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溥儀叔父,大清滅亡後甯擺地攤也不當漢奸,建國後享部級待遇

惶惶天日一瞬間,清夢别時兩相寬。中國經曆了很多朝代,一直走到今日的新中國新時代,每個朝代的皇帝命運不同,同時改寫了相應的皇親命運。和新中國時間上貼近的元明清這幾個朝代,特别是明朝和清朝是當代學者津津樂道的研究領域,《明朝那些事》講解了許多曆史故事。

我們也知道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祯自缢于今天的北京景山公園制高點,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朝代,也是跌宕起伏,高潮在康乾盛世,末代皇帝溥儀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但今天我們重點說說溥儀的一個直近親屬——皇叔載濤别樣的凡人生活。

他是溥儀叔父,大清滅亡後甯擺地攤也不當漢奸,建國後享部級待遇

末代皇帝溥儀

抖音上有一個揭秘溥儀坐姿的視訊,溥儀孤獨地坐在一隻拐杖上,原來拐杖的搖桿可以一分而二,形成一個空心座椅。提到溥儀,所有人都知道他是末代皇帝,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就被慈禧太後強行按在了龍椅上,這個皇帝可是被迫登基的。溥儀活了61年,一生做了三次皇帝,第一次是正經八本的皇帝,但三歲登基六歲就被民國推翻,第二次張勳複辟後又當了12天皇帝,後來在日本人的扶持下當了幾年僞滿皇帝,現在吉林省長春市還有僞滿皇宮紀念館。溥儀小時候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後來外國人踐踏中國領土,莊士敦成為溥儀的老師,他開始睜眼看世界,也希望到西方留學。日本戰敗後,溥儀曾經想逃到日本,但是被蘇聯紅軍逮捕并關押,後來轉送中國并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勞動改造。

他是溥儀叔父,大清滅亡後甯擺地攤也不當漢奸,建國後享部級待遇

建國後主席特赦溥儀,他先後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等地方工作,特殊時期因為尿毒症去世。去世後的溥儀被安葬在八寶山,90年代被遺孀轉到河北清西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家人冠上廟号"憲宗"、谥号"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

末代皇叔載濤

溥儀在勞動改造期間,國家上司人曾派一個人去看望溥儀,溥儀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其相見,見到後喊出"七叔"并抱頭大哭。這位七叔就是愛新覺羅·載濤,他們已經好些年沒見了,但是在新中國一見如故,載濤特意叮囑溥儀要好好改造、重新做人。載濤比溥儀約大20歲,生于清末1887年,醇親王府是他的誕生地。他是光緒皇帝異母的弟弟,也是晚清皇室的著名人物。

他是溥儀叔父,大清滅亡後甯擺地攤也不當漢奸,建國後享部級待遇

他曾經在法國留學專修騎術,喜愛畫馬和平劇,一生多才多藝。作為禦弟的載濤,曾經當過鎮國将軍、禁衛軍統領等。1902年,載濤過繼給鐘郡王,從此作為貝勒生活,并且遷居到現今什刹海附近的濤貝勒府,如今濤貝勒府已經變為北京第十三中學的一部分,如果不是上學或者考試,很難一見濤貝勒府的真容。細細想來,溥儀和他的叔叔載濤都是時代的産物,他們剛好出生在皇家,并且親曆了皇室的敗落和新中國的崛起,從皇家貴族跌落到平民百姓的境地,在講究平等的新中國努力做一位好公民。但是載濤和溥儀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他拒絕做傀儡,在大是大非面前明辨方向,主動與溥儀的思想和行動劃清界線。因而在建國後獲得國家重用,并且在80多歲壽終正寝,安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度過了漫長而比較傳奇的一生。

他是溥儀叔父,大清滅亡後甯擺地攤也不當漢奸,建國後享部級待遇

建國前擺攤,拒絕當漢奸

清朝滅亡後,溥儀還在紫禁城呆了一段,而且處處受到優待,但是一些皇親貴族沒那麼好運,特别是載濤不願意和溥儀同流合污,不認同溥儀與日本結盟的思想,更是食不果腹。載濤不得已變賣家産,将濤貝勒府賣了,家産沒有什麼可賣之後,他又到德勝門附近擺攤,維持一家老小的生計。每天清晨,載濤夫婦都騎着自行車,将昨晚收拾好的小東西帶上,和小商小販搶飯吃,那時候載濤已經年近花甲,舍下臉為生活奔波,周圍百姓都和他打招呼,從載濤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接地氣還有铮铮鐵骨。

他是溥儀叔父,大清滅亡後甯擺地攤也不當漢奸,建國後享部級待遇

就是放在現在,也有很多人不好意思出去擺攤,認為擺攤是最末等、沒有能力的職業,其實這世界上的人和職業本沒有高低貴賤,都是人為區分的罷了,将身姿和心态放底,就能收獲不一樣的人生。這樣的困頓是他拒絕高官厚祿的結果,溥儀讓他輔助他不幹,日本人親自邀請他還不幹,他就是打心眼不想當亡國奴。也正是以載濤和溥儀的關系越來越疏遠,直到建國後他們再相見。

建國後做官,最後如何?

新中國成立以後,總理将載濤介紹給主席,主席對載濤表現出的愛國精神十分敬佩,因為載濤愛馬,主席親自簽署責任狀,任命載濤為解放軍馬政局顧問,與部長的職别和待遇相同,并戲稱載濤是"弼馬溫"。1950年8月,載濤手捧主席發給他的委任狀激動得老淚縱橫,說:"知我者主席、總理,我一定為我軍的軍馬事業作出貢獻,不辜負上司的信任和期望。"載濤在相馬和馴馬方面頗有一番造詣,是軍隊有名的馬伯樂。

載濤一生娶了好幾個妻子,孩子也是命途多舛,有兩個孩子剛出生就夭折了,有的孩子活到10多歲,兒子溥佳和溥儀一起長大,并且跟随溥儀多年,寫有《清宮回憶》一書。如今載濤在世的孩子都改姓"金"了,有的在運輸公司做司機,有的在教師崗位貢獻一生,唯一的一個女兒遠嫁到蒙古阿拉善,可以看出,載濤的後代早已融入中國普通公民的生活。跌跌撞撞,隻願一生安康。載濤在關鍵時刻的選擇是正确的,這決定了他一生命運的轉向,當他回首一生的時候,想送給所有人一句什麼話呢,恐怕是"難得普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