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帝國的滅亡,其實隻是一個意外

中國人對待曆史的觀點,一直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各個朝代的更疊,也一直在實踐着這個觀點。可秦朝作為中國第一個實作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剛剛結束了戰國時代的長時間分離,卻隻存在了二世,就被取代了,可見它的滅亡與''分久必合''的規律相違背,甚至可以說是個意外。

秦帝國的滅亡,其實隻是一個意外

王朝滅亡的原因

繼續上文的話題,每個王朝都有它存續的時間,縱觀中國曆史,各個朝代的時間更疊,除了先秦的夏商周,存續時間分别為:470年、555年、515年。其他比較著名的朝代,如唐朝存在時間是289年,明朝存在時間是277年,清朝存在268年,都是三百年不到就滅亡。可是相比于秦朝的二世而亡,它們的存續時間卻是有曆史規律的,那就是存在時間所在三百年以内。

秦帝國的滅亡,其實隻是一個意外

因為一個大一統的王朝走向滅亡是有原因的,史學家們将其總結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王朝徹底老化,政治機制不行,最後走向衰亡,屬于社會爆發了不可挽救的危機,百姓生存得不到保障。以明朝為代表,明末李自成引領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就是因為底層百姓得不到生活保障而導緻的。

秦帝國的滅亡,其實隻是一個意外

第二種是王朝并未老化,政治機制仍然在運轉中,但是卻因為突發性的政治事件而走向衰亡。比如西晉因為賈南風突發性殺死過多的司馬家族的宗族王室,導緻其他宗室的不滿,爆發了著名的八王之亂,進而引發五胡亂華,西晉最後走向滅亡。

秦帝國的滅亡,其實隻是一個意外

而上述兩種情況中,第一種才是一個王朝真正走向滅亡的正常道路,并且多伴有嚴重的官吏腐敗、皇權旁落,如,中央政府失去對軍隊和财政的調動權,以及嚴重的土地兼并所導緻的流民問題。使得原本有耕地的百姓變為流民,而這股流民最後會成為推翻王朝的主要力量。畢竟中國古代是以農業立國的,一個王朝存續了兩三百年,難免要産生一些弊端,唐、明就是典型代表。

秦帝國的滅亡,其實隻是一個意外

秦朝滅亡的原因

1,突發性起義

可是秦朝的滅亡是一個王朝滅亡的正常程式嗎?不是的。第一個站出來試圖推翻它的陳勝、吳廣,雖然是農民起義不假,但他們并非流民。他們是受秦朝政府派遣去往守防的,隻是在路上因為遇到了大雨,道路不通,最後因為秦律嚴苛,未按規定時間内到,是要丢掉性命的,為了保命才起義的。

《史記》記載: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秦帝國的滅亡,其實隻是一個意外

再則,他們原本是受到秦朝的派遣去守防,他們原本也已經上路,可見秦朝在兵源、财政上都并未出現問題,就證明當時秦朝政府,對于百姓尚有統治力。對這一情況的證明,《史記》中另有記載:

聞陳王敗走,秦兵又且至,

這是項羽本紀中範增對項梁講的話說陳勝等人的起義部隊被秦軍追着打,也代表着秦朝對國家軍隊尚有統治力的佐證,可見秦朝政府的運作機制并未崩壞。

秦帝國的滅亡,其實隻是一個意外

2.起義者出身高貴

另外,秦始皇突然暴斃,加上陳勝吳廣起義,使得原本觀望新帝的各路人馬紛紛效仿陳勝吳廣,開啟了他們的亡秦之路。他們都有誰呢?著名的項梁、項羽是原本的楚國貴族,劉邦更是秦國的亭長,屬于政府底層從業人員。

《史記》還有記載:

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儋從弟田榮,榮弟田橫,皆豪,宗彊,能得人。

田榮等代表的是六國的齊國後裔,可見主要反對秦朝的人,都不是流民,甚至出身都很不錯。這一點也是佐證秦朝的農民起義并非是因為政府制度崩壞,導緻的流民起義,隻是因為陳勝等人偶然性的起義,以及秦始皇暴斃,讓原本的六國遺民起了瓜分天下之心。

秦帝國的滅亡,其實隻是一個意外

3,

秦朝政策忽視人的價值

而項梁他們打出的口号是:

秦為無道,破人國家,滅人社稷;天下苦秦久矣;将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

都是在說,秦朝的''無道''統治者的''暴虐'',百姓受苦,而這是因為秦朝行的是苛政,無人道。而所謂的無人道,就是指不重視百姓,而百姓是什麼?百姓是人,百姓被忽視就是人被忽視。這一點也是對于秦朝并非是政府制度走向崩壞,導緻的起義爆發的證據。

秦帝國的滅亡,其實隻是一個意外

4,秦末的鬥争是''統一''和''分裂''的鬥争

再則,現在對于秦朝的定義是''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其中大一統是個需要注意的點。因為''秦王掃六合'',是集結了戰國的其他六國所建立的大一統國家,可後來項籍加入讨伐秦朝時,除了說秦朝無道,還說的有''複立楚國之社稷'',範增在遊說項籍時就是以: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為能複立楚之後也。可見範增說服項籍加入亡秦之戰,是把複立楚國作為理由的。

秦帝國的滅亡,其實隻是一個意外

如此就可以知道,他們起義的最初目的在于恢複六國,意在''分裂''!在剛開始的亡秦戰争中甚至舉的是: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後以伐秦。而随着亡秦戰争的繼續發展,六國甚至重新複立,比如項羽就曾擔任六國聯軍的首領,後來更是重新分封:

乃分天下,立諸将為侯王。

秦帝國的滅亡,其實隻是一個意外

這就與秦朝所建立的''大一統''相違背。因為在秦國建立以前,社會的形态是長達數百年的長期分崩狀态,曾有:齊、楚、韓、魏、趙、韓、燕等諸國存在并立。是以我們基本可以确定,秦末爆發的大規模的戰争是由于突發性的政治危機所導緻的,再加上後期的加入者,是以分裂秦國的目的來加入争鬥的,本質上是一場''統一''的''分裂''的政治沖突。

秦帝國的滅亡,其實隻是一個意外

再則,不管是陳涉,還是項梁,後來都被秦軍的章邯一一攻破,而滅起義軍需要的多大的财力、武力、人力的調動,大家隻需要對比一下清末曾國藩平''太平天國起義''時,有多難,就可以知道,分别打破陳涉、項籍的秦國政府機制是完全沒有失靈的迹象的,如果不是項羽在巨鹿橫空出世,秦國絕對不該走向滅亡。

秦帝國的滅亡,其實隻是一個意外

基于以上幾個原因,我們可以認為即使是在秦末動亂之中,秦帝國也并未喪失政府應由的機能,是以這并不是一次由于國家老化造成的社會危機。當時的社會走此昂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是必然,後世的劉邦也是如此踐行的,可秦國的滅亡隻是一場,由于大雨而引發的意外。這也是曆史的魅力所在,必然和偶然相交,促使着時代往前發展推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