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風助我成長作文】
仰望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無數的先賢為我們指引前進的道路。例如孔子,孟子等偉人們都倡導一個家要想興盛,生生不息,就必須有家的靈魂,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家風。
家風看起來是虛無缥缈的,但它卻又如柴米油鹽一般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它凝聚着一個家中長輩所得出的深刻教訓,在無形中幫助着這個家中的成員實作自己的目标。
在我成長的曆程中,我的家人一直以家風為準來教育我,在生活中,我的家人要求我待人誠懇,是以,我和同學之間的關系非常融洽。在學習中,家人要求我實事求是,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是以,老師對我的學習情況也了如指掌。我的成長之路一帆風順,這與我們家優秀的家風密不可分。
家風影響着家庭的每一人,而無數家庭中的每個人就構成這個社會大家庭。家風助力我的成長,為我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二:家風助我成長作文】
外公雖不是飽讀詩書,但“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卻是他身體力行的。漸漸地,這已成為我們家的一種風氣,伴随着我成長。
周末去書店看書,一個陌生的男孩子,手裡拿着紙和筆看着我。我低頭看去,他手裡的紙上寫着“為聾啞人募集善款”的字樣,表格裡填了密密麻麻的名字,名字後是或大或小的數字“十元”“二十元”。他把筆遞給我,用手比劃着,雙眼含滿期待。我猶豫着向他搖了搖頭。他的眼睛瞬間蒙上了灰,變得黯淡無光,眼皮垂了下來,低着頭,拖着步子,轉身離開。
我将目光又落回書上,竟連一個字也看不下去,心中五味雜陳。我放下了書,徑直走向那個男孩,我拿過筆在紙上端正地簽下了我的名字,并拿出十元錢雙手遞給他。男孩小心翼翼地接過錢,臉上露出了一個大大的微笑,眉毛舒展,嘴角上揚,我雖然看不懂他想表達什麼,但我确信我是做對了的,心忽然的輕松起來,蕩漾開一圈又一圈的快樂。
是的,“勿以善小而不為”闡述着最簡單樸素的道理,卻可以為他人帶去莫大的幸福,給自己帶來無上的快樂。我會一直懷着小小的善意,走在大大的世界裡,讓家風吹向每個角落!
【篇三:家風助我成長作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于一個家庭來說,規矩尤其重要。隻有在合理規矩下形成的家風,才能有助于我們的成長。
從我記事開始,父母就特别注重對我在待人,接物,處事方面的培養。雖然如此,但父母從未對我空談過“你應該怎樣做?”“怎樣做才能更好。”而是通過具體的行動,潛移默化的熏陶,使家風在我心中根深蒂固。
童年和夥伴們一起玩耍的時候,父母總會當着我的面把一些原本屬于我的東西分享給夥伴們。久而久之,我學會了要與他人分享。
在生活中,人際交往在所難免,與他人相處成為了一門耐人深思的學問,我的父母向我诠釋了其中的内涵。父母在與親戚,朋友包括鄰裡相處的時候,從來不會無緣無故與他人發生争執。當他人遇到困難時,父母總會盡力去幫助,如果不能給予幫助,父母也會言辭委婉的說明原因。長此以往,父母遇到困難時,他人也會及時幫扶。從中我明白了要樂于助人。
家風已經融入進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我的生活,學習産生巨大影響,讓我從中獲益匪淺。家風已經成為我生命中的标杆,時刻鞭策我,為我指引道路。
【篇四:家風助我成長作文】
每個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一張渴望能夠被添上色彩的白紙。父母在紙上勾畫着舉足輕重的一筆——構圖。這張草圖就代表着這個家庭的家風,或許淳樸,或許卑劣。
小時候,鄰居家的劉寶寶把我的布娃娃弄壞了,我和她吵得不可開交。幾天的時間内,我都沒有和她說話,見了面也都裝作沒有看到。再後來,媽媽察覺到了,把我抱在胸前,捏着我的鼻頭,問:“你和劉寶寶怎麼都不說話了啊,鬧沖突了麼?”我嘴巴一扁,說:“她弄壞了我的布娃娃!”媽媽把手放下,嚴肅的說:“孩子,你要學會寬容,不能記仇,要學會忘記,朋友是除親人之外最親密的人。”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想想也是,就與劉寶寶重歸于好,仿佛沒有發生那件事,但是媽媽所說的話我卻一直記着,深深地勾勒在我的那張白紙上。于是我白紙上的家風上就多了一項——學會寬容,懂得體諒他人。
長大後,父親對我比弟弟要嚴厲許多,但又貌似寬松許多。學習上,父母從不要求我要名列前茅,也從不要我報各種補習班,隻要求我發揮出自己的實力:在生活上,他們在我的紙上列下了盡乎嚴格的要求:穿衣服拉起拉鍊,要求我“站似松,坐如鐘”,要我在公共場合輕聲漫語……
漸漸地,我的紙上密密麻麻的,這不僅僅代表着父母對我的愛與要求,也代表着我們家的家風,這些不成文的規矩充實着我的生活,使我一點點改變,指引我走向正确的光明之路。
【篇五:家風助我成長作文】
家,無風何至家?人之德始束之于風,風愈正,其德愈否邪甚,助君行道之正,避為之盲,衆家風于世,善,孝,忠,誠者蓋甚,正道之風,豈助吾成于世乎?
在我少不更事的時候,爺爺就定下了“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家風,在漫長的歲月中,這家風早已印在我的腦中,任生活的艱辛和勤儉肆意咆哮,憑狂風和驟雪狂躁地欺淩,挫折的炭火卻始終沒有在我的心中留下烙印,而是給我一份鼓勵,助我成長,不怕吃苦的家風就像一把撐開的巨傘,賜予我力量,将我支撐在這片美麗的天空。
那一次的故事仍呈現在我記憶的封面中,那是一個烈日當空的酷夏,強烈的陽光也已無法用語言形容,這就是我好日子的終結,即将要搬去一個荒蕪凋敝的地方,繁重的家具也有我搬運的股份,“扛電視”,“拽電線”,“抱書箱”,沉寂的空氣竟遏制住我的呼吸,隻感覺豆大的汗珠劃過我的眼眶,鼻梁和這炙熱的嘴唇,而喉嚨也極力配合着,橄榄般地上下滑動,那時我想:哎!這麼累,幹什麼幹啊!放棄這苦的念頭盤踞了我的内心,這時爺爺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說道:這點苦你就受不了了?‘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聽了這話我頓時振作起來,給予我吃苦的巨大氣息,家風就像那磁鐵般将我的想法吸引回來,“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讓我輕松地聳了下肩膀,冷笑着。但是,那是我生活中最重砝碼。
這事過後,我依舊面臨着更大的磨難,但是,我會永遠銘記這家風,家風助我成長,家風如細雨,潤物細無聲,家風使我有了走下去的勇氣,有了強壯的體魄,支撐着我本來懦弱的心靈,前進,前進……
【篇六:家風助我成長作文】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春雨,孩子隻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題記
幾場潇潇細雨後,山青了,草綠了,春天來了。鄉間小路上,一叢叢嫩綠的草叢上,綴滿了淺藍的五瓣花兒,叽叽喳喳的麻雀也一改往日面貌,悠閑地在田埂上散步,空氣裡彌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可沒人會注意,那幾簇花兒呵護着的一小塊黝黑的毫不起眼的卻散發着新生命氣息的土地。
“這是哪兒啊?怎麼烏漆抹黑的?”不知沉睡了多久的我揉了揉惺松的睡眼,不解地望着四周,與此同時,體内不斷膨脹的力量,腦海深處叫嚣着趕快發芽。是啊!我是種子!我要發芽!我要發芽!一邊在心底默默為自己打氣,一邊盡情地吮吸着大地母親給予我的養料。
“孩子!孩子!快醒醒!”古詩有雲: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詠花明志講的其實是一種品性,叫做堅持,因為它們有夢,是以為之奮鬥,為之堅持。作為一顆種子,你難道就沒有夢嗎?你難道應該一直郁郁寡歡,自暴自棄嗎?
一切都洋溢着溫暖祥和的味道。
沉浸在這一片春光裡,心不由得微微醉了,湧出了深深的滿足之情,似乎這世間沒什麼值得去追求,做一朵淡然的花又何嘗不好呢?
【篇七:家風助我成長作文】
家風,這個已經被人遺忘的話題,随着春晚又再次被人提起。在我們家中,“閱讀”就是一種不被提起的習慣;“在閱讀中享受人生”就是我們家引以為傲的“家風”。
在緊張的一天即将結束之時,在從時間那偷來片刻休閑時,父母總是會松馳下如弦一般緊繃的神經,放下繁雜的工作,在有光編織成網的地方,抿一口清茶,捧一本書,細細翻閱。
在每一個寒冷亦溫暖的日子裡,在每一個大雨瓢潑亦或陽光盛開的日子裡,無論在沙發的角落、床榻的邊緣還是書桌的一側,總是能看到幾本書和幾個沉迷在書中的人。沒有電視,電腦白亮的光屏,沒有音響,耳機放爆炸般的音樂,隻有一些書,一些人,一份安逸,和一份在每人心中默默流傳的“家風”。
父母以“閱讀”的方式把家風傳遞給我,它不是高深,玄奧,令人感到不着邊際的大道理,隻是在行為動作中告誡我要“熱愛讀書”。而它卻如一陣春雨,在“潤物細無聲”悄悄改變我們的行為,性格,乃至人生。
【篇八:家風助我成長作文】
修身,齊家,和睦,永不忘那莊嚴的家風,永不忘那助我成長的家風。
午後,23℃,陽光和煦,坐在樹下失神淺淺念道: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追根溯源,小時候,我喜歡看奶奶看報紙的樣子,奶奶總是喜歡用手指着讀,因為她說,隻有這樣才能一字不落地讀完每天國家所發生的事,奶奶是共産黨員,嚴以律己,熱愛祖國,是以從小教導我要有一種書香的風氣與那愛國的精神。家風,或許在這些潛移默化的細節中已融入了我的骨髓,指引着我。
捧着一本書,站在屋檐下,俯身看着鄰裡,看着那和睦,和諧的關系,淡然一笑,想起媽媽曾經說過:遠親不如近鄰。教導着我在小區裡要與阿姨,叔叔們友善,在學校裡要與同學友好,為人處世一定要誠實守信,規規矩矩,不做壞事,實事求是。媽媽的話依然在耳邊回響,雖然随着時光流逝,但那種聲音仿佛穿過一切,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上。我内心的一棵家風的小樹在悄然生長,任風雨造訪,也不倒下。根固,樹木枝繁葉茂;浚源,小河終成大海。
捧着一本書,站在高山上,俯視天下,看到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上,依然有着環衛勞工在辛勤勞作,正如爺爺教導我勤勞,隻有吃得苦中苦,才可方為人上人。在學習上,勤勉,一絲不苟,正如爺爺對待一些事情一樣不留下懶惰,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在燈火通明的樓房裡,看到了團結,和諧的家庭,或許,在這個光彩的折射下,也不依不撓地照進了我們家,“家和萬事興”依然在每個家庭的魂魄中閃耀着光芒。
合上一本書,遙望天邊的一絲黃昏,微風輕輕拂過,楊柳依依下,拾起一根羽毛,在初嫩的綠葉上淡淡地寫下——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