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清亡108年了,為啥清東陵還有守陵人,誰給他們工資?他們是誰

大清亡了108年,為啥清東陵還有守陵人,誰給他們工資?他們是誰

公元1912年,繼位不到4年,年僅6歲的溥儀,在時代的洪流中不能避免地成為了過去,和他一起變成落日黃昏的還有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以及那個腐朽難堪的泱泱清朝,随後即便他如何在複辟的夢想中掙紮都無濟于事,1967年的溥儀被以平民的身份葬在了華龍皇家陵園。

溥儀沒能享受到曆代皇帝的殊榮,無論是清西陵還是清東陵,他都沒能挨上邊,華龍皇家陵園雖稱“皇家”,但其實跟真正的皇家沒有太大關系。不過即便末代皇帝如此尴尬,清朝已亡國108年,清東陵卻依然受到了守陵人的悉心照料,這讓人不禁疑惑:他們為何這麼忠心?他們的薪酬又從何而來?

大清亡108年了,為啥清東陵還有守陵人,誰給他們工資?他們是誰

一、守陵人的忠心本質

清朝的清東陵始建于1661年,從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開始到溥儀繼位的那一年戛然而止,一共曆時247年,葬着161人,其中包括5位皇帝、15位皇後、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而随着陵寝的修建一起誕生的,是清朝的陵寝制度。

皇家的陵寝必然存在着大量的金銀珠寶,為了避免被盜被搶被毀,除了陵寝本身内部會有一些機關設計,或者掩人耳目的虛假傳說,曆代皇帝都會派人駐兵把守,同時建築都需要人維修維護的,這樣就催生了皇朝一個專門關于陵寝的機構——泰甯協,從雍正帝修建泰陵店伊始。

大清亡108年了,為啥清東陵還有守陵人,誰給他們工資?他們是誰

清朝的陵寝制度和泰甯協機構會嚴格把控守陵人的選擇,什麼樣的人才能當上守陵人呢?

答案是根正苗紅的上三旗。也就是正黃、鑲黃、正藍這三旗,他們是由皇帝直接統轄的三個旗,一部分軍隊出身的作為陵寝的侍衛進行巡邏防護,一部分宮女太監作為陵寝的看護進行諸如祭祀灑掃等工作,還有一部分是專業的陵寝修建人員,當然職業劃分可能并沒有這麼明确,不過這部分人員最終都會被賦予最低七品官職,對于很多人來說,可以算是一個好差事。

大清亡108年了,為啥清東陵還有守陵人,誰給他們工資?他們是誰

那他們會怎麼繼承這個職業呢?當然還是“父死子承”和“代代相傳”。從第一批守陵人開始,他們會在附近的地區建立一個村子,以便就近看管這個陵寝,除了伺候的人都是入土的人之外,他們其實和在宮中差别不算太大,有嚴格的制度和軍隊把守,但相對來說還是自由一些,皇帝不會總是惦記着一個陵寝,甚至還會避諱,他們是以也不必遭受宮中遴變的傾軋。

是以其實守陵人一開始并不是因為自己忠心,這隻是一個職位,和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不過因為“代代相傳”的制度,和這個職位清閑,又是個“肥差”,是以很多守陵人都會願意讓自己的後代繼承。但這種繼承慢慢發展到後來,就變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不少守陵人都存有的信念感。

大清亡108年了,為啥清東陵還有守陵人,誰給他們工資?他們是誰

二、守陵人的薪酬來源

清朝的守陵人既然是安排了制度和劃分了機構的,那當然是由朝廷來支付薪酬,給他們賦予官職或發俸祿,這一是為了避免監守自盜,也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而清朝統治結束之後,1912年其實袁世凱并沒有對清朝的官員和皇族趕盡殺絕,甚至當時溥儀還住在宮裡,生活依然極盡奢華,這是因為他希望能讓溥儀盡早退位,是以給予了一系列的優待,這些優待裡面就包括了對皇陵的修建維護,當然守陵人的工資就歸袁世凱這邊的北洋政府發放了。

大清亡108年了,為啥清東陵還有守陵人,誰給他們工資?他們是誰

但軍閥混戰和政權更疊時期,已經沒有人還有心思管守陵人的工資問題,是以守陵人因為拿不到饷銀,紛紛開始逃跑,逃跑的時候還不忘帶走一些陵寝裡的東西,于是那時候的清東陵飽受劫掠,1928年流氓軍閥孫殿英更是借演習之名對乾隆皇帝、慈禧太後的陵寝“地宮”進行爆破,以至于大量珍寶流失散落。

新中國成立後,零星還留下來的守陵人們,就居住在第一代守陵人們居住的村落,如今一百多年過去,他們已經又發展起來,并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他們的薪酬可能是祖先的遺留,也可能是除了守陵人之外的身份給予的,當然更可能是國家發放的——作為文物保護的需要。

大清亡108年了,為啥清東陵還有守陵人,誰給他們工資?他們是誰

這時候的守陵人已不再将守陵當作職業或者任務,他們身上存在着對于很多人來說虛無缥缈的執着和信念。從一份職業發展到一份傳承百年的信念,清東陵守陵人這一百多年間的變更曆史和思想,都值得我們研究和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