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小時候每天能和父母在一起便是幸福。長大後,能和父母吃一次飯,便是幸福。成長以後,能和自己父母通一次電話,便是幸福。随着我們年齡的增長,我們對家這個概念也越來越生疏,所謂的“幸福”也漸漸被時間給沖淡。
記得國中思品書上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富商喝醉了酒,在街上遇到了警察,警察說:“先生,我帶你回家吧。”富商說:“我沒有家。”警察指着前面的豪宅說:“那不是您的家嗎?”富商搖頭答道:“那隻是我的房子。”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因為生活的壓力而四處奔波。漸漸地,我們忘了那些最親近的人,等我們再想回頭撿起他們時,卻已消失不見。這些人是可憐的,更是可悲的,赢得了财富權利又如何,到頭來也是一場空,身邊連分享的人都沒有。
人是一種富有感性的動物。有時候我們不能太過于理性化而忽視了自己的父母。而今我們也都這麼大了,父母也都慢慢變老了,他們可能真不再是我們印象中那個堅強的靠山了。記得我上初二的時候,有一次和爸爸一起回家,當時路過了我們家的電表,他就讓我去看看,可那個電表太高了我看不到。于是爸爸就讓我騎在他的肩上去看。當我從他肩上下來時,他就喘着粗氣了,那一瞬,我真的覺得父親老了,他沒我想象中的那麼強大。可是,是什麼讓他變老了呢?是時間,他用自己的青春換來了我的成長,而我卻忽視了這一點。
我們活在這個殘酷而又現實的世界,生活中總是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事,剝去我們陪父母的時間。有些人也知道要有孝心,是以一味地給父母送禮物打錢。可是他們并沒有搞懂,父母所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物質上的幸福,而是精神上的幸福。陪父母吃一頓飯,遠比送父母禮物要強得多。
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卻不求回報。時間在他們臉上刻下了一道道皺紋,他們卻從不埋怨。為了我們,他們的眼睛從深邃有神變得空洞。而我們卻總用忙為借口,一次又一次的傷害着他們。忙不代表沒時間。不要因為忙,而使你印象中的父母真的隻是你印象中的父母。
讓我們多陪陪父母,去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去撫摸他們那蒼老的臉頰,去慰問他們那孤單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