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死時,如果蒙毅在場,趙高李斯立胡亥為皇帝,可能就不會成功

蒙毅和蒙恬兄弟倆,是秦始皇身邊的忠臣,一文一武,一内一外,護佑着大秦帝國。蒙恬北擊匈奴鎮守在外,蒙毅随侍在秦始皇身邊。兩個人對于秦始皇是很有很大影響力的。

秦始皇在東巡途中,病死于沙丘平台。假如此時蒙氏兄弟有一個在場,趙高和李斯的陰謀也不會得逞。尤其是蒙毅,在秦始皇最後一次東巡途中,一直跟随秦始皇。在秦始皇病重之時,派蒙毅去會稽山禱告神靈,秦始皇死時隻有趙高和李斯在身邊,是以才有了後來胡亥繼承皇帝之位。

秦始皇死時,如果蒙毅在場,趙高李斯立胡亥為皇帝,可能就不會成功

蒙氏兄弟位高權重備受秦始皇寵幸

蒙家祖先本事秦國人,蒙毅祖父蒙骜,在秦昭襄王時入秦國擔任客卿。莊襄王元年,擔任秦國将領,攻打南韓,占領成臯,荥陽。莊襄王二年,蒙骜再攻趙國,破趙國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再攻南韓,占領十三座城池,始皇五年攻魏國,奪城二十。始皇七年,蒙骜去世,此後蒙家後人便世代為秦朝将領。兒子蒙武,孫子蒙恬都為秦朝大将。

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随王翦大破楚軍,斬殺楚國大将項燕。第二年,蒙武再攻楚國,俘虜楚王,滅掉楚國。

而蒙家顯赫的地位,卻是在蒙恬和蒙毅兩兄弟的手中達成的。

秦始皇死時,如果蒙毅在場,趙高李斯立胡亥為皇帝,可能就不會成功

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率軍攻打齊國,大敗齊軍。天下平定,秦始皇派蒙恬統領三十萬人北擊匈奴,收複河套地區,修築長城,此後十餘年,一直鎮守在上郡,震懾匈奴人,防備匈奴南下。而蒙毅則在朝中擔任文官,位居上卿。秦始皇每次外出,蒙毅必定和秦始皇同乘一輛車。回到朝中,必定侍奉在秦始皇面前。兄弟倆受到秦始皇的寵信,被譽為“忠信之臣”,朝中大臣沒什麼誰能跟蒙家兄弟相争的。蒙氏兄弟顯赫地位,無人能及。

秦始皇死時,如果蒙毅在場,趙高李斯立胡亥為皇帝,可能就不會成功

始皇甚尊寵蒙氏,信任賢之。而親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則參乘,入則禦前。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内謀,名為忠信,故雖諸将相莫敢與之争焉。——《史記·蒙恬列傳》

蒙毅與趙高結仇,地位遭李斯嫉妒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蒙氏兄弟地位顯赫,必定會與人結仇。中車府令趙高,犯了重罪,秦始皇讓蒙毅依法處置趙高,蒙毅處置公正沒有袒護趙高,依法判處趙高死刑,秦始皇因為趙高辦事勤懇,盡心盡力,赦免了趙高,恢複了官職。

此後的趙高就對蒙毅懷恨在心,但蒙兄弟位高權重,始終沒有機會。

秦始皇死時,如果蒙毅在場,趙高李斯立胡亥為皇帝,可能就不會成功

始皇三十七年冬天,嬴政外出巡遊會稽,向北直奔琅琊郡。在半路上,秦始皇得病,于是派蒙毅傳回會稽山禱告山川神靈保佑,巡遊車隊沒有等蒙毅,繼續前行。走到沙丘之時,秦始皇去世。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遊會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還禱山川,未反。

趙高趁機封鎖消息,文武百官都不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趙高打算擁護胡亥為太子,于是找李斯幫忙。李斯一開始不願意,趙高就對李斯說:跟蒙恬相比,誰更有本事?誰的功勞更高?誰更深謀遠慮?誰更受百姓愛戴?誰跟公子扶蘇的關系更好?李斯說:這五個方面我都不如蒙恬,但還是不同意幫助趙高立胡亥。

秦始皇死時,如果蒙毅在場,趙高李斯立胡亥為皇帝,可能就不會成功

高曰“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責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馀年,未嘗見秦免罷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誅亡。皇帝二十馀子,皆君之所知。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於鄉裡,明矣。高受诏教習胡亥,使學以法事數年矣,未嘗見過失。慈仁笃厚,輕财重士,辯於心而诎於口,盡禮敬士,秦之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為嗣。君計而定之”——《史記·李斯列傳》

趙高接着勸李斯,他告訴李斯假如扶蘇繼位,必定重用蒙氏兄弟。而李斯必定會被罷免,到那時不到爵位保不住,恐怕還會有生命之危。

趙高利用李斯貪戀權位,嫉妒蒙家兄弟的弱點,讓李斯上了自己的賊船。

秦始皇死時,如果蒙毅在場,趙高李斯立胡亥為皇帝,可能就不會成功

兩人僞造诏書,立胡亥為太子,派遣使者,捏造罪名,賜扶蘇和蒙恬死罪。扶蘇自殺,蒙恬不肯相信,請求申訴。使者回來報告,胡亥聽說扶蘇已死,當即下令放了蒙恬。

蒙家兄弟慘死

此時的蒙毅也已經回來了,之前就已經和蒙家兄弟結仇的趙高,害怕兄弟二人再次掌權,想法設法的勸胡亥鏟除蒙氏兄弟。

秦始皇死時,如果蒙毅在場,趙高李斯立胡亥為皇帝,可能就不會成功

趙高對胡亥說,當初就是蒙毅不同意始皇帝立你為太子,他知道您賢明,故意如此,他完全就是蠱惑先帝。請求胡亥殺掉蒙毅,胡亥聽從建議,把蒙毅囚禁在代郡。回到鹹陽之後,趙高搜集證據,诋毀蒙氏兄弟。

子嬰勸谏胡亥,說蒙家兄弟都是忠臣,不會對胡亥不忠,請求放過他們,胡亥不聽,派使者前往上郡,賜蒙毅自殺。

使者到達上郡,蒙毅對使者辯解,自己沒有說胡亥的壞話,自己沒有罪卻要被殺害,自己是無辜的。使者明白胡亥的心意,沒有聽蒙毅辯解,把他給殺了。

蒙毅死後,胡亥再派使者前往陽周,逼蒙恬自殺,并且說是蒙毅犯了重罪,牽連到了蒙恬。蒙恬說,我手握三十萬軍隊,即使被囚禁,我的勢力也足夠叛亂,之是以不這樣做,就是因為我對大秦的忠心,如今我沒有過錯卻要被處死,于是服毒自盡。

秦始皇死時,如果蒙毅在場,趙高李斯立胡亥為皇帝,可能就不會成功

秦始皇死前,蒙毅在場,趙高陰謀絕不能得逞

始皇三十七年,東巡途中,秦始皇病了,派蒙毅去禱告會稽山,這是秦始皇下的指令,但為何是蒙毅前去,而不是别人。我個人看法是趙高勸秦始皇讓蒙毅去的。

病重的秦始皇,一直都是胡亥和趙高伺候,胡亥還想不出來這個主意,老奸巨猾的趙高倒是有可能,把和自己有仇的蒙毅支走,然後對貪戀權位的李斯威逼利誘,達成自己擁立胡亥的陰謀。

從後來秦始皇死時,趙高封鎖消息來看,這種做法不是沒有道理。

常年随侍在秦始皇身邊的蒙毅,是秦始皇最為信任的大臣之一,蒙毅又是文官,如果有诏書,一定逃不過蒙毅的眼睛。蒙毅的身後有蒙恬的三十萬大軍的實力,而且還有扶蘇這個正統繼承人,怎麼看,趙高都不是對手。

秦始皇死時,如果蒙毅在場,趙高李斯立胡亥為皇帝,可能就不會成功

就算是秦始皇死時,蒙毅不在場,以蒙家兄弟的實力,怎麼也不至于慘死的下場,隻能說是被忠義所累。正直的忠臣,往往都不是陰險小人的對手,因為忠臣有底線,而小人沒有。

而蒙家兄弟一死,支撐大秦帝國的兩根支柱也倒了,大秦帝國也走向了滅亡,可能這就是天意如此吧。

作者:大唐守捉郎

參考資料:《史記·蒙恬列傳》《史記·李斯列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