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目繁多的竊賊:中國古代的盜賊有哪些種類?

古代人經常喜歡用“道不拾遺”和“夜不閉戶”來作為社會治安達到理想境界的标準,同義詞就是竊賊非常的少。

根據古代的史書記載,夏、商、周三代的法律中都有嚴懲偷竊的法律條令,可以說偷盜确實是一種古老的破壞社會生産和生活秩序的行為。

名目繁多的竊賊:中國古代的盜賊有哪些種類?

無所不包的竊取對象和盡可能避免暴露行蹤的行為方式是小賊們的共同特征之一,但是從作案規律以及手法的選擇上,有許多具體的劃分:

翻跟頭,就是爬上房屋的脊梁、高來高去的飛賊。不用器具就能翻過牆頭爬上房屋頂的,叫做上手把子,借助一些工具的叫做下手把子。有的飛賊甚至能夠翻過皇宮的城牆,來去自由。

開天窗與開窯口。開天窗就是指屋頂上面掀去磚瓦弄一個窟窿,用繩索捋着下去;開窯口就是指把牆壁給鑿穿進去偷盜,《韓非子》就記載有宋國的一個小偷趁着大雨鑽入牆壁中偷取财物的故事。

名目繁多的竊賊:中國古代的盜賊有哪些種類?

排塞賊與吃恰子。排塞賊是指撬開門鎖,闖入家中進行盜竊者,這是一種比較暴力的手段。甚至可能會産生殺人的後果。吃恰子是專門趁着主人鎖門外出将鎖打開而進去偷盜者,他們大多數都有一串萬能鑰匙來當工具。

插手,就是隻能從中竊取受害者随身攜帶的财物。我們現在在路上手機被偷,就是被這種小偷給竊取的,他們有一部分人确實有比較厲害的技巧。

名目繁多的竊賊:中國古代的盜賊有哪些種類?

此外,竊賊中還有盜墓賊、鐵算盤、鑽底子、挖腰子、收曬朗等,各種名目不一,可以進行劃分。古人還以行竊的區域進行劃分,泛稱為鄉野之賊和市井之賊。

一般來說,在市井中進行偷盜的小偷身手更為狡詐,《淮南子》裡有這樣一個故事,就是春秋時期齊國舉兵讨伐楚國,楚國所有的謀士都費盡心機,仍然想不出退敵的良策。

名目繁多的竊賊:中國古代的盜賊有哪些種類?

這一時期有個小偷像楚國的國王,推薦自己,當天晚上他就去敵營中偷回了齊軍統帥的帱帳,第二天又偷回了他的枕頭,第三天又偷回了他用來限制頭發的簪子,都由楚國派兵一次一次的歸還。齊國的軍隊于是撤走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