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一大早媽媽就告訴我,今天你外婆去接你放學。不知為何,心中有股莫名的喜悅,很長時間外婆都沒有接過我了。想着下午就要看見外婆,一整天我心裡都很開心。
想起小時候,自生下那天起,便日夜不離的與外婆生活在一起,一直到8歲,有了弟弟,與外婆呆在一起的時間開始減少,但隻要一有空,她就會來陪我。直到現在又8年過去,那份對外婆的依賴從未消褪,更多了一份感動。那時候,外婆的頭發還是黑色,不是現在每隔幾個月就要去理發店染發;那時候,外婆的背還沒有那麼駝,不是現在一米六八的個子卻沒有我高;其實外婆也愛美,也奢望年輕,隻是一切表面上的美好永遠抵不過對我們的愛,而我也到現在才明白,沒有到不了的白發,隻有回不去的黑發,哪怕是夾雜着白色的黑發。
那時候,最喜歡與外婆睡,和外婆待在一起,多了一份安穩,你永遠不用擔心你會缺少什麼,因為她會為你準備好一切,直到現在每次去舅舅家,一定會與弟弟争風吃醋,争着與外婆睡,那一刻,早已沒有了姐姐的退讓,而是對外婆的依賴。
曾經隻是被牽挂,而今,互相牽挂。
上了初三後,每天九點多才到家,有時晚了些會到十點,但無論何時,到家的第一件事都是給外婆打電話,讓她放心。曾經怕太晚沒有打,可直到十一點外婆的電話又會撥回來,她說接不到我們的電話睡不着覺,我知道那是對我們的牽挂。盡管每天晚上都為了不浪費我們的時間,隻是早早的說了幾句,便挂了,但外婆的囑托一句也不少,早上打電話喊我們起床也從不遲到。
無法不記得手機通話記錄中最多的便是外婆。
我們在一天天長大,一轉眼十幾年,從長輩們身邊的小心肝開始跨入許多新的圈子,去找尋自己的世界。漸漸地,我們發現盡管我們的思想與她們産生隔閡,但她們一直在遷就我們,我們以為隻有同齡人才能有共鳴,而她們一直在努力的與我們拉近距離,就記得上次班會課上某同學這說得那句話:“我不知道她們到底想要什麼,但我确定認真學習一定是她們最想要的!”
感同身受。
放學時,看見外婆在窗邊探頭找我,我頓時帶着喜悅跑了出去,牽着她的手一直走到校門口,一瞬間心中隻剩下幸福與快樂。
如今已是十幾歲的年齡,外婆也是七旬,我想給她最好的回報就是讓她放心,不辜負她們所付出的一切愛,讓她們的無私有意義。
龍應台在《目送》裡有這樣一段話:“我慢慢,慢慢地意識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段的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見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我想無論我走多遠,我都不會忘記外婆在我身後,我的她的距離,永遠不會遠。
不辜負初三,我的動力來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