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射雕英雄傳》中,王重陽生前,曾為七位弟子準備了兩套特殊的防身武功,其一是七人合體的合擊武功“天罡北鬥陣”,其二是個人拼命的“同歸劍法”。之是以要留下這樣的武功,主要是為了防止仇人西毒歐陽鋒的打擊報複。
“同歸劍法”,顧名思義,是一種抱着同歸于盡的決心的拼命劍法。至于“天罡北鬥陣”,也很好了解,是一種參考北鬥七星排列的陣法,屬于合擊武功。
在小說中,“同歸劍法”隻有丘處機用過一次。而“天罡北鬥陣”,則多次出現,甚至到了《神雕俠侶》中,成了全真派最依賴的一門武功。

“天罡北鬥陣”乃王重陽自創。這門武功,是道家玄門上乘武功,由七人合使,通過陣法,讓七個人互補不足,功力疊加,渾若一體,攻守兼備,進而達到以弱克強的效果。
在《射雕英雄傳》中,全真七子第一次使用“天罡北鬥陣”,便跟東邪黃藥師打成了平手。從表現上來看,可以說是非常亮眼了。
其實,除了“天罡北鬥陣”,全真派還有一門合擊武功,那便是“七星聚會”。僅看這個名字,就能看出,這套武功,跟“天罡北鬥陣”是有聯系的。
事實上,“七星聚會”就是脫胎于“天罡北鬥陣”的一門武功。
這門武功是全真五子所創(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想法是丘處機提出來的。簡單點說,就是把“天罡北鬥陣”中的站位和招式變化抛去,把功力疊加的運勁之法單獨剝離出來,再加以改進而成。
相較于“天罡北鬥陣”,“七星聚會”的使用門檻更低,應用更靈活,但相應的效果會更差,上限也更低。
“天罡北鬥陣”是一套完整的武功,有招式,有變化,還有運勁之法,是以上限比較高,相應的使用門檻也高,必須要七人合使,共進共退。
而“七星聚會”,隻有運勁之法,上限很低,但勝在使用門檻低,不必七人合使,三人、四人、五人、六人都是可以的。這樣的話,使用起來就比較友善了。
要說全真五子為何要多此一舉,創“七星聚會”,其實也是無奈之舉,要怪就怪當年王重陽沒給他們留下《九陰真經》。
為何這樣說呢?
這就得說全真五子創“七星聚會”的目的了。
話說在終南山,就是全真派的老巢,有兩個門派,除了全真派外,還有一個古墓派。
古墓派祖師林朝英,當年是全真派祖師王重陽的紅顔知己,但因為種種原因,相愛的兩人沒能走在一起,反而成了仇家。
林朝英生前,專門為了克制全真派武功,創了一部《玉女心經》。這便導緻,古墓派後世弟子小龍女、楊過,碰到全真派弟子,幾乎都是吊打。
全真派好歹是“天下第一大派”,所傳武功被譽為“天下正宗”,天天被隔壁鄰居吊打,那怎麼能行。
為了挽回頹勢,全真五子相約,一起在玉虛洞中閉關,研究破解《玉女心經》的辦法。奈何修為不足,研究來研究去,沒有一點頭緒。最後隻能退而求其次,不求反敗為勝,隻求能自保,于是便有了“七星聚會”。
按理說,自保有“天罡北鬥陣”就夠了,但問題是,這門武功使用的條件太苛刻,萬一要是不夠七個人,那可咋整。思來想去,丘處機便想出了“七星聚會”的提議。你《玉女心經》不是招式克制我嗎?我直接放棄招式,就跟你拼勁力。我一個人打不過你,我叫一群人。打得過我就打,打不過我就守。雖然很丢臉,但總比被摁在地上錘好。
要說這事,其實也不能怪全真五子,他們也是真的盡力了,的确是難,畢竟當年王重陽研究了好幾年,也沒能破解林朝英的《玉女心經》的克制,也是直到華山論劍後,得到了《九陰真經》,才扳回一局。
話說,要是當年王重陽把《九陰真經》留在全真派,或者說把能破解《玉女心經》克制的那部分留下,全真五子也不至于那麼憋屈,苦哈哈地去搞個“七星聚會”。
(圖檔來源于網絡)
我是黃老邪,歡迎關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