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0年前,康有為流亡海外,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怎麼樣了?

100年前,康有為流亡海外,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怎麼樣了?

“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古往今來,許多人因為他們生前所為而被人們所銘記,我們稱他們為曆史偉人。但是,這些人也并非聖賢,雖然他們做過許多值得被人們歌頌的事情。

可是,他們往往也做過一些讓人們诟病的事情。清朝末期,内憂外患,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但是,清政府閉關鎖國,導緻我們在科學技術上遠遠落後于西方國家。這個時候,康有為等人組織了戊戌變法,意圖改變國運。此外,在100年前,他曾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怎麼樣了呢?

發動變法,想要改變國運

清朝末期,是我國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時期。當時,外有西方列強虎視眈眈,内有農民起義揭竿而起。此時的清政府,基本上已經成為了一個空殼。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來應對,清朝政府便岌岌可危。

100年前,康有為流亡海外,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怎麼樣了?

此時,慈禧太後垂簾聽政,光緒帝有名無實,在重要事件上根本沒有決策之權。但是,他卻做了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那就是允許康有為等人發動戊戌變法。戊戌變法本質上是清政府的一次自救運動,若戊戌變法成功了,那麼清朝政府的命運也可能會被改寫。

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産階級改良運動,康有為曾經在日本留學,看到過日本資本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以,他認為中國可以完全照搬日本的模式,在很短的時間内強大起來。而光緒帝當時别無他法,隻能寄托于康有為的改良運動,以圖改變國運。

當時,戊戌變法的聲勢十分浩大。許多有過留學經驗的清朝官員都認為戊戌變法可行,清朝上下都在積極籌備這場運動。當然,也有部分守舊派并不認同變法。

100年前,康有為流亡海外,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怎麼樣了?

但是,當時的掌權者慈禧太後雖然沒有明确支援戊戌變法,但也沒有禁止這項運動。如此一來,即使有些官員對變法不抱有希望,也都閉口不談了。

變法失敗,康有為逃亡海外

雖然光緒帝十分重視這項變法,但是,戊戌變法僅持續了很短的時間内,也宣布以失敗告終。戊戌變法的失敗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主要原因便是康有為等人完全照搬日本的資本主義改良模式,但這種模式并不适合中國。

變法失敗之後,戊戌派代表人物譚嗣同在獄中慷慨就義。但是,康有為卻逃亡去到了日本。在開展戊戌變法運動之前,康有為便做好了萬全準備,一旦變法失敗,他就可以馬上逃到國外。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康有為可以毫無忌憚地開展變法,以至于他的很多改良措施根本不适合中國當時的國情。

100年前,康有為流亡海外,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怎麼樣了?

逃到日本的康有為,認為變法之是以會失敗,皆是由于以慈禧太後為代表的守舊派的阻撓。他雖然對慈禧太後有諸多不滿,但并沒有想過要推翻清政府的統治。

革命黨人曾經聯系過康有為,希望能和他一起圖謀大業。但是,他卻拒絕了。雖然接受過先進的思想教育,但康有為卻認為推翻朝廷的統治是一種大逆不道的行為。

康有為之是以逃到日本,是因為他曾經幻想着日本資本主義勢力能給他提供一些幫助,借此推翻慈禧太後的統治,維護光緒帝的正統地位。

100年前,康有為流亡海外,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怎麼樣了?

但是,日本當局者并未明确表示過要支援康有為。後來,清政府知道了康有為逃亡到了日本,便給給日本政府施加壓力,希望他們能夠交出康有為。最後康有為被趕出了日本。

收斂錢财,據為己有

離開日本之後,康有為去到了美國。剛到美國之時,康有為的生活算不上富裕。後來,他了解到美國有大批華僑,這些華人長期背井離鄉,大都飽含愛國之情。是以,他成立了“保皇派”,在華僑中大批募集資金,聲稱這些資金會用于維護光緒帝的正統之位。

剛到美國的康有為,可能确實想過要用這些資金來為國人辦事。但是,也許是看到變法無望,他從華僑那裡募集到的資金,最後許多都到了他自己的口袋。康有為從華僑那裡募集到的資金,數量巨大。有了這筆錢财之後,他的生活逐漸富裕起來了。

100年前,康有為流亡海外,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怎麼樣了?

手握巨額錢财的康有為,竟然心血來潮買了一座小島。經過多方面考慮,他看中了位于瑞典的一座小島。命名“康有為島”本來這隻是一個普通的島嶼,但是,由于康有為當時的影響力巨大,這座島嶼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康有為在這座小島上,過上了理想中的生活。康有為在小島上建造房屋,開發田園,生活的不亦樂乎。但是,這筆錢财終究不是自己勞動所得。

是以,時間長了,康有為難免心虛,擔心會引起捐款僑胞的不滿。是以,他隻在這個島上生活了三年,便離開了這座美麗的島嶼。

現在,康有為之前購買的島嶼,已經被瑞典政府收回了。如今,這座島嶼不再是康有為的私有财産,而是成為了遊客觀光遊玩的一個景點。許多人慕名而來,想要觀看康有為之前居住過的島嶼,遊客中大部分都是中國人。

100年前,康有為流亡海外,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怎麼樣了?

身為維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為被寫到了曆史課本上,成為了我們學習與歌頌的對象。在中華民族處于水深火熱之時,他曾嘗試要救國圖存。但是,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也并非十全十美。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康有為在曆史上,具有别人無法替代的地位。他曾經想要以己之力,改變中國當時的困境,提出來維新變法,并進行了勇敢嘗試。

雖然最後失敗了,但仍值得我們敬仰。可是,他卻在變法失敗之後,将募集到的錢财據為己有,并耗費巨額資金在瑞典買了一座私人島嶼,現如今已被收回。是以,我們要辯證地看待曆史偉人,取其所長,棄其所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