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強大的秦朝為啥隻存活了15年?“成也平民、敗也平民”

秦朝的建立,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大進步。之是以這麼說,不單單是因為它是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政權,且它的成功過程也是非常積極的——秦國的勝利,其實也是平民階層的勝利。

秦國為啥能吞并六強、一統天下?我們可以說是先進的制度、強大的軍隊、雄厚的國力,但這些優勢最終都要靠人來落實,相較于東方諸侯,秦國有個最先進的地方:充分挖掘了貴族階層之外的力量。

看似繁雜的商鞅變法,軍功爵級制占據核心地位。憑軍功定官爵,“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所有政治權利、利益的獲得隻有一個标準——軍功。通過這種一刀切的模式,除了能有效地鼓勵攻戰外,更具備劃時代意義的地方在于廢除了由血統定終生的世卿世祿制,貴族想要享受特殊利益,也必須通過軍功獲得,這無疑從根本上沖擊、瓦解了已沿用數百年的舊貴族體系。

強大的秦朝為啥隻存活了15年?“成也平民、敗也平民”

這一體系的獲利者分為兩類人:

其一是千千萬萬的普通秦國人。春秋戰國以來,戰火頻仍、幹戈不休,每個諸侯國的百姓都被不幸地卷入其中,為時代的推進付出了慘痛代價。秦國即使不變法,老百姓的生活還是圍繞着農、戰展開,與其他諸侯國沒啥差別;但一旦當軍功跟爵位挂鈎,這件事就發生了質變:當其他國家還是“龍生龍鳳生鳳”、老百姓即使浴血沙場但仍然富貴無望時,無數的秦國普通人卻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改變人生的管道。這無疑是不幸中的幸運。

其二,就是全天下的才子,尤其是那些在傳統貴族體系下郁郁不得志、頂多淪為權貴門客的草根階層。秦國的軍功爵制不單單對秦國人生效,而是對所有諸侯國的人才敞開了大門。為了建功立業、榮華富貴,無數在各國森嚴階級壁壘中寸步難行的夢想家來到秦國,在成就個人的同時,推動了秦國的富強。商鞅、張儀、公孫衍、甘茂、範雎、蔡澤、呂不韋.....其中絕大多數都并非出自貴族階級。可以猜想,但凡山東各國的貴族階級願意分享資源、打破傳統世襲制,進而留住人才,秦國的成功必定沒那麼容易。

強大的秦朝為啥隻存活了15年?“成也平民、敗也平民”

是以有種說法:秦國的勝利,是貴族(秦王室)與平民合作的勝利。

在統一六國後,秦朝那些看似好大喜功、勞民傷财的舉動,其實都有着合理的動機:

被人诟病的“焚書”,本是分封、郡縣兩大主張激烈碰撞的産物。“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複立國,是樹兵也。”為了打壓鼓吹複古、恢複分封的博士淳于越等人,秦始皇采用李斯的建議,以焚書來統一思想。後世紛紛以此指責秦朝“殘暴、文化毀滅”,實屬斷章取義,焚書其實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沒啥差別;

為了消除過去數百年間人為地在各諸侯國間設立的屏障,秦朝在北方連接配接各國長城的同時,在内部大力摧毀各國邊境的城牆、堤壩(以往各國隻修堤壩保護自己、将禍水引向鄰國);同時,收兵器、鑄金人十二,有人稱其是專制、弱民,實際上為什麼不能了解為建設和平國度的理想?畢竟如果真的想弱民的話,秦朝大可限制民間冶煉鍛造,否則後來的起義軍何來的武器。

強大的秦朝為啥隻存活了15年?“成也平民、敗也平民”

至于嬴政每次征服一國、就在鹹陽複制其宮室建築,本意是要打造一個融合全天下因素的全新都城,這可以了解為統一精神的輔助措施;修建皇家陵寝,契合儒家傳統理論,其後移民更是充實首都的重要舉措,是以後來的漢朝以及大部分朝代都沿用了這些方法。

秦始皇先後五次在全國巡狩,有些人解讀為耀武揚威、勞民傷财,看但他在全國各地刻石内容來看,這更像是宣傳中央朝廷政策、傳遞大一統政府威嚴、推進移風易俗的必要舉措,比如在會稽的刻石中重點提及必須嚴防男女越界,在琅邪的刻石裡着重要求尚孝、重農等等。考慮到那個時代宣傳手段有限,這也許是無奈的辦法。

至于北擊匈奴、南戍五嶺,更是防禦外寇、開疆擴土的正義之舉。

總而言之,如果不看結果、隻看行為本身,秦朝的各項事業都是相當正義的。

強大的秦朝為啥隻存活了15年?“成也平民、敗也平民”

但秦朝最終迅速崩潰,則在于節奏出現了問題:依靠平民創造了新時代,卻忽視了平民的承受力。

當初的秦國全民皆兵,并且還被取了一個專門的名号“黔首”。這個詞原本并沒有歧視色彩,而是借鑒、模仿了魏國平民軍隊“蒼頭”軍。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秦國人的一生圍繞着戰争開展,雖然辛苦,但一來有應對他國威脅的現實壓力,二來寄希望于戰功改變人生,是以這種制度具備了強大的生命力。

但随着時代的改變,秦朝仍舊延續了對民力的無節制使用習慣:衛戍長城30萬,開發南越50萬,修築阿房宮70萬......更不用說後來秦二世時期的變本加厲。

首先,上述服役,絕大部分沒法獲得軍功;

其次,以往國土面積有限、百姓被調配的地理範圍有限,還存在回家的盼頭;如今國土龐大,東西南北縱橫數千裡,很多人被征調後幾乎等同于有去無回,後來陳勝、吳廣那些南方楚人被被征戍北方漁陽,就是當時的一大苦差,也難怪他們會揭竿而起。

強大的秦朝為啥隻存活了15年?“成也平民、敗也平民”

是以說,秦朝的失敗,說到底是皇室貴族習氣作祟:肆意役使民力,卻沒有考慮對方的基本訴求。如此高傲的姿态,秦朝昙花一現并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