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程式能否重振O2O生态?

從鑼鼓喧天到偃旗息鼓,O2O行業在最近幾年經曆了由波峰滑落至低谷的過程。創業者缺乏理智的跟進、無謂的燒錢,移動網際網路紅利的消退,一時間讓不少人談O2O色變。

小程式能否重振O2O生态?

在整個泛O2O領域,除了日漸成熟的外賣、出行這樣的細分行業外,其他傳統行業在從線下到線上(或從線上到線下)發展的過程中仍然遇到許多難以越過的阻礙。"死亡"成為不少O2O領域創業公司未能挽救的結局。

而年前由微信推出的小程式,由于能夠觸達更多線下場景,并将其與線上連接配接和融合起來,正式上線後便引發了網際網路行業從業者的格外關注,甚至被不少O2O領域創業公司當做是未來的一劑良藥。

但實際上,如果按照騰訊進階總裁張小龍對小程式的定位--"小程式無意做一個APP分發平台,隻是類似于PC網際網路時代的網站,但體驗比網站好,比下載下傳APP更便捷"--小程式顯然希望能夠成為幫助商家更便捷完成銷售目的的平台。但對于更希望擷取流量和營銷層面幫助的商家來說,小程式的作用依然有限。

加之,O2O行業目前的尴尬狀況并非靠拓寬使用場景、簡化使用流程的小程式就能化解,更多還是在于如何強化線上産品與線下服務。

新的觸達場景

在使用小程式這件事上,O2O領域的網際網路公司具有天然的優勢,通過一個簡單的二維碼,他們能夠在更多使用場景中提供自己的服務。

張小龍曾在2017微信公開課PRO版上明确過小程式的幾大規則,即在微信沒有集中入口、不會推出小程式商店、沒有訂閱關系、不能推送消息。

小程式嚴格遵守了這些規則,為了避免初期失控,微信甚至屏蔽了識别小程式二維碼的功能。這意味着,使用者接觸到小程式,隻有分享、線下掃碼以及搜尋三種方式。

而在這幾種觸達方式中,掃碼是被微信提倡的接入方式,這意味着,線下是一個可待開發的觸達場景。

O2O公司對此擁有天然優勢,憑借成熟的線下團隊,一些公司已經開始線上下進行二維碼的投放。

據騰訊科技了解,貓眼小程式的二維碼已經出現在了電影院的電影海報和易拉寶上。"我們會在貓眼提供服務的主要場景内做好線下布局,提供無縫對接的良好體驗。在使用者需要的地方,貓眼小程式能夠快速地提供服務。"

同時,貓眼電影還是為數不多提供了福利營運的小程式。據了解,使用者在2017年1月9日到2月28日首次使用貓眼電影小程式,均可拆福袋領紅包;在1月9日到18日期間的每天10點,還推出了搶9.9元特惠票的活動。

騰訊科技還了解到,貓眼公司旗下共開發了三款小程式,分别為貓眼電影、貓眼演出賽事以及貓眼票房。貓眼電影産品副總裁徐梧是貓眼旗下小程式的負責人,他對騰訊科技表示,貓眼旗下小程式力圖實作大部分貓眼APP的服務,還沒有實作的部分也在陸續開發中。

此外,攜程已經在機場、火車站等地完成了對于小程式的布局;驢媽媽門票預訂小程式的二維碼将會鋪設在景區門口;而同程旅遊除了上述場景之外,還涉足了各大景區和全國體驗店,比如,目前同程旅遊超過300家直營體驗店已經全部完成小程式的鋪設。藝龍的線下鋪設政策已經在制定和推進中。

在小程式上線的第三天,微信官方給出了小程式的示例,也把重點放在了線下。

比如公交站台的小程式,掃一掃即可知實時公交資訊;KTV的小程式,掃完便可點歌;醫院的小程式,掃完可以挂号;加油站的小程式,掃完可以快速充值加油卡等。

談颠覆為時尚早

有觀點認為,與線下使用場景緊密相通小程式的出現或将重振甚至是颠覆O2O生态。但從現實使用情況來看,很多小程式更像是APP的簡化版,并與APP打通,在模式上并沒有做出更多改變。

e代駕技術負責人告訴騰訊科技,微信小程式定位于連接配接線下服務,這與e代駕的業務非常契合。e代駕小程式已經和e代駕服務号打通,實作小程式和服務号互相跳轉,使用者可以直接通過e代駕服務号進入小程式"e代駕Lite"。

滴滴出行方面也對騰訊科技表示,小程式二維碼公布後,有需求的使用者或相關場景商戶都可自行儲存使用。與主App相比小程式更加輕便、功能以滿足即用即走為主。目前滴滴小程式支援快車、公交查詢服務。凡是通過小程式呼叫的訂單都會自動同步至主APP。

如此看來,若就小程式目前狀況而言,談O2O領域的"颠覆"顯然還為時尚早。

之是以這麼說,是因為首先,小程式提供給使用者的隻是O2O領域APP的部分功能,比如小程式"滴滴出行DiDi"隻能呼叫快車、小程式"美團外賣+"隻提供美食、美團專送、下午茶幾個類别,但優惠券功能被舍棄,這顯然不能滿足全部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其次,使用者不能關注店家小程式,小程式也無法推送資訊,對于商家來說,想要通過商客之間的互動增進使用者粘性,甚至推送相關消息以便轉化為銷售量的目标不太可能實作。是以對于線下商家來說,作用還比較有限。

其實,對于商家和O2O領域的創業公司來說,小程式更多意味着将線下和線上融合,以及進行線下到線上的延伸,簡單來說就是打造一個無所不在的使用者入口,任何一個線下場所,無論是路牌、公交站、餐廳、酒店,都能成為擷取使用者的管道。

小程式背後的O2O之戰

當微信小程式成為衆多開發者翹首以盼希望借此拓展更多管道的時候,支付寶正在悄然跟進。

不久前,關于支付寶小程式開發者工具頁面的截圖在網絡中開始流傳。從截圖來看,支付寶新的面向開發者的平台也取名叫做"小程式",該闆塊歸屬在螞蟻金服體系,使用的仍是傳統前端開發技術。

對此,支付寶方面對媒體的回應是,其從去年9月開始研發類似小程式的應用,雖然有了雛形但還在持續打磨的過程中,還需要點時間,也想看看市場對這個的接受程度。

"用網際網路的技術、産品幫助商家更好地服務使用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希望持續為這個創造價值,這個價值到底叫什麼名字并不重要。"支付寶方面稱。

據了解,現在已有一些O2O、電商等平台受邀接入支付寶小程式的内測。

由此看來,小程式正在開始一場平台之戰。而其背後透露出來的,則是騰訊與阿裡在O2O領域以及支付領域的正面較量。

如果按照張小龍對微信小程式"即用即走"的标準,那麼本身具有工具屬性的支付寶就自然成為了小程式呈現的最佳地點,而阿裡本身在電商、O2O領域的積累也會為小程式的推廣帶來正面效用。

盡管微信小程式與支付小程式并未開始正面交鋒,但我們知道的是,一旦支付寶小程式正式上線,這場巨頭之間的戰役必将會線上下展開。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