷來打破這樣的局限。

“新”品牌

“實作品牌的向上發展”幾乎是所有自主品牌統一的夢想,是以才誕生了諸如領克、WEY等一系列沖擊高端的品牌。而這個願望在特斯拉市值登頂、一衆新勢力銷量不斷超越傳統車企之際變得更加強烈。

2021汽車圈十大關鍵詞:萬變不離“新能源”

前有極氪、岚圖和極狐,後有阿維塔、沙龍等品牌相繼亮相,自主品牌高端“智電”産品已進入爆發期。有着集團強大的背書、資金和技術支撐,它們自誕生起就備受關注,也許現階段的表現尚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已經邁出了紮實的第一步。

傳統汽車集團礙于整體架構和體系較差的靈活性,由此孵化出新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更有利于煥發出新的品牌形象以及資本市場的發展。

她經濟

以往,傳統的汽車産品會更加偏向男性使用者群體,但随着女性消費群體的崛起,這樣的局面已經發生較大的變化。女性使用者的汽車消費潛力亟待釋放。

2021汽車圈十大關鍵詞:萬變不離“新能源”

《智赢她經濟》有這麼一句話,“如果把中國女性單獨拎出來,就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近年來,像歐拉、奇瑞新能源和埃安等新能源汽車品牌,無論是營銷抑或是産品上都有所偏向于女性消費者,希望樹立一個更懂女性的品牌形象。

市場發展因多樣化而精彩,車企對“她經濟”的愈發重視,或許是汽車市場增長的一大推動力。

兼并重組

公開資料顯示,上半年汽車行業并購重組活躍,共有67家汽車公司完成85起并購重組,涉及資金216.16億元。鐘叔駕道發現,随着汽車行業電動化、智能化不斷提速,業内多起車企并購重組主要是受到産業變革和國家政策的影響。

2021汽車圈十大關鍵詞:萬變不離“新能源”

比如衆泰汽車,經金華中院裁定準許《重整計劃》後,重整投資人将以恢複優化傳統業務和更新拓展新業務為戰略導向,側重發展網約車及微型電動車市場;而一汽馬自達更是與長安馬自達合并,正式退出中國汽車的曆史舞台。

不難看出,随着車市競争愈發激烈以及電動化程度不斷提高,那些競争力不強的車企會被加速淘汰或兼并重組,産業集中度雖然會得到提升,但也面臨着産能過剩的問題。

鐘述

2021年十大行業關鍵詞,記錄着當下汽車時代的前進軌迹,也是汽車産業變革的縮影。回顧這十個關鍵詞,似乎每個都與“新能源”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這正是汽車行業百年難得一遇的大變局,誰能在新能源的賽道上跑得又快又穩,誰就能掌握着更多的主動權。

産業瞬息萬變,企業風起雲湧,面對接踵而至的挑戰,每家車企都在努力尋求突破,緊握時代的脈搏不願被抛棄。即使是面臨着生産方式、産業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等全面變革的程序中,中國汽車産業、企業也能展現出積極創新求變的毅力。

2021年,把它稱為是“新能源車元年”或許是最貼切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