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東推進工業機器人進叢集 2017年應用機器人将超8萬台

“勞動力紅利消逝的趨勢難以扭轉,這是最根本的主導力量。”陳永剛說。廣東省經信委此前還曾預測,到2020年末,廣東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将達到30萬台以上。

作為經濟第一大省,今年廣東的經濟發展思路中,繼續“點題”機器人産業。

2月20日的廣東省經濟和資訊化工作會議披露,2016年廣東全省的工業機器人産量增長45.2%,新增應用機器人達2.2萬台,總量超過6萬台,保有量約占全國五分之一。

近年來,随着制造業轉型更新的不斷推進,廣東一躍成為國内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從會議釋放的信号來看,圍繞振興實體經濟、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和先進裝備制造業等轉型更新主線,廣東仍将“力推”機器人産業發展。

具體而言,今年廣東将實施機器人産業發展專項行動,具體目标是:力争全省機器人制造業産值達到600億元,并且全年新增應用機器人2萬台左右。

機器人保有量占比提升

春節過後的廣東勞動力市場上,制造業企業的招聘人員普遍抱怨着招工難,但也有人感到一絲安慰:受益于企業開展“機器代人”,用工缺口還不至于那麼大。

一家電子産品代工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該企業在開展“機器代人”之後,一條生産線最高約可節約30%的人力。

這是目前廣東制造業轉型更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面對勞動力短缺和用工成本上漲構成的挑戰,廣東大舉推進“機器代人”,尋求制造業發展的“機器人紅利”。

這使廣東成全國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前述會議披露,2016年廣東全省一共新增應用機器人2.2萬台,總量超過6萬台,這一保有量約占全國五分之一。

對比上一年來看,2016年廣東工業機器人的新增需求量,以及機器人保有量占全國的比重均有所提升。2015年,廣東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占全國比重僅18.8%。

會議分析,這與該省實施工業機器人應用計劃,通過購置費事後獎補推廣自主品牌機器人應用不無關系。

最近兩年,為推動企業開展“機器代人”,廣東省級和各市政策頻出。比如,作為廣東省兩大制造業重鎮的東莞和佛山,除給予比例不低的事後獎補外,還均在探索以“融資租賃”或“按揭”的方式,向企業推廣機器人應用。

記者在近期的調研中發現,随着應用成本降低、政策配套的完善和落地,加之示範效應初顯,越來越多廣東制造企業開始嘗試或加大機器人應用。

東莞市藍創捷特佳電子有限公司的高管曾建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最近兩年能明顯感受到周邊企業“機器代人”步伐的加快,“現在幾家企業的人湊一塊,經常聊的不是在哪裡招了多少人,而是自動化改造後的精度和效率如何,側重點變了”。

曾建華分析,這種現象的出現,根本原因還在于勞動力成本上漲趨勢的不可逆,但直接原因是工業機器人應用門檻的降低和帶動效應,這讓更多企業願意嘗試。

旺盛的需求刺激下,廣東機器人産業也迎來繁榮。2016年,廣東工業機器人産量增長45.2%。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全國為34.3%。

實施機器人産業發展專項行動

從前述會議釋放的信号看,廣東“機器人”的前進腳步還将進一步提速。

廣東提出,今年将完善工業機器人保費補貼政策,推進“機器人進叢集”,要在電子資訊、食品飲料、醫藥、陶瓷建材、金屬制品、民爆等行業中,優先推廣機器人應用。廣東具體的量化目标是,全年要新增應用機器人2萬台左右。

東莞市機器人行業産業協會秘書長陳永剛告訴記者,結合最近兩年的實際需求增量來看,2萬台左右的新增目标完成難度并不大。

陳永剛分析,從應用領域看,目前廣東工業機器人集中在3C、模具和汽車等領域,這些行業的機器人應用潛力仍然較大,需求還有待進一步釋放。另一方面,從企業的角度來觀察,一些效益較好的大企業在“機器代人”上步伐快,增量也非常可觀,比如有的企業一擴産就帶來上千台的需求。同時,諸多小企業的發展壯大也将帶來長期需求。

從機器人産業發展的角度,廣東還提出,今年将實施機器人産業發展專項行動,具體的目标包括:培育15家機器人骨幹企業和10家系統內建服務骨幹企業,建設4個機器人産業基地,力争機器人制造業産值達600億元。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分析人士指出,發展工業機器人産業,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帶動制造業整體水準提升,包括材料、核心零部件等科研創新能力。

陳永剛表示,工業機器人産業與諸多産業存在極大關聯性,其發展過程中一系列基礎性、共性創新和攻關,将為整個制造業帶來諸多新技術,推動産業鍊整體向前發展。

前述會議也提出,廣東要加快科技成果産業化對接和應用,其中就包括要在機器人減速器及控制器、高端晶片及新型傳感器、工業核心軟體等領域組織攻關并促進産業化。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