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這是一個既令人開心又令人發愁的季節。開心的是我們可以喝可口的冷飲冰爽身體。令人發愁的是夏天昆蟲成群,蚊叮蟲咬容易染上登革熱。怎麼才能消滅這些惱人的蚊蟲呢?除了各種蚊香以外,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
有一天,媽媽從市場裡買回來兩盆奇怪的植物擺放在窗戶旁邊。這種植物紅綠相間,葉子長長的,薄薄的。葉子下面沿中脈附近長有蛛絲狀柔毛,6對側脈自葉片下部向上伸出,近平行,末端有卷須。有趣的是,在卷須的末端吊着一個個瓶狀或漏鬥狀的籠子,籠口朝上,還有一個蓋子,半開半合,上面長滿了細毛,還布滿黏糊糊的汁液,仔細一聞,還散發着一陣陣香甜的味道。直覺告訴我這植物一定蘊藏了什麼大奧秘。于是,我就跑到媽媽跟前好奇的問道:“媽媽,這東西怪怪的,是什麼來的?有什麼用途呢?”“那是豬籠草,可以吞食蚊子、蒼蠅等昆蟲。”媽媽回答道。聽了媽媽的話,我再仔細看了看豬籠草,隻見籠子裡面空空蕩蕩的,什麼也沒有,它真的可以吞食昆蟲嗎?怎麼吞啊?我對媽媽的回答感到越來越好奇,但又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馬上進行了資料搜尋。原來豬籠草屬于熱帶食蟲植物,它擁有一個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籠,捕蟲籠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籠口上具有蓋子。因為形狀像豬籠,故稱豬籠草。在中國海南,其又被稱作雷公壺,意指它像酒壺。豬籠草因原生地土壤貧瘠,而通過捕捉昆蟲等小動物來補充營養,是以其為食蟲植物中的一員。
豬籠草瓶狀體的捕蟲籠瓶蓋複面能分秘香味,引誘蚊子、蒼蠅等昆蟲,當昆蟲停留在瓶口時,會被滑落瓶内。而小昆蟲進入後,籠會關起來。小蟲會被瓶底分泌的液體淹死,并分解蟲體營養物質,逐漸消化吸收。
從這些資料看來,豬籠草果真有這個本領,我們再也不用害怕這些昆蟲了。
為了驗證豬籠草這神奇的本領,我還是親自進行了觀察和實驗:那天晚上,月色朦胧,我把豬籠草放在陽台,然後迅速躲到了一邊,想看看豬籠草是怎麼吃蟲子的,可等了好一些時間,都沒發現什麼。我開始有點半信半疑了,于是,我不再理睬它,回房休息。第二天早上,我到陽台去看豬籠草,真的發現豬籠草的捕蟲籠裡裝着好些蚊子。這回我真的相信豬籠草會吃蚊子的了,但我下定決心必須要親眼看一看這個過程。于是,我又開始了我的偵查工作。隻見一隻蚊子飛到了豬籠草的瓶口,便停了下來,這時蚊子一下子就滑進豬籠草裡,籠蓋随即合了起來。我走過去,揭開籠蓋閉起一隻眼睛向内瞧瞧,隻見蚊子使勁兒掙紮着,好像被什麼纏住似的,一會兒後蚊子就完全沒有力氣了。這真是:進得去,出不來啊。
你瞧!豬籠草多奇特啊!原來,那長長的捕蟲籠裡面散發着一陣陣香甜的味道。小蟲子看見了,馬上就被吸引過去了,一個勁兒地往裡飛,可是瓶子裡有許多黏液,當害蟲進入瓶子裡時,像蓋子一樣的葉子就會馬上合上,這下豬籠草就可以飽餐一頓了,因為害蟲很快就會被黏液消化,這些被消化液所消化的蟲子可以幫助豬籠草生長,這樣豬籠草又可以幫我們捕捉害蟲啦!
了解了豬籠草捕蟲的過程,我突發奇想,想發明一種機器,隻要把垃圾放進去,它會在2秒内把垃圾變成一個新的東西,比如把一個不要的玩具放進去,它馬上就可以把它變成一個新的玩具。如果你不想要那樣東西了,就按下“清除”鍵,機器就會放出一種消化液,把不要的東西消化了,再吸收回去,就可以幫機器充電了。嘿,真希望這種機器早點問世。
豬籠草的株型奇特,作為捕蟲器的葉籠優雅别緻,家庭種植常用于吊盆觀賞。如果考慮到消滅蚊蟲的效果,還可以擺放在蚊蟲易進的窗戶、走廊等地方。
同學們,生活中少不了觀察與發現,正如愛默生所說的:細節在于觀察,成功在于積累。隻要我們善于觀察、發現,大自然的一切謎團都會被我們解開。
小小的植物,大大的奧秘,大自然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隻要我們肯學,天天都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