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狄仁傑是羌人還是漢人?考古發現狄仁傑祖墳,或推翻傳統認知!

近些年來,随着狄仁傑系列影視的熱播,神探狄仁傑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成為中國式福爾摩斯。在真實曆史上,狄仁傑雖說破案沒有影視中神奇,卻也青史留名,更是唐朝武周時期傑出的政治家。然而,無論是演義小說還是真實曆史上的狄仁傑,卻都留下了一個身世謎團。

狄仁傑是羌人還是漢人?考古發現狄仁傑祖墳,或推翻傳統認知!

在正史《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對狄仁傑有不少描述,但關于狄仁傑家世的記載卻寥寥數筆,講得不是太詳細:狄仁傑,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出身太原狄氏。

《新唐書》卷七四下《宰相世系表四下》狄氏條:“狄氏出自姬姓。周成王母弟孝伯封于狄城,因以為氏。孔子弟子狄黑裔孫漢博士山,世居天水。”按照正史記載,狄氏曆史源遠流長,出自姬姓,古賢人狄儀,孔子弟子狄黑,漢武帝時博士狄山等,都是狄氏祖先。粗看之下,狄氏一脈相承到狄仁傑,是以狄仁傑自然是貨真價實的炎黃子孫。

但問題在于:從狄山之後,東漢、三國和兩晉史書中就不見狄氏名人,直到十六國時期(304年-439年),才出現一個叫狄伯支的人,但狄伯支之是以出名,是因為《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将他尊為狄仁傑遠祖,是以才記錄在案。

換言之,狄山之後的狄氏,在正史上出現400餘年的空白期。在這一段時期,到底是狄氏已經滅絕,還是狄氏隻是默默無聞的存在着?這一段曆史已經無法考證,但關于狄仁傑家世之謎,卻在考古上有了一個發現,或許有助于揭開謎團。

狄仁傑是羌人還是漢人?考古發現狄仁傑祖墳,或推翻傳統認知!

2000年,在太原市迎澤區王家峰村,距今狄村僅3公裡的地方,一個磚廠生産時挖毀一座古墓,從墓主墓志銘中,透露了三條重要資訊。

一,墓主叫狄湛,盡管墓志上沒有詳細記載祖父、父親的名諱,但通過狄湛這個姓名和墓志記載,結合《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的“後秦樂平侯伯支裔孫恭,居太原。生湛,東魏帳内正都督,臨邑子。孫孝緒”可知,狄湛就是狄伯支(?-409年)的後代,狄孝緒的祖父、狄仁傑的高祖(四世祖)。

二,從狄湛的籍貫、經曆和職官看上,狄湛應該是一個羌人,而非漢人。比如,“公諱湛,字安宗,馮翊郡高陸縣人(隸屬陝西西安,隋朝時更名高陵縣)也”,而不是籍貫太原,或《元和姓纂》中的“狄山子孫,代居天水”;還有曾祖“領東羌校尉”一職,魏晉以來,這一類職位往往是由各部落酋長豪強擔任;狄湛擔任“原仇領民副都督”,疑從領民酋長制度中轉化來,專統地方的胡族。

三,根據墓志中記載,狄仁傑祖先在十六國期間,一直都擔任重要職務,最低是秦州府主薄,最高位極人臣,狄湛官至車騎将軍。史書中狄仁傑祖父狄孝緒(狄伯支之孫的曾孫),官至尚書左丞;狄仁傑父親狄知遜,官至夔州長史。是以,狄氏可能一直就是豪族,是以朝廷才重用他們撫慰本族群眾,或不敢忽視這一股強大勢力。

是以,狄湛應該是馮翊郡羌人豪族(馮翊郡,東漢設定,治所在高陸縣),狄伯支後人遷居到山西太原,生下兒子狄湛,并開啟了太原狄氏豪門。狄仁傑出身于太原狄氏,祖先自然是馮翊羌人。

狄仁傑是羌人還是漢人?考古發現狄仁傑祖墳,或推翻傳統認知!

對于這一結論,史書記載也佐證了這一點。

狄伯支初見于《晉書·姚苌載記》,與西州羌氐豪族共推姚苌為盟主,建立了後秦國。《資治通鑒》中記載:義熙五年,後秦王姚興遣其弟平北将軍姚沖、征虜将軍狄伯支等帥騎四萬,擊夏王勃勃。姚沖至嶺北,謀還襲長安,狄伯支不進而止,最終被姚沖鸩殺伯支以滅口。

雖然史書沒有明說狄伯支是羌人,但結合狄湛曾祖“領東羌校尉”一職,以及當時的曆史背景,基本可以判斷出狄伯支是羌人。

而且,《魏書》中記載的狄氏幾乎都是羌人,比如“杏城羌酋狄溫子率三千餘家内附”,“羌将狄子玉等叛”等。

可見,狄仁傑祖先狄伯支、狄湛等更可能是羌人,而非漢人。盡管缺乏完整的證據鍊,但種種迹象卻指向了這一結論。

狄仁傑是羌人還是漢人?考古發現狄仁傑祖墳,或推翻傳統認知!

綜上,可以基本還原出狄仁傑家世之謎:與西漢狄山無關,更可能是《漢書》所記之西北狄族,五胡亂華之後定居在西安高陵縣,狄湛父親遷居山西太原,開啟太原狄氏豪門。

這裡還有一個疑問,既然太原狄氏并非漢人,為何還要認祖狄山等人呢?原因很簡單,從北朝到唐朝,胡族人士在華夏化的過程中,不斷改造其家世淵源,即尋找一個閃亮的老祖宗,與唐朝皇族尊老子李耳為先祖、尊李廣為祖先一個道理。唐朝編修《晉書》時,稱狄伯支為天水人(史書記載“狄山子孫,代居天水”),其實已經接受了狄伯支傳承于狄山,是正宗的炎黃子孫,這就是融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