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了解近代曆史的朋友都知道,黃埔軍校前六期可以說是名将如雲,特别是第一期與第四期堪稱出名将品質最高的兩期。比如我軍在革命戰争年代,打仗最厲害的林總,就是畢業于黃埔四期,還有被視為各方面條件都要優異林總的伍中豪,也是四期生。而蔣介石陣營也有不少悍将是畢業于黃埔四期的,如胡琏,劉玉章,張靈甫,謝晉元,高魁元,李彌等人都是黃埔四期生。

如此強大的陣容,唯有黃埔一期的老大哥,可以與黃埔四期相媲美。是以,用名将如雲這個詞來形容黃埔四期,并不誇張。而要說,在黃埔四期衆學生中,蔣介石比較器重的學生,肯定是張靈甫。在抗戰勝利後,張靈甫成功奪得74軍軍長的位子。不久後,這支部隊被蔣介石調到南京,擔任守衛南京的重任,是以,被外界譽為是禦林軍。作為軍長的張靈甫,此時成為國内媒體關注的焦點。
要知道,在張靈甫奪得74軍軍長位子背後,還進行了一場激烈的争奪。當時,畢業于黃埔二期的李天霞,就是張靈甫最大的競争對手。論在74軍的資曆,戰功,李天霞都要優異張靈甫。李天霞任師長職位,張靈甫還是團長,而最後李天霞落選,張靈甫勝出。作為各方面條件都不如李天霞的張靈甫,最後能夠勝出,這也讓他無比高興,他深知,這都是校長蔣介石對他的器重,是以,在接下來的解放戰争時期,張靈甫隻有用行動,報答校長蔣介石,成為打内戰的先鋒,最後,命喪孟良崮。
可能大家都覺得,張靈甫是黃埔四期學生中,對蔣介石最忠心的。其實,還有一位黃埔四期學生,比張靈甫對蔣介石還要忠心。
此人就是李彌,為何會是他,講兩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為了表示對蔣介石的忠心,李彌公然違抗陳誠的軍令,事後反而得到蔣介石欣賞
陳誠是國軍将領中,最得蔣介石器重的一位,加上又是蔣介石的老鄉,又是黃埔系骨幹人員,又是老蔣的幹女婿等多重身份,讓陳誠被外界譽為是小委員長。而就是這樣一位位高權重人物,作為黃埔四期的李彌竟公然違抗他的軍令。
這要從1932年說起,當時陳誠還是軍長,李彌級别更低隻是一個小小的團長。而陳誠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就以軍紀渙散為理由,讓李彌這個團繳械。大家都知道,陳誠備受蔣介石器重,是以紛紛放棄手中的武器,而李彌卻沒有,并對士兵講,我們是蔣校長的部隊,沒有校長的軍令,誰的話都不好使。于是他率領該團連夜逃往南昌行營求助何應欽,熊式輝等人的幫助。
到我南昌的李彌,将這件事原原本本告訴了何應欽。而何應欽又将這件事彙報給蔣介石,老蔣聞聽後,并沒有責怪李彌,反而誇獎他忠貞勇敢,從此,李彌給蔣介石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從這件事情也能看得出,在李彌的眼中,管你級别有多高,他隻忠心校長蔣介石。
還有一件事,也展現出李彌對蔣介石的忠心。這是在解放戰争時期,蔣介石輸了三大戰役,丢掉南京,逃往西南繼續頑抗。應該說,此時的蔣家王朝已經快要倒塌了,有許多國軍将領都為了自己的前程,開始起義。而此時的李彌,另外一位黃埔生餘程萬都逃到了西南。兩人當時手中都統領着一支部隊,而餘程萬心生二心,想率部起義,勸說李彌一起,但遭到了李彌強烈反對。事後,他還将這件事向蔣介石報告了,而由于餘程萬一直猶豫不決,徘徊不定,最後被蔣介石架空。不過李彌此時依然率領第八軍,在西南繼續抵抗,反而受到蔣介石的嘉獎,稱贊學生李彌對他最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