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介石逃往台灣,帶走的這兩個人比黃金和國寶重要,但是鮮為人知

大家都知道,蔣介石敗退大陸時帶走了大量黃金和國寶級文物。據一份資料顯示,蔣介石當年帶到台灣的黃金大約700萬兩。蔣經國在日記中也提到了從上海把黃金運往台灣的情況,“今日父親派我赴上海通路俞鴻鈞先生,希其将中央銀行現金移存台灣,以策安全。”

這些都是驚人的财富,可跟人相比,這一切又顯得不那麼重要了。蔣介石去台灣前,“邀請”了大量大陸人才去台灣,有同意的,就也有拒絕的,比如杜月笙就以去香港治病為由拒絕了。在蔣介石帶到台灣的所有人中,有兩個人的身份很特别,卻很少有人知道。

蔣介石逃往台灣,帶走的這兩個人比黃金和國寶重要,但是鮮為人知

第一位就是最後一代衍聖公,孔子的第77代孫孔德成。所謂的衍聖公是指孔子嫡長子孫的世襲封号,始于宋朝,一直沿襲到1935年國民政府改封衍聖公孔德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為止。孔德成出生在民國九年農曆正月初四,即1920年2月23日。

為了防止出現意外,北洋政府派軍隊包圍了産房,五步一設崗,而且還派了一位将軍坐鎮,同時還讓山東省長屈映光,率領孟慶棠、顔世镛、曾繁山三氏的奉祀官同時在場監督。如此重視孔德成,原因不言自明。蔣介石将孔德成帶到台灣後,任命他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蔣介石以此來證明自己才是正統。

蔣介石逃往台灣,帶走的這兩個人比黃金和國寶重要,但是鮮為人知

第二位是張恩薄。可能大家對這名字沒概念,他是道教祖師爺張天師的第六十三代傳人。道教是我國本土的宗教,它是在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而“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萬物。“道”在人和萬物中的顯現就是“德”。道教認為,“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神仙以濟世度人為宗旨。故道教徒既信道德,又拜神仙。”

蔣介石逃往台灣,帶走的這兩個人比黃金和國寶重要,但是鮮為人知

蔣介石一生對中國傳統文化非常癡迷,盡管中年後皈依基督教,但他思想還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自诩以服膺和承繼儒家道統為己任。舉個例子大家明白了,蔣介石在教育蔣經國時,要求他的讀的書包括了《論語》、《王文成公全書》(即王陽明全集)、《曾文正公家書》、《近思錄》、《孫文學說》等。

蔣介石逃往台灣,帶走的這兩個人比黃金和國寶重要,但是鮮為人知

縱觀蔣介石的一生,他對傳統儒家文化非常推崇,這點在他的演講、日記、談話中随處可見。不過,在傳統哲學方面,蔣介石對王重陽非常推崇,以王學繼承者自命。在蔣介石看來,如果把孔子直系後代以及道教天師帶到台灣,這對自己宣揚是中華正統非常有幫助,這是黃金和國寶級文物無法相比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