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為何官員不僅不沮喪,還興高采烈去“謝恩”?

别看标題就以為小編在胡謅,的确光從官職來說,誰都知道古代從三品肯定比四品高,但這标題的情況卻真實發生在我國古代明朝,還不僅一位因為從三品降到正四品興高采烈。低調點的就自己偷着樂,高調點的恨不得騎着馬跑去“謝恩”。

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為何官員不僅不沮喪,還興高采烈去“謝恩”?

《萬曆野獲篇·卷二十·京職·京官肩輿》,乃是一本專門講明朝風俗的古籍,其中有一句話為“在京三品大臣始得坐轎。以故光祿太仆卿之升佥都禦史,雖甚雄劇,然以從三轉正四,故有擡轎謝恩,騎馬到任之語。”

明朝時在京城任職的官員,成為了三品大臣後才能獲得乘坐轎子上朝的資格,是以我們電視劇裡看到的那些官員出行全都乘轎乃是錯誤的。那三品之下出行怎麼辦呢?隻能騎馬出行上下班。光祿卿跟太仆卿這兩職位,在當時都是從三品,佥都禦史卻隻是正四品。

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為何官員不僅不沮喪,還興高采烈去“謝恩”?

按理來說從三品降到正四品,官員肯定會很沮喪;但按上述文獻的記載來看,雖然說這一下子有了坐轎到騎馬的天差地别,官員卻都很高興,擡着轎子去謝恩,歡歡喜喜騎馬赴任,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這當官不僅要看級别,還得看所處部門。

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為何官員不僅不沮喪,還興高采烈去“謝恩”?

從職位性質上來說,這光祿卿負責的乃是禮部事宜,是以聽令于禮部;但從具體事物上來看,這各種酒席之事又少不了跟禦膳房打交道,是以光祿卿還要受禦膳監宦官的監督,可以說雖是從三品的高官之列,實際行動上卻處處受到限制。

而太仆卿也不是仆射,仆射那是尚書省副官,自尚書令虛設後,仆射就是名副其實的宰相,到了宋朝方才廢棄。太仆卿是什麼呢?是掌管皇帝輿馬和馬政的官員,用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官職來解釋,那就是弼馬溫。

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為何官員不僅不沮喪,還興高采烈去“謝恩”?

解釋完光祿卿跟太仆卿,我們再來解釋下佥都禦史是個啥官。明清時期有個督察院,講白了就是前朝的禦史台,專門負責監察、彈劾百官,以及沒事提提建議,連皇帝都能沒事批評幾句,“職責糾劾百官,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

明朝我們懂啊,對官員的言行舉止要求特别嚴格,莫名其妙就會犯錯,督察院就是專門挑錯的,哪怕一個一品大員,某天晚上多吃一道比較奢侈的菜給督察院知道了,都能彈劾這個一品大員。

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為何官員不僅不沮喪,還興高采烈去“謝恩”?

當然一般禦史也沒這麼無聊,沒事盯着同僚晚上吃了啥,介紹這個主要是為了表達禦史的實際權力,是要比表現出來的更大的。普通禦史尚且如此,更别說地位僅次于之左、右副都禦史的佥都禦史了。

光祿卿跟太仆卿跟佥都禦史不是一個部門,前兩者相當于行政部門,後者則是監察部門。但别看前兩者是從三品,後者隻是正四品,佥都禦史無論是實際權力,還是在官員中的地位,甚至在皇帝心中的形象,都比前兩者高得多。

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為何官員不僅不沮喪,還興高采烈去“謝恩”?

這就是為何明朝這些官員從三品降到正四品後,不憂反喜了,這并非所有官員都如此,而是單單針對這種實際權力有變化的官員而已。

參考資料:《明史》、《萬曆野獲篇·卷二十·京職·京官肩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