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築可閱讀丨上海音樂廳:這座古典式建築的每一處轉角都流淌着樂章

建築可閱讀丨上海音樂廳:這座古典式建築的每一處轉角都流淌着樂章

人民廣場邊,延中綠地内,一座西方古典風格建築吸引着四方來客的目光,她就是走過近一個世紀的上海音樂廳。

作為上海的文化地标之一,這座1930年建成的“城市音樂客廳”在經曆了大修、平移和多次修繕後煥發新生、華麗歸來,繼續講述她的傳奇經曆和上海這座海派城市的文化故事,展示這棟值得被一再閱讀的曆史建築的無窮魅力。

一個半甲子,定格多少光影與音符的記憶

上世紀二十年代,偌大的上海找不到一座具備國際水準的電影院。在此背景下,上海音樂廳(當時名為南京大戲院)應運而生。1929年,當時的社會名流何挺然名下的聯怡公司向潮州同鄉會會館租地,在八仙橋愛多亞路523号(今延安東路)投資建造一棟名為“南京大戲院”的建築,并于1930年3月26日開業。選址于當年這條商鋪衆多的商業街,顯然是出于吸引目标客流的需要。開業當天首映的是“全部歌舞對白有聲巨片”——美國環球公司出品的《百老彙》,由此成為了上海第一家播放外國電影的影院。

從彼時的“南京大戲院”到1950年更名為“北京電影院”,再到1959年命名為“上海音樂廳”,名字的更疊也叙述着其功能的演變。音樂廳的舞台在設計之初講究“親民”,既小且淺,友善在放映電影之外安排其他戲班演出。抗戰勝利後,平劇大師梅蘭芳複出表演《貴妃醉酒》、其與“俞派”泰鬥俞振飛在此合作的第一場戲《雙奇會》都引起不小轟動。新中國成立前,這裡主要以播放電影,表演雜技、馬戲、中國戲曲為主,是當時最豪華的電影院,曾獲得美國福克斯公司和米高梅公司的新片專映權。

建築可閱讀丨上海音樂廳:這座古典式建築的每一處轉角都流淌着樂章

由于南京大戲院的設計更多考慮的還是當時默片放映時的樂隊伴奏,這使得她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優先列入了上海改造專業音樂廳的備選項。1959年,中國古典音樂界的燦爛群星彙聚一堂: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一曲《夜莺》、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奏響《梁山伯與祝英台》、指揮家司徒漢指揮大合唱《幸福河》……這台代表着當時中國最高音樂水準的演出,見證了她以“上海音樂廳”這一新名字煥發新生。

在此後的半個多世紀裡,繞着音樂廳通宵排隊購票的回憶、對古典樂的渴望和追求,讓她成為無數上海觀衆念念不忘的文化地标。交響序曲《紅旗頌》、大合唱《中國·我可愛的母親》從華麗的音樂殿堂流淌到百姓的質樸心間,成為永恒的紅色經典;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在此奏響第一個凄美的音符,引領中國音樂走向世界;闵惠芬、鄭石生等中國音樂家也從這裡脫穎而出,成為一代代中國音樂人和觀衆心中的偶像。

翻開上海音樂廳的時光相簿,老樂迷的記憶一定會長久停駐在2005年底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音樂會上——這是指揮大師楊松斯第一次率團訪滬,就在來滬前不久,他被确認為2006年維也納金色大廳新年音樂會執棒者。在16年前的那兩個上海冬夜,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等的經典旋律響起,德奧樂團嚴謹醇厚的傳統讓台下的觀衆如癡如醉,觀演人群中不乏指揮家卞祖善等國内名家。

2007年深秋,為迎接指揮家克裡斯蒂安·梯勒曼麾下的慕尼黑愛樂樂團,音樂廳舞台兩側的音罩被打開,以便容納樂團超過百人的龐大編制。慕尼黑愛樂上演了查德·斯特勞斯的《唐璜》等多首德奧作品,加演的瓦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氣勢恢宏的和聲,更讓這一晚成為樂迷心中的不眠之夜。

鋼琴大師安德拉斯·席夫或許自己也不會想到,他第一次來上海舉行音樂會,就創下了上海音樂廳獨奏會的加演紀錄。那是2013年的初夏,許是因為上海觀衆的熱情點燃了席夫心中的火焰,在全場瘋狂的歡呼喝彩聲中,他九次返場加演八曲,時間長達58分鐘。加演曲目包括巴赫《意大利協奏曲》、舒曼《C大調幻想曲》第三樂章、門德爾松《莊嚴變奏曲》 《紡織者之歌》……當席夫第九次返場彈奏起巴赫《哥德堡變奏曲》詠歎調時,有觀衆已淚如雨下。很多樂迷表示,這是上海多年來最富傳奇性的一場獨奏音樂會。

茱莉亞四重奏、哈根四重奏、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聖馬丁室内樂團,知名團體悉數到來;鋼琴家傅聰在家鄉上海舉辦的首場協奏音樂會、大提琴家王健的全套巴赫獨奏大提琴組曲專場音樂會,上海音樂廳記錄下衆多藝術家的高光時刻……

建築可閱讀丨上海音樂廳:這座古典式建築的每一處轉角都流淌着樂章

“無心插柳”下,造就“打着燈籠也難找”的音效

有人将上海音樂廳稱為“凝固的音樂”,因為她外表高尚具有藝術魅力,建築上的裝飾多變化且有層次,色調淡雅。古典的柱子與券門配合得比例勻稱,使人産生富有節奏與旋律的感覺。踏入其中,便如聞交響樂的主題旋律重複、變奏、展開、派生、對比、再現……

上海音樂廳的設計者,是第一代留洋歸來的華人設計師範文照、趙深。與後來歸國的陳植、梁思成、林徽因等一樣,他們也畢業于被稱為“建築師搖籃”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建築系,并深受當時西方古典式建築風格和折衷主義的思路的影響,即将西式建築中融入中國傳統建築的局部。

1930年的南京大戲院堪稱是這種風格的“集大成者”。占地面積1381平方米,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共四層,外牆下部汰石子牆面,上部為紅釉帶褐磚的清水面。建築立面為簡化的新古典主義構圖,比例優美,入口雨蓬上方的愛奧尼亞式橫梁與圓形壁柱,構成三開間的壁龛和三扇圓拱形窗。楣梁上方檐口下有一塊浮雕,形成典雅的裝飾風格和優雅的構圖,虛實對比強烈。門廳内有一座仿巴黎歌劇院的大樓梯通向樓廳;二層的柱子用華麗的羅馬複合柱式,組成列柱柱廊和列柱券廊,黑色大理石的柱頭與白色的大理石柱身形成強烈對比。它們與六扇大門的華麗門廳、富麗堂皇的穹頂、漢白玉的台階等設計搭配協調、富有層次。章明設計師事務所主任設計師、上海音樂廳文保區總設計左承岦認為,上海音樂廳的許多設計和細節處理,即使放到現在依然值得稱道。例如音樂廳入口大廳中氣度非凡的16根羅馬式立柱廊柱;具有歐洲古典建築風格的三折樓梯和二樓長廊;劇場四周精巧美觀、富有層次的裝飾構圖;穹頂上細緻複雜、富有動感的雲紋等。

毫無疑問,上海音樂廳是中國建築師設計西方古典式建築的一個成功例證,也是近代上海戲院建築的發展的鼎盛時期的标志,它預示着中國建築師自此登上上海戲院建築設計的舞台。

建築可閱讀丨上海音樂廳:這座古典式建築的每一處轉角都流淌着樂章

有意思的是,在上海音樂廳建成後,範文照受到了新的建築風潮影響,開始積極提倡現代主義的建築思想。1934年,範文照撰文對折衷主義表示檢討,對于那種“拿西方格式做屋體,拿中國格式做屋頂”的做法表示“尤深惡痛絕之”,呼籲“大家來糾正這種錯誤”,同他當年“全然守古”徹底決裂,并提倡“全然推新”的現代建築;甚至提出了“一座房屋應該從内部做到外部來,切不可從外部做到内部去”這一由内而外的現代主義設計思想,贊成“首先科學化而後美化”。建于1941年的美琪大戲院,便是他建立築思路的代表作。舍棄了外表的富麗堂皇,追求功能合理、布局緊湊、經濟實用,這樣的建築理念延續到了今天。

不過,古典主義風格的上海音樂廳絕非“繡花枕頭”,如此多的大師名團青睐這裡,絕非是因為華麗的外表,而是上海音樂廳具有世界上最頂尖的音響效果——全場每個座位覆寫長達1.5秒到1.8秒的混響,指揮家陳燮陽稱其“打着燈籠也難找”;“空氣中似乎都有電流”,這是林肯中心室内樂協會藝術總監大衛·芬克爾給予上海音樂廳音效最高品質的評價;著名作曲家朱踐耳也曾贊美:“這裡的音響效果是上海最好的,無論演出者和聽衆都願意選擇這裡。”

頂級音效的“秘密”很複雜,但可以肯定是當年“無心插柳”意外結出的碩果。據左承岦介紹,建築的混響效果來源于多個方面,主要的因素是空間形狀和大小、牆面材料的“吸聲率”等。上海音樂廳建造之初主要是滿足放映電影的需求(混響要求0.8秒),但靴形的結構加上面積、舞台高低、甚至牆壁和穹頂雕花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緻了她的混響明顯“超标”,達到1.5秒以上,這對電影放映未必十分有利,卻與美妙的音樂堪稱天作之合。1959年,為了測試上海音樂廳混響時間,考慮到人體對聲波的吸收,有關部門特地從部隊調來1000件軍大衣,夜深人靜時進入音樂廳,一件件地蒙在座位上,模拟全場坐滿上千名觀衆的情景。最終,完美的效果讓這座建築正式成為了上海的城市音樂廳。

建築可閱讀丨上海音樂廳:這座古典式建築的每一處轉角都流淌着樂章

九十餘載光陰,上海音樂廳經曆過多次修繕、大修甚至平移。2002年9月,為了配合城市改造規劃,上海音樂廳進行了平移修繕工程。

當時年邁七十的音樂廳,體重多達5650噸,在平移中被擡升了3.38米,并從現在的高架西藏路口匝道口處向東南方向平移到現在的位置,一共走了66.46米,在全國建築平移史上創造了一個奇迹。讓風燭殘年的脆弱牆體、木結構屋頂下沒有隔牆的危險結構,扛住平移時的諸多風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施勞工員因為害怕激起對曆史建築的震動,不僅小心将音樂廳内外都“五花大綁”,對接新柱牆時,甚至一律用手工工具,鑿除了整整2800立方的混凝土。平移後的音樂廳,坐落于花木掩映中。外部保留了西洋建築的曆史風貌,内部設施則以“海上藍”的主色調重新設計,更為典雅精緻。在豎琴狀的燈架和暖色調燈光輝映下,純木制作的古銅色古典歐式座椅搭配淡青色坐墊,讓觀衆如置身蔚藍海浪、無邊月色中聆聽仙樂,頗為浪漫。情侶們都将音樂廳作為心目中拍攝婚紗照的理想勝地。

2019年3月起,經過十幾年高強度使用的音樂廳“不堪重負”,開始了為期一年半的封閉修繕。自去年9月完成修繕重新開業至今,上海音樂廳增加了兩萬多名會員。在疫情影響下,今年前10個月依然有296場音樂會在此上演。每年對标國際一流藝術機構,積極引進名人、名團、名家,努力打造成為“經典的殿堂、時尚的視窗、音樂的家園”,為上海、全國、全世界的觀衆帶來藝術無疆界的真正享受,走過近一個世紀的上海音樂廳,依然煥發着勃勃生機。

作者:郭超豪

編輯:商慧

責任編輯:李婷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