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麥肯錫重量級報告,系統分析汽車大資料變現路徑

随着車聯技術的進步,V2V(車輛與車輛互聯)、V2X(車輛與基礎設施及其他事物互聯)趨勢逐漸深化,無數傳感器收集海量資料。掌控接口,采集和彙總資料已悄然成為車聯業務必不可少的環節;然而,如何利用這一籌碼,捕捉汽車産業上下遊價值鍊動态并開發潛力,有效變現資料才是重點。問題的解決上,各方還處于起步階段。

為此,麥肯錫公司啟動了大規模多模态的研究,包括召集汽車行業(OEM、供應商、銷售)、高科技,保險,電信、金融等方面的重頭人物,在德國和美國舉行圓桌會議;在中國、德國和美國調查評估消費偏好、趨勢;逐一訪談相關闆塊的領軍力量;開展“客戶診所”項目,收集指向各種汽車連接配接功能和服務實用性态度的使用者觀察資料;開發基于行業關鍵參與者所優選案例的模型,來量化與汽車資料相關的總總收入,并彙總給出了報告。

全球汽車産業宏觀趨勢和汽車資料的價值機遇

四大因素促使汽車資料變現潛力提升:環境問題和更加嚴格的排放标準成為決定因素,到2030年,包括混動、插電、電池、燃料電池在内的新能源車将占汽車總銷的10%以上,某些地區将高達50%;共享經濟作為逐漸替代私家車,成為全新模式,到2030年,每十輛新購車就有一輛是共享車;車聯網的日趨成熟,ADAS逐漸落地;到2030年,近乎15%的乘用車将支援完全無人駕駛,汽車的“第三空間”概念全面深入。

(四大因素;來源:麥肯錫)  

(汽車相關相關産業總收入增速驚人;來源:麥肯錫)

培養更有理有據的客戶消費新主張

資料變現之路的第一個挑戰,是與終端使用者的價值體系打通,也就是要培養一套更有理有據的客戶消費新主張。本質上講,汽車資料的價值創造核心是資料與利益的交換。而客戶的利益訴求又最終落在了四大方面:安全、便捷、省時和實惠。

在調查中發現,對于如下兩個問題:

1. 分享資料意願:下列何種服務版本你更中意?

表中展示了資料分享中,選擇完整或基礎版的受訪者百分比

2. 付費意願:對于此種服務,你更傾向的擷取方式是什麼?

表中展示了放棄免費或帶廣告版本而選擇付費版本的受訪者百分比

(德、美、中三國的受訪者資料;來源:麥肯錫2016汽車資料變現問卷調查)  

(德、美、中三國的受訪者資料;來源:麥肯錫2016汽車資料變現問卷調查)德、美、中三國客戶願意分享的資料排首位的分别為:車載非駕駛相關資料、車聯導航和預約汽車保養;而付費意願最強的分别為網聯停車、使用者監測及評分和預約保養資料。

另外,全球90%的被調查者知曉資料被用于應用或第三方;79%的受訪者表示答題允許資料被采用;79%的受訪者比起移動出行資料,更願意分享應用或智能端作業系統的個人資料。調查還表明,年輕人和經常出行的旅行者對于資料驅動的功能或服務展現出更濃厚的興趣;大約75%的客戶不介意将資料共享給主機廠,這其中有1/3的人表示要保證資料不被出售。

構架業務模型,發掘案例價值和開發變現思路

汽車大資料拓廣了市場及産業生态圈,帶來了新的參與者,也提供了海量案例和變現商業思路。其中涉及主機廠、供應商、零售商、維修廠、保險商、道路輔助提供商、基礎設施營運商、科技巨頭、創新企業、服務提供商、移動營運商、政府相關政策部門。行業主要緻力于産生價值、降低成本和提高安全性。

事實上,這一産業價值鍊上的參與者和相關案例可産生的利益關系是複雜的,由諸多因素驅動:

使用者的使用率和付費意願--驅動商機的經濟吸引力;價值鍊的複雜性--驅使多數參與者合作(如“網聯停車”或“e-call/b-call 服務”);塑造價值鍊關鍵節點和技術儲備的管道和能力;對行業動态資料權衡和反應,判斷商機、推動執行的核心能力。将三個關鍵技術推動因素安置就位

汽車資料變現依賴于三大重要技術賦能因素:車内技術、基礎設施技術、後端程序技術。

(來源:麥肯錫)其中,在基礎設施技術上,包括八大方面:高速基站塔、V2X車聯、道路智能基建、大資料分析、雲資料、軟體平台、高精度地圖和高分辨定位。

(來源:麥肯錫)  

(後端程序,包括各方協同的背景技術支撐;來源:麥肯錫)完善自身能力,建立聯盟和協同布局

完善自身能力的同時,汽車資料變現的産業生态更依賴與各方精心規劃的戰略協同合作,包括:主機廠的核心經營、科技巨頭的外部資源、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的分散作用以及大資料分析的專業化合作。

(來源:麥肯錫)新階段:啟動資料變現旅程的五大實用建議

在這一汽車資料變現啟程階段,對于各企業,麥肯錫給出了建議:

在決策層規劃遠大布局深挖既有案例功在當今,為以後建立魯棒性更強的解決方案建立科技、商業的合作生态圈以更好的思維完善内部體系“免費移動資源”--客戶利益,是商機還是烏托邦

在文末,麥肯錫提到了很有意思的概念:(為終端客戶提供的)免費移動資源--包括車本身、裡程、車載流量等。

将交通資源變成一種服務載體,汽車資料驅動的商業模式是有能力實作的。大膽地想,在一定的環境、時間、條件下,以資料交換為前提,将移動資源免費提供給終端客戶,是否可行?随着未來無人駕駛技術和車聯網技術的結合,商家可能為使用者免費提供移動資源,是以精準廣告投放、使用者的商品回報和車載消費為交換的。與此同時,多方商業體将率先在商場(或集散地)推廣免費車,因為汽車的高自動化将極大意義地降低個人出行成本;而下一代的車聯以及數字技術可以把車本身變為“商場第一站”(客戶消費的一大場所)。

這個構想是有趣的,類比當今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服務綁定趨勢和免費化,這又絕非象牙塔,具體落地也并不虛無缥缈。

麥肯錫從多種角度給出了可行的方向:

首先,“移動資源提供實在的利益提供給客戶”:

(來源:麥肯錫)這一思路用在汽車後市場的增值服務綁定上,也再合适不過了,取得使用者資料,建構生态圈,利于主機廠也利于營運商,利益共享;同時客戶也實惠到手。

其次,免費的移動交通資源更可以增加使用者的到店率

(來源:OSM-線上協作地圖,LandScan)了解一下,這個思路其實是拓廣了實體店的覆寫消費群體的地域範圍。

(全新的商業模式,将收集客戶資料、提高客戶忠誠度、提升品牌消費體驗和曝光度;來源:麥肯錫)1. 消費者決定購買某品牌産品,預訂其移動服務2. 在車上決定購買的品類意向3. 由于已經預約,到店得到店員的全面而體貼服務4. 在店員的協助下購買商品5. 回到車上,利用車載的流量提供商品及服務回報6. 系統的資料同步,汽車服務知曉消費者的時間安排,并根據其空閑推薦品牌活動;提供免費茶飲作為消費鼓勵 。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