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童年的港灣裡,盛滿了姹紫嫣紅的花瓣,随着幾度潮漲潮落,片片花瓣悄然的彙入了我記憶的長河。如今我每每在童年的港灣裡追尋那飄逝的花瓣時。心中總會湧動着一股股眷念之情。
一次暑假,我回到了家鄉。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這時候歌唱大師——知了就會上場演奏交響曲。“知——知——知了”“知了——知了”長短不一的歌聲,激起了每一個孩子的興趣,每到這時,我們便三五成群地到樹林去捉知了。
有一次,我和我的哥哥們去捉知了。我們順着叫聲,來到了一片樹林,可當我們一走進樹林,聲音就消失了,看來知了也很聰明,一知道有人來了,就馬上閉上了嘴。我“噓——”了一聲,提醒大家要安靜。過了一會兒,“吱吱”的聲音又響了起來,我們屏住呼吸,瞪大眼睛,四處巡視,最後終于在一根樹幹上發現了知了的身影。我蹑手蹑腳的摸到了樹下,然後輕輕地弓起手掌,慢慢地靠近知了,當我的手離它隻有幾厘米的時候,猛地一罩,那隻黑糊糊,胖嘟嘟的知了就落入了我的“法網”成為了我的“俘虜”。
他們見我得手了,都圍了過來看熱鬧。我也想給他們展示一下我的戰利品,可誰知道,知了一直在我的手心裡轉來轉去,弄得我癢癢的,然後我忍不住一松手,它竟然從我的指縫裡鑽了出去,“撲”的一下飛走了。我氣得直跺腳,還不停地埋怨他們。
失敗乃成功之母,有了一次教訓,使我懂得怎樣制服它們了——隻要一抓到知了,就馬上放進一個袋子裡。沒過多久,我就抓到了十多隻,它們在袋子裡拼命掙紮,連吃奶的力氣都用上了也還是沒能逃脫。
我看着袋子裡的知了,心中充滿了激動,但我發現有些知了會叫,有些卻不會叫,于是我們去查閱了資料。知道了:知了不是用嘴巴發聲的,而是用肺來發聲,還知道了隻有公知了會發出聲音,母知了不會。
捉知了真是件有趣的事,在我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