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玩錢币有些是細細研究,有些則是淺嘗辄止,畢竟精力有限,接觸康熙滿漢福便是如此。康熙通寶背滿漢文因為好認,很受玩家追捧,一首詩就可以總結: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甯廣浙,台桂陝雲漳。

如果不講究錢式和版别,集齊這二十局并非難事,但如果想收集原版大樣等精品,那難度可就高了。我對收集滿漢全套興趣不大,不過還是挺喜歡福局的,福臨門嘛,一方面寓意不錯,另一方面還是因為之前的一段經曆。
數年前去江蘇南京走親戚,開玩笑的在網上問朋友那裡有沒有淘寶的地方,結果他說:“來蘇州玩吧,這裡的好錢币很多,上次就花100多淘到個康熙滿漢大福寶下月版,賣了一千多塊錢呢。”
因為時間緊還是沒去,不過卻把他的話記在了心裡。
回合肥後就跑到城隍廟古玩市場逛了一圈,這地方已經衰敗的的成樣子,花了260元買了一枚滿漢福。雖然是真品,但查資料才發現是普通小福,品相還爛,被宰了,然後我就不知道丢哪去了......
但我不服,惡狠狠的補習了一下知識,才知道寶福局分為小福、中福、大福三種,大福最貴。很好認嘛,小福就是背面滿文福字延伸不出穿郭,中福就是齊平,而大福就是超出,一眼就看出來了。
然後又學了很多版别,像小福的單點通、雙點通、平足、折足之類的,不過還是對朋友的大福寶下月版特别感興趣,他撿的漏到底長什麼樣?
左:陰月版 右:陽月版
當朋友把圖檔發過來後,我很納悶,這難道不是錢範缺陷嗎?原來是版别。所謂“寶下月”,就是正面寶字下面那個月牙兒形狀的點,陰刻就是“陰版”,陽刻就是“陽版”。
那時候我才第一次知道,原來這就是康熙錢上的“爐記”,是工匠師傅刻下的一種記号,用以厘清楚爐别、班次,到現在就成了提升價值的版别。
滿漢福有大月、小月、陰星、豎杠等各種版别,還有各種手類錢,挺有意思的。
民俗藝術品:發祿
滿漢福也擁有清錢中很受歡迎的包漿:房梁和發祿。所謂房梁錢主要來自江浙一帶,新屋落成後,将銅錢用紅布或紅紙包好置于房梁之上,祈禱家宅平安。随着時間的推移,紅布跟錢币已經牢牢結合在一起,形成各種豔麗的顔色。
發祿也是我國獨特的民俗藝術品,将一枚枚銅錢編織成老虎頭、蝴蝶、蝙蝠、壽桃、花籃等形狀,懸挂于房梁正中或新床之上,寓意家人身體健康、夫妻恩愛、長命百歲等。
發祿包漿以傳世黃亮居多,偏暗淡,而房梁則味道較重,殘留物較多。但發祿錢也會偶爾出現極品帳鈎鏽、通體滿綠等情況,在顔值時代貴了不少。
前面說了那麼多,大家是不是以為,我學了很多滿漢福的知識,然後大展手腳淘到了極品?錯了,今天我要講的是教訓。
因為以前玩其他種類的古玩居多,說學習錢币其實也隻是點到即止。後來忍不住還是去蘇州玩了一趟,和朋友一路趕到常熟參加了一個小交流會,當時有位姓齊的古玩店老闆,也是位清錢高手,拿出一堆五帝錢版别供大家欣賞。
“滿寶漢福”折二試鑄大樣錢
其中,有一種康熙通寶“滿寶漢福”折二試鑄大樣錢,背面滿文“寶”字及漢文福局名,直徑30mm,他說這種錢币特别罕見,是試鑄樣錢,少量流向民間。翁同酥故居就在常熟古玩市場,當年這裡曾一次出過上千枚極品滿漢福,老闆花了很長時間,足足收集了8枚這樣的試鑄錢。
當時一枚他才賣7800塊錢,朋友推薦我買一枚,但我真不想花那麼多錢去買。我看中了另外一家店裡的一對康熙民窯青花瓷細路小罐,考慮良久花了9000元買下來,至于錢币則放棄了。
今天為什麼寫這篇文章呢?就是因為我看到華夏專場上個月拍出一枚“滿寶漢福”折二試鑄大樣錢,特後悔。
這枚試鑄錢我查了資料,曾在2013年的上海崇源秋拍中,拍出了7410元的價格,然後在上個月的華夏專場裡拍出84750元的高價,八年時間,足足漲了11倍多!
如果我幾年前也買了一枚,現在也差不多可以賺個8~10倍了。而我買的那對康熙青花瓷,後來缺錢1.2萬賣掉,現在也漲到3萬以上了。是以說,我的一個選擇,錯失了兩個機會!
一沒看到試鑄錢的潛力,二沒沉住氣把民窯精品留住。經曆了教訓之後才知道,有時候選擇真的比努力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