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書

一封家書怎寫的進孩子對父母的孝心,怎訴得完父母對孩子的唠叨。家書不僅是紙張和文字的來往,更是父母與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感。

現在的年輕人,往家裡寄家書的越來越少,更多人是選擇用手機上的軟體,或直接打電話回家。因為很多人覺得寫信非常的麻煩,但現在的手機工具越來越友善,讓大多數人不願意去寫信。但我覺得,現在的手機工具雖然友善,可書信蘊藏着一種無可替代的情感,那便是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情。

讓我們把時間往前推,推到20世紀中期,那是一個水深火熱的年代,但就是在這樣一種狀态下,中國有一對父子,經常用家書來往,那就是傅雷和他的兩個孩子傅聰、傅敏。他們可是現在所有孩子和父母的榜樣。他們之間的書信被編成了一部書,那便是《傅雷家書》。其中記載了一些傅雷及其夫人以書信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教育他們先成人,再成“家”等。讓傅雷夫婦成為了中國父母的典範。讓我們把時間再往前推推,到清朝晚期時,晚清重臣曾國藩,也曾用書信來教育自己的孩子,經常把想說的話寫的信中,寄給自己的孩子。

從古至今,都有諸多名人以書信教育自己的孩子,當孩子接到自己父母寫的信,信中的諄諄教誨,孩子也定會牢牢記下,因為這一封家書載滿了父母對孩子的愛。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多書信與父母,有些對父母開不了口的話,可以用文字的方式來表達,如果父母與孩子相隔較遠,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父母與孩子應用書信來往,把平時不好意思開口的一些話,說不出口的一些話,都寫進信裡,用文字表達自己的心意,我們要将這良好的傳統沿襲下來,多用書信交流,因為一封封書,滿滿都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書信自古便有,是古人的主要的聯系方式。甚至是近代,人們都還用書信聯系。但由于現在科技的發展,以家書這種形式與父母交流的已經很少。但我們還是要沿襲傳統,盡量用家書的形式對父母表達自己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