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俄羅斯旅遊的人,如果有機會到新聖女修道園,會經過一處墓地,此處墓地就是莫斯科郊區著名的墓地,名叫“新聖女公墓”,該處墓地是歐洲第三大公墓。

有名公墓
新聖女公墓之是以出名,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毗鄰新聖女修道院,這所修道院建于16世紀,是僅次于克林姆林宮一處有名的旅遊景點。二是此墓葬有教會上層和沙俄時期的貴族,後來又成為一些蘇聯名人墓地,其中包括赫魯曉夫等人的墓地。
赫魯曉夫之是以葬在這裡,主要還因為“宮廷政變”後受到勃列日涅夫的排擠而失勢,并在家養老。後來赫魯曉夫因病突然去世,作為蘇聯前上司人,按理說應該葬在紅場墓地,但勃列日涅夫不可能把讓赫魯曉夫葬在那裡。于是赫魯曉夫就被安葬在新聖女公墓。他的墓地是一個黑白分明的大理雕像,預示着其活着時可以一分為二看待他。
在赫魯曉夫墓地的不遠處,有一處墓地也很顯眼,因為這處墓是一個中國人葬在這裡,此人就是我國近現代有名人物王明。關于王明的曆史,百科說得很詳細,我在這裡就不再詳述了。我國有句俗話叫“葉落歸根”,為什麼王明沒有回國安葬,卻葬在新聖女公墓呢?
莫斯科的紅人
王明之是以葬在莫斯科新聖女公墓,主要因為他長期在蘇聯生活,相當于一個“移民”。不可能再回國了。關于王明到蘇聯的曆史,主要因為他個人原因。從資料記載看,王明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以看病為由到蘇聯治病,此後又回到國内,但到了1956年,王明再次帶家人到蘇聯治病,此次到蘇聯再沒回國。
王明這次來蘇聯的時間點很微妙,正是中蘇沖突時期,赫魯曉夫還宣布撤回蘇聯專家。王明到蘇聯看病後,就再沒有回國。此後他在蘇聯生活期間,還釋出了一些歪曲我國上司人的文章,此後他又被一些反對赫魯曉夫的人所利用。
赫魯曉夫下台後,王明當然要看勃列日涅夫臉色。是以,王明在蘇聯的角色,實際上就是“一枚棋子”,雖然作用不大,但關鍵時候出來亮亮相,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從王明當時在蘇聯發表的文章看,這些文章都與政治有關,如果沒有蘇聯上司人的同意和授意,王明不可能寫那樣文章。
以當時蘇聯情報看,其中有針對我國的政策。是以,蘇聯留着王明有自己的戰略考慮,關鍵時候或許能派上用場。
從王明的身份和地位來看,他是最早的一批布爾什維科,蘇聯上司人當然要高看一眼。也正是這個身份,使他死後可以葬在莫斯科新聖女公墓。
繼續發揮效應?
1974年,王明病逝了。此時我國與蘇聯的關系并沒有改善。而蘇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正是大肆向外擴張的時代,也是蘇聯發展速度最快的幾年。而勃列日涅夫的做法,依然在華約體系和同一陣營國家中當老大。而王明已經病逝,再把他葬在公墓裡,以表示蘇聯重視此人。此舉也是蘇聯一個政治之舉。
另外,新聖女公墓是埋葬名人的地方,由于新聖女修道院也是一處著名景點,當遊人參觀的時候也能看到王明,也能起到一種宣傳效應。
王明也是蘇聯的“老資格的人物”了。上世紀二十年代,王明就到蘇聯學習,并得到米夫的賞誤,也得到共和國家的重點培養,當時共産國際把王明當作“一個上司人來培養”。可見王明資格很老,也算是名人。
蘇聯把王明安葬在新聖女墓地,也既是對他的肯定,也是讓他繼續留在這裡發揮不同的作用。王明去世後的第二天,蘇聯機關報《真理報》就刊登一篇名為《追悼王明同志》的文章,稱王明是“國際共運的老戰士,著名活動家”,“蘇聯的老朋友,蘇中兩國人民的友好和合作的積極捍衛者”。可見蘇聯分明與我國對着幹。
無法葉落歸根
國人都有一種“葉落歸根”傳統,王明為什麼要死後葬在蘇聯?其實王明也想回故土,但那時他已經無法回去。即使王明想回去,蘇聯也不一定放行。另外一個原因,他的罪名已經讓他對不住自己的祖車了。
基于以上這些情況,王明隻能留在蘇聯,最後死要埋在蘇聯。至于埋在哪裡,王明家人是否向蘇聯提出過,還是蘇聯上司人早就有安排?目前還沒有找到具體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