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位活了102歲的著名詩人是咱福建人!九葉詩派中的最後一位!

東南網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主管、福建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福建官方新聞門戶網站。

“金黃的稻束站在/割過的秋天的田裡/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 曾幾何時,“九葉派” 詩歌橫空出世,影響了無數的文學青年。而今,當年那批意氣風發的詩人逐漸遠去……

這位活了102歲的著名詩人是咱福建人!九葉詩派中的最後一位!

中國著名詩人、詩歌評論家、學者,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鄭敏先生因病于2022年1月3日7時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鄭敏祖籍福建福州,是“九葉派”最後一位詩人。鄭敏的詩歌作品對中國新詩的發展産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金黃的稻束,站在割過的秋天的田裡”鄭敏創作的《金黃的稻束》,成為中國新詩史上不朽的經典。

九葉詩派是什麼呢?

九葉詩派,又稱九葉詩人,是指20世紀中國的一個現代詩流派,代表人物有辛笛、陳敬容、唐祈、穆旦等。其于1940年代末創辦《中國新詩》,在新詩寫作中追求現實與藝術、感性與理性之間的平衡美。

其中曹辛之、辛笛、陳敬容、鄭敏、唐祈、唐湜、杜運燮、穆旦和袁可嘉九人于1981年出版了《九葉集》,是以而得名。九葉詩派在詩歌藝術表現手法上追求“新詩戲劇化”,多數人都是在20世紀30年代現代派詩人的影響下走上詩壇的,他們中有半數曾是西南聯大的學生,在西南聯大,他們學習西方現代派的文藝理論并開始創作詩歌。

鄭敏先生原本姓王

曾在南京讀中學

這位活了102歲的著名詩人是咱福建人!九葉詩派中的最後一位!

鄭敏,1920年7月18日生,福建閩侯人。很多人并不知道,鄭敏其實原本姓王。她是福建閩侯人,王家在福州曾是一個很大的家族,她的祖父王又典是當地很有名氣的詞人。她的親生父親曾經留學法國和比利時,專攻數學。她的親生母親念過私塾,非常喜歡詩詞。

鄭敏生前回憶,自己小的時候,被父母過繼給了自己的姨媽,而後自然随了姨夫、也即後來養父的姓,改姓鄭。她曾經開玩笑說,自己能夠長壽,或許與小時候的家庭環境有密切的關系。

年幼時,鄭敏體弱多病,養父經常讓她參加體育活動。有段時間,她随養父母到河南六合溝煤礦工作生活,養父每天帶着她去爬山,還鼓勵她去學習遊泳,鍛煉身體的同時,也培養了她堅強的意志品質。

等到年紀稍長,鄭敏全家遷往南京。天生聰慧的她沒來得及讀完六年級,就直接考入江蘇省立南京女子中學上國中。南京的求學生涯對她文學生涯的影響很大,在這裡她接觸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從夏洛蒂 · 勃朗特、尼采,到李煜、李清照,她無書不讀。

将寫詩等同于心靈呼吸

1939年,鄭敏考入西南聯合大學,讀哲學系,1943年畢業。在西南聯大就讀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43年開始陸續發表詩歌作品,得到當時詩歌評論界的高度肯定。

1949年4月由上海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詩集《詩集 一九四二-一九四七》,确立了她在中國新詩史上的重要地位。1948年,赴美國布朗大學就讀,獲英國文學碩士學位。1955年,傳回祖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前身為中國科學院)工作,從事英國文學研究。1960年,調入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任教至今。

這位活了102歲的著名詩人是咱福建人!九葉詩派中的最後一位!

鄭敏畢生緻力于中國新詩的創作、中西方詩歌研究、當代西方哲學思想研究、詩歌翻譯和教育教學事業。從上世紀40年代至21世紀,她的創作經曆了80年的風雨曆程,創作活力長盛不衰。1979年改革開放之後鄭敏先生的詩歌創作煥發出新的生命光彩,先後出版了詩集《尋覓集》(1986,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屆全國優秀新詩獎)《心象》(1991)《早晨 我在雨裡采花》(1991)《鄭敏詩集(1979-1999)》(2000)等詩歌作品,翻譯出版了《美國當代詩選》(1987)。

鄭敏一生抒寫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尤其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作為“九葉派”的重要詩人,她的作品對中國新詩的發展産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她的詩歌追求感性和理性、“詩”與“思”的高度統一,将她對人性的關懷,生命的感悟融彙于詩性的哲學思考之中,她的詩與時代的風雲變幻、與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沉浮息息相通。在詩歌創作的美學方面,她的詩注重對内心的探索,表現出靈魂的吐露,辯證的思維,清麗而繁複的意象,為當代詩歌帶來了重大突破。她對西方當代哲學思想的探索,對新詩和漢語的思考,對人類命運的關懷,對科學與人文教育等問題的關切,都表現出一個中國詩人和知識分子探求真理的勇氣、擔當和高尚情操。

中國作協原副主席、著名詩人吉狄馬加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鄭敏是中國當代非常重要的一位詩人,她的詩歌創作和詩歌理論研究見證了大半個中國新詩的曆史程序。“她不但是中國新詩的見證者,她本身的存在就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符号,一個活化石。”

2006年,央視将鄭敏評選為“年度推薦詩人”,推薦語中說其是“一棵詩歌的常青樹”。鄭敏在采訪中回應此事時說,“如同‘春蠶到死絲方盡’,一個将寫詩等同于自己心靈呼吸的詩人,自然會活一天就寫一天。當然如果實在是“才盡”了,就隻好像一位失去聲音的歌手,去聽演唱,而繼續陶醉在别人的歌聲中。詩可以給人類一切高尚的情感和行為以力量,但她也能在啞然寂靜的曆史低潮時刻,耐心地等待和召喚激情的蘇醒。曆史總是豐富的,高潮有高潮的激昂,惡浪有惡浪的憤怒,黎明的漲潮自天邊滾滾而來,帶來新的一天的期盼,陰暗的時刻的沉默有沉默的深思,而詩總是它們的刻痕和足印。詩人的詩不隻是來自一己的情思,他的耳朵日夜在傾聽曆史的波濤,和人類的心跳。”

長壽秘笈:

保持少女心态 保持思考和創作

一直在北京工作的福建詩人安琪曾多次采訪鄭敏老師,鄭老師給她最深的印象就是率真的個性、陽光的心态和哲理的思辨。

這位活了102歲的著名詩人是咱福建人!九葉詩派中的最後一位!

“鄭老師特别的單純,言談舉止有着天真浪漫的少女感,跟她聊天很放松,鄭老師總是脫口而出她的觀點,或深邃或詩意,與鄭老師談話,會心之處很多。”安琪回憶,第一次采訪鄭敏老人時,發現她講話的聲音就像少女一樣清脆悅耳,她的笑容舒展,有時也有調皮的神色,很有親和力和感染力,鄭老師一直沒有老年人的老态龍鐘狀,留給人的總是那般靈活,無論行動還是思維。

在交談的過程中安琪發現,鄭敏老人的語言表達能力特别強,講起話來滔滔不絕的,可以在電話裡說半小時不用歇息。真的非常有生命力,鄭老師的語言邏輯非常缜密,直接錄下來整理出來就是一篇文章。同鄭老師的交流,就是在聽鄭老師講授詩歌課,古今中外,旁征博引,鄭老師也是兩腳跨中西文化的學者,總能在比較文學的高度闡述她的詩學見解,是女詩人中難得的具有豐富學識和辯證思維的大家。安琪說,“鄭老師特别強調哲學對詩歌寫作的重要性,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哲學是詩歌的近鄰。一說到西南聯大,鄭老師便十分快樂地回憶起當時年輕不懂事,有事沒事總跑到馮至老師家裡,哪怕搬着小闆凳坐在馮至老師家門口讀書也挺高興,也不管會不會影響老師休息。”

102歲的鄭敏可謂高壽,安琪說,“鄭老師是屬于基本不運動的人,問她健康長壽秘訣,她就說不運動,鄭老師還舉烏龜不動的例子說,‘烏龜不動活千年’,這句話我最早還是從鄭老師這裡聽到的,挺震撼的,完全颠覆生命在于運動的正常觀點。當然我想鄭老師長壽的秘訣應該是良好的心态和有所追求,生命在于有所作為,鄭老師無論多大年紀,都保持着思考和創作狀态,不然自己迂腐和麻木,這才是她長壽的秘訣吧。”

她是福建的一筆寶貴财富

2015年,電話采訪鄭敏老師,鄭敏說:“對家鄉的印象并不清晰,很小的時候回過福州,隻記得那裡人很愛詩詞。長大以後就再也沒回過福州了。”安琪在幾次對鄭老師的采訪中總會說到福建,能感受到鄭老師對家鄉的回想和遙望,鄭老師一直很遺憾很少回故鄉,“也許年紀大了,總是更在意家鄉的認領和召喚”,安琪說,“鄭敏老師是福建人,是福建的驕傲和寶貴财富。”

這位活了102歲的著名詩人是咱福建人!九葉詩派中的最後一位!

2020年百歲時與女兒童蔚合影

2020年鄭敏百歲生日時,女兒童蔚一時興起錄制了母親的小視訊,并挂在了網上,鄭老在視訊中說,“我是念書的鄭敏!我已經100歲了,可是,我每天都覺得,我還沒走完呢!”在鄭老心中,念書遠比自己的其他标簽更重要,自己就是個讀書人。鄭敏祝福大家說:“永遠要覺得走不完想走的路。(這樣)會漸漸看到自己的某一種進步,然後享受進步的過程,又有了新的感受。我希望大家能看到一些可以看到的東西。”網友們看到視訊,驚呼老詩人太有氣質,表達準确且富詩意。

如今,鄭敏就這樣走完了她傳奇的102年人生路。

詩人遠行,詩歌永存

鄭敏的詩

金黃的稻束

金黃的稻束站在

割過的秋天的田裡,

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

黃昏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

收獲日的滿月在

高聳的樹巅上,

暮色裡,遠山

圍着我們的心邊

沒有一個雕像能比這更靜默。

肩荷着那偉大的疲倦,你們

在這伸向遠遠的一片

秋天的田裡低首沉思。

靜默。靜默。曆史也不過是

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

而你們,站在那兒,

将成了人類的一個思想。

荷 花

——觀張大千氏畫

這一朵,用它仿佛永不會凋零

的杯,盛滿了開花的快樂才立

在那裡像聳直的山峰

載着人們忘言的永恒

那一卷,不急于舒展的稚葉

在純淨的心裡保藏了期望

才穿過水上的朦胧,望着世界

拒絕也穿上陳舊而褪色的衣裳

但,什麼才是那真正的主題

在這一場痛苦的演奏裡?這彎着的

一枝荷梗,把花朵深深垂向

你們的根裡,不是說風的催打

雨的痕迹,卻因為它從創造者的

手裡承受了更多的“生”,這嚴肅的負擔。

渴望:一隻雄獅

在我的身體裡有一張張得大大的嘴

它像一隻在吼叫的雄獅

它沖到大江的橋頭

看着橋下的湍流

那靜靜滑過橋洞的輪船

它聽見時代在吼叫

好像森林裡象在吼叫

它回頭看着我

又走回我身體的籠子裡

那獅子的金毛像日光

那象的吼聲像鼓鳴

開花樣的活力回到我的體内

獅子帶我去橋頭

那裡,我去赴一個約會

來源:海峽都市報、中國詩歌網、北京師範大學等

編輯:高珊 李莎莎

這位活了102歲的著名詩人是咱福建人!九葉詩派中的最後一位!
這位活了102歲的著名詩人是咱福建人!九葉詩派中的最後一位!
這位活了102歲的著名詩人是咱福建人!九葉詩派中的最後一位!

感謝您的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