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子武畫像 20世紀70年代

日前王子武女兒王小燕寫了以下文字來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敬愛之情!

“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

父親一生淡泊名利、志趣高潔

父親被譽為當代中國畫壇的一座高峰

長安畫派的代表人物

父親慈愛親和、帥氣睿智

我們互為知己、心息相通

父親是我最愛戴的人,

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王子武與女兒王小燕合影

1936年,父親出生在陝西長安,他幼時就喜歡畫畫。大自然是他的啟蒙老師,沒有筆墨紙硯,便以大地為紙,以石子為筆,看馬畫馬,見牛畫牛,耕作的農民、戲耍的頑童、田野的貓狗都是他源源不斷的繪畫素材。1960年,憑着天賦與熱愛,父親無師自通地考上了西安美術學院。父親一生癡迷繪畫、鑽研創作。陝北高原、峨眉山、華山、黃山、雷州半島等都曾留下他的足迹,創作了大量藝術作品。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青年時期王子武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小燕畫像 20世紀80年代

潛心求藝

父親畢業于西安美院山水畫專業,但他更喜歡畫人物。他将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和書法技法融會貫通,自成風格。我曾經對父親笑言:“您這是畫字寫畫”。

起初學畫時,蔣兆和先生的作品對父親有很大的影響。1962年,還在讀書的父親帶上自己的作品首次赴京拜訪仰慕已久的蔣兆和先生。蔣先生見了父親的畫很驚喜,說“這麼年輕畫得這麼好,畢業後來中央美院吧”。1977年,父親再次拜訪蔣兆和先生,并與先生互畫肖像。蔣先生為他的畫題詞:“子武同志善以水墨寫生人像,頗得傳神之妙!京中幸會,交研技藝,并互為速寫以留念。”1981年,父親三訪蔣兆和先生,蔣先生再為其速寫像題詞:“傳神之筆不在多,着重精神特征即可,子武老弟,深得此理,甚佩”。

得到尊師的賞識後,父親繼續精研,不論西畫國畫,不論南派北派,他都廣泛涉獵。不但學習齊白石、黃賓虹和徐悲鴻等大師之作,還研究列賓等外國畫家的油畫技巧,曾在宣紙上用國畫的畫法臨摹了列賓的油畫《黑女人》,人物形象更加豐富傳神,反響很大。父親在不斷地觀摩學習中博采衆家之長,逐漸形成了将中國畫傳統筆法與現代寫實造型生動結合的獨特藝術風格。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風神灑落占高秋 1993年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悼紅軒主曹雪芹 1984年

當今畫界學者和美術理論家們普遍認為,談論現代中國人物畫避不開王子武。1978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父親的第一本專集——《人物畫習作》,這本薄薄的小冊子一時轟動了全國畫界,美術工作者和愛好者幾乎人手一冊。1979年,由《廣州文藝》雜志組織的《中國畫線描和水墨人物技法随筆》将父親與蔣兆和、葉淺予、黃胄等先生收錄在同一個專題裡,父親的藝術成就得到了進一步肯定。

不奇不休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曾有詩作:語不驚人死不休。文如此,畫亦如此。父親在早年的一幅自畫像上曾題詩:“慘淡經營愧無能,枉費衣食哭無聲;畫不出奇畫到死,不負此生了此生。”父親三十多歲時創作了《白石老人像》,以近如西方古典寫實的畫法,将中西畫筆進行了完美的結合,既有西方油畫的立體感,又有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意境,把人物形象刻畫得細緻入微、淋漓盡緻、生動傳神;蔣兆和先生曾感言:人物畫要看王子武,他已超我。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蔣兆和先生 1981年

就人物畫而言,從徐悲鴻到蔣兆和,都主張把西畫的素描、造型和光影等引進到中國畫裡。父親曾說過:“畫人物難的是傳神,西畫在這方面比我們強。你隻有把人家的東西研究透了,才能說是學到家了!我就下了許多笨功夫。否則,也畫不出《齊白石》和《黃賓虹》。”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白石老人像 20世紀70年代

1984年,《悼紅軒主曹雪芹先生》像天外來客般震動了畫壇。畫中《贈芹圃詩》首句“傲骨如君世已奇”與父親“出奇”理想同心。此畫有立意、章法、筆墨、題跋和書法“五奇”,成為父親藝術全面出奇的裡程碑。圖中人物坐于石上,人縱石橫,主人抿目微啟作冥思狀,外表之靜難掩内心激蕩,心思亦奇。著名畫家黃永玉也用“震驚”二字表達其看到此幅曹雪芹像時的感受。他認為父親對于曹雪芹形象的刻畫令他折服:曹雪芹就應該是這樣子。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黑女人 20世紀70年代

赤子情懷

父親惜物,生性簡樸。一件衣裳一雙鞋常常陪伴他幾十年。有一件汗衫上破了好多個洞,星羅棋布,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對他說都穿成這樣了,換件新的吧,他笑笑:“這樣更涼快透氣”。父親作畫也是惜紙如金,他常用舊報紙練筆,一張報紙反複塗畫,盡黑之後還會用水再做塗寫,直到報紙完全不可再用。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西安美院作品 1963年

▲喚得人間多善心 20世紀80年代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清品是蘭 2008年

父親善良,富有同情心。親朋好友,誰家小孩考大學結婚等,他會送幅畫;同僚鄰居,誰有困難或誰幫過他,他也會默默地送上作品。我有同學說,“老爺子,您的畫很貴了”,他說,“我不知道,也沒人跟我通風報信”,“那是人家的事,和我沒關系。”

1988年中、法兩國聯合提名,父親作為中國十大畫家之一參加《首次國際拯救威尼斯、修複長城義捐拍賣活動》,父親獻出了他的力作《蘇東坡》。1991年,華東地區發生水災,深圳藝術界積極響應,父親特地創作的一幅四尺整紙花鳥畫被一家企業認捐。2008年汶川地震,父親又畫一幅新作,成為深圳畫家捐贈之首。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東坡詩意 20世紀90年代

以鶴明志

父親謙虛低調,淡泊名利。1985年初,父親作為政府引進人才來到深圳,發展特區的美術事業,是深圳市美術家協會、深圳畫院的創始人,特區早期藝術文化事業的創始者之一,但他功成身退,在繁華的都市大隐30年,與古人及與自己崇拜的大師“對話”。父親愛青蛙,曾在自家放養,畫畫之前,他常會畫兩筆青蛙,當作享受,筆下青蛙靈動可愛。他說,青蛙是我的寵物,我的“孫子”,畫青蛙也是熱身。我曾逗趣他:“您和齊白石大師的青蛙誰畫得好?”他謙虛地說:“當然是齊白石畫得比我好,他畫得有情趣,更加生動。”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水底笙歌樂 二十世紀80年代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清末曾國藩的(題江西省奉新九天閣)勵志(對)聯語(自箴)

父親早年畫了很多人物,帶有濃濃的鄉情,晚年他寄情山水,白鶴成了他筆下的主角,他常引用一句詩——“羽翼光明欺積雪,風神灑落占高秋”;他也愛畫竹,還寫過對聯“持山作壽 與鶴同侪”“蘭為清品 竹是幽人”,表達一種高潔的志趣和情操。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行書 2000年

全國各地的畫家隻要來深圳舉辦畫展或參加學術活動,都會向主辦機關提出拜訪父親的要求。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深圳美術館舉辦“深圳美術節”學術交流活動,全國各地來了不少著名畫家,主辦機關特地為他們安排赴沙頭角中英街參觀,臨上車時,父親提出想邀請幾位畫家到家裡小聚茗叙,本已就坐車上的周思聰、賈又福、劉國松、方增先等聞訊後紛紛下車,一起來到了家中,在他們看來,和父親進行藝術切磋與筆會比參觀購物更為重要。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1995年12月,王子武畫展在深圳美術館開幕,這是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局、深圳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舉辦的,也是父親的首次個人畫展。展覽盛況空前,時任深圳市上司,全國各地數百名藝術家出席了畫展開幕式。開幕式當天還舉辦了高規格的“王子武畫展研讨會”。2009年,西安美術學院舉辦建校60周年慶典,父親以七十三歲高齡帶病站了五個小時,揮墨為母校創作了《長青古松樹》。父親離别母校二十餘載,此次返校,引起極大轟動,被衆多師生包圍,有一段20分鐘的路走了兩個小時還沒走完。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為母校西安美術學院60周年校慶作畫

舔犢情深

父親對家人充滿了慈愛關懷。父親愛美術,也愛美食。繪畫之餘,他會露一手,給我們做家鄉美食:擀面片、炸油糕、冰糖肘子等,都是他的拿手好戲。父親愛我們,我們姐弟三人都曾是他筆下的模特,他給我們年少時畫的人物肖像如《吾家小燕子》《蓉兒》《小木子》等,成為我們美好而珍貴的财富和記憶。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吾家小燕子 1974年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木子 1970年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蓉 兒 1973年

2010年7月父親突發疾病,我從國外緊急趕回,出院時天氣已涼,我當時沒有帶足衣服,見我穿得少,父親對我說“我給你找兩件我的衣服。”彼時,他身體還站不穩、歪斜着,走路搖搖晃晃······看着父親的背影,我真如朱自清《背影》所描述的,那一瞬間,内心湧動着莫名的心酸和感動。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受父親影響,我從小也喜歡畫畫,他就是我的啟蒙老師。起初父親認為女孩子畫畫太辛苦,并不贊成。拗不過我的堅持,他于是對我言傳身教,傾盡所有。父親的名望對我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廣州美術學院畢業後,年少自負的我,很想走出父親的光環,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于是來到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繼續深造,師從加山又造先生。旅日期間,父親和我幾乎每天都保持電話聯絡,原本深居簡出的他,為我專程去過日本兩次,并在我的畫冊上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勉勵我做人和治學。我幾乎每年都會回國探親,每次回來父親都非常開心,他說,我回來的日子天天都是過年。而當我要返程的時候他總是一留再留,是以幾乎每次我的返程票都要改簽。有一次父親說,你總是改簽,飛機上不會讓你站着吧?我聽了哈哈大笑。父親就是這樣一個又牽念女兒又不食人間煙火的一個“局外人”。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我們父女倆也常互畫寫生,交流技藝。有一次返日,我忘了提前預訂座位,到了機場又折回。父親沒有責怪,反而用陝西口味的京腔揶揄道:“鬧着玩兒呢。”我說,給您畫張速寫吧,父親欣然應允,我就用了十幾分鐘給父親畫了幅速寫。父親看了說好,“我這麼多年沒有畫人物寫生了,再畫幅你的肖像吧。”他就拿起畫筆給我畫了一幅肖像。因為嚴重的眼疾,他已二十多年不畫人物畫,這張算是他最新的一幅人物作品,彌足珍貴。當時我們互開玩笑說:“我們都賺了。”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小燕畫像 2007年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王小燕為父親王子武畫速寫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風神灑落占高秋 2000年

寸草報晖

父親在深圳三十多年,始終沒有住上寬敞的大房子。記得有一次住院,原本已卧床不起,當得知病房外有一間客廳時,他竟奇迹般地站起來顫巍巍走出來,滿意地點點頭說,“這裡環境不錯,我們把它拿下”。

我回國,放棄在日本蒸蒸日上的藝術事業,就是為了回到父親身邊,悉心陪伴和照料父親。我長年在外,父親長年為我牽挂,我回來了,父親也安心了。2016年,在父親80大壽之際,我将他多年的畫作整理編輯成《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王子武》,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現在父親的畫展正在籌備,王子武藝術研究院也在推進完善中。期望在不遠的将來王子武美術館建成。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軒轅大柏 20世紀80年代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父愛如山,世間自有高山無數,但沒有哪座山能超過和取代父愛在我心中的地位和份量。為了摯愛的父親,我願意在有生之年,竭盡所能,為父親的藝術成就作更多的整理和傳播工作;同時,也将以父親為楷模,在繪畫藝術上不斷求索精進,不負父望,為中國畫藝術發展盡上綿薄之力。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鐘馗讀書 20世紀80年代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石鐘山記 1986年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平型關大捷 1971年

——文章寫于2018年8月

風神灑落占高秋——畫家王小燕眼中的王子武

王小燕

古城西安出生,幼年受父親王子武熏陶學習中國傳統繪畫。現為燕和國際中國畫學會會長、陝西國畫院人物畫院副院長、王子武藝術研究院院長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