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域小國接連給明朝進貢獅子,皇帝得知真相後大怒:别把我當傻子

獅子在中國算得上是富貴的代名詞,直到今天,很多人都會在自己房子的大門兩旁,放兩隻威嚴厚重的石獅子,這主要是因為在民間廣為人知的那一些強悍獸類中,龍是天子的專屬,普通百姓無法作為裝飾,而虎又多少有點“下山虎”的意味,于是獅子就成了權貴人家的象征。

西域小國接連給明朝進貢獅子,皇帝得知真相後大怒:别把我當傻子

獅子是著名的“草原之王”,中國本土并不産獅子,獅子來到中國主要是其他國家作為禮物進行“朝貢”,是以在很長時間裡,普通群眾其實無法見到獅子,對于獅子的印象主要來自于那一些高官的描述,而他們又不可避免地會在描述中加入自己的主觀想象。

如東方朔在《十洲記》中就說“有師子,辟邪巨齒,天鹿長牙,銅頭鐵額之獸”,于是獅子在人們的心中,漸漸就成為了威嚴、辟邪、權貴的象征。民間對于獅子趨之若鹜,甚至于還是以而衍生出了“舞獅”等等象征着喜慶的傳統習俗,但是帝王之家對于獅子的态度,卻漸漸發生了變化。

西域小國接連給明朝進貢獅子,皇帝得知真相後大怒:别把我當傻子

從漢朝開始,幾乎曆朝曆代都有其它國家進獻獅子來朝貢,根據《後漢書》的記載,僅僅是在漢朝,前來獻獅的國家就有月氏國、安息國、疏勒國等等,甚至于在清朝康熙年間,還有葡萄牙派遣使者進獻獅子,不過中國皇帝在唐朝的時候,漸漸就對這些作為貢品的獅子不太滿意了。

從唐朝時候開始就已經開始“卻貢”,也就是拒絕接受作為貢品的獅子,要知道古代交通不發達,人家想要來中國送個禮物那也是花費好長時間,冒上極大風險,是以中國皇帝通常是“厚往薄來”,給其非常數十倍乃至于上百倍的回報,更不會拒絕接受這份禮物,因為太不近人情。

西域小國接連給明朝進貢獅子,皇帝得知真相後大怒:别把我當傻子

然而在曆史上卻有很多次,拒絕接受了作為禮物的獅子,尤其是在明朝的時候,西域一個叫做撒馬兒罕的小國接二連三地給明朝送獅子,皇帝都已經明确說了不要,但是撒馬兒罕卻還是繼續送個不停,這讓明朝皇帝也有些困惑,于是就派人去查原因,結果知道真實原因以後大怒不止。

西域小國接連給明朝進貢獅子,皇帝得知真相後大怒:别把我當傻子

在成化十七年(1481)的時候,撒馬兒罕走絲綢之路給明朝送來兩隻獅子,在到達嘉峪關的時候,皇帝下旨說:“獅子雖然确實為奇獸,但是不能夠祭祀祖先,沒有什麼用,你們還是帶回去吧!”結果到成化二十二年的時候,這些人又帶着獅子從東南沿海來到明朝,表示要“進貢”,再次被拒絕。

西域小國接連給明朝進貢獅子,皇帝得知真相後大怒:别把我當傻子

原來廣東布政使陳選已經查出了,他們之是以要不停進貢的真實原因,那就是因為明成祖朱棣在位的時候,因為想要有“四海來朝”的盛世景象,對于這些送獅子來的國家給了巨大的賞賜,一頭獅子就可以換取保護陶瓷、絲綢等等珍貴之物在内的三十大箱器物,獲利數千倍。

西域小國接連給明朝進貢獅子,皇帝得知真相後大怒:别把我當傻子

于是這些西域小國就樂此不疲地給明朝送獅子,主要是“此西域賈胡為奸利耳”,這些送獅子的僅僅是一些商人為了賺錢而已,于是明朝皇帝大怒表示别把我當傻子,下聖旨不管任何人來送獅子都讓他們自己給帶回去。

參考資料:《殊域周咨錄·撒馬兒罕》、《中華獅崇拜與舞獅運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