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驚人大巧合!明朝皇子的名字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

雖然說很多世家大族都有固定的族譜,在族譜中,每個輩分都有明确的用字規定。

在我國古代,同一個輩分的人在取名字時,中間所采用的都是同一個字,雖然說現代社會,人們不再關注族譜中的輩分問題,但它依然在家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古代的皇子們在取名時也會按照族譜中的輩分來确定自己的名字,不過,若是對明朝曆史有研究的人,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明朝皇子的名字,如果拼到一起的話,恰好可以組成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這樣的巧合,實在是讓人意外。

驚人大巧合!明朝皇子的名字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

朱元璋制定輩分字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他出身貧寒,作為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農民出身的皇帝,從小吃盡了苦頭。

為了不讓後世子孫像自己一樣嘗盡生活的酸甜苦辣,是以朱元璋對于自己的後世,可謂是寵得無法無天。

建立明朝之後,朱元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實行“藩王制”,将明朝的朱姓王分封到各地,既能保衛明朝邊疆安全,又給予了他的後代充分的權利,以保證明朝的江山,始終掌握在朱氏大家族的手中。

除此之外,朱元璋本名叫朱重八,後來當上皇帝之後,他覺得這個名字,沒有大将風範,不像是一個皇帝所應該叫的名字,于是,便給自己改了名。

驚人大巧合!明朝皇子的名字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

在後世子孫的名字問題上,他也十分講究,為了能夠使朱氏大家族,“生生不息”,他在給後世取名字的時候,采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說法,明朝所有的皇室後代,在取名時,必須要有“金木水火土”為偏旁的字。

他給每個兒子20個輩分字,朱元璋以為,每人20個輩分字,足以讓後世夠用了,但他顯然低估了自己後輩的繁衍能力,古代都講究一夫多妻制,尤其是皇室後代,妻子衆多,自然孩子也就比尋常人家更多一些。

為取名不斷創新

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後世子孫更是數不勝數,他之前給每個兒子,分了20個輩分字,這顯然是遠遠不夠用的,是以,到了明朝末年,朱元璋所配置設定的輩分字,已經幾乎用完了。

但古代又講究後世子孫在取名字的時候,不可以沿用前人所用過的任何一個字,否則将被視為“不孝”。

驚人大巧合!明朝皇子的名字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

明朝時期,字數有限,後來再給朱元璋的後人取名字時,幾乎就沒有什麼字可以用了,再加上,朱元璋規定必須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規則,就更加難上加難了。

為了給明朝的後人們取到合适的名字,明朝的文武百官,可謂是費盡心思,每天都在查閱帶有“金木水火土”這些偏旁的字,後來實在找不到可用的字後,他們就開始了“創新”。

所謂的“創新”,就是指去創造一些之前沒有的字,以此來給明朝後人取名。

據史料記載,明朝當時還專門成立了造字的部門,這個部門,唯一的職責就是為朱元璋的後代取名字。

隻要所造的字,按照朱元璋所說的帶有“金木水火土”的偏旁,就可以用來取名字。

後來的化學元素周期表中,大多都是一些金屬元素,是以當中有很多帶有“金”字旁的字,這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和朱元璋為後世制定的取名規則,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驚人大巧合!明朝皇子的名字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

不過,化學元素周期表始于西方,采用的也不是文字,那麼,為什麼它在翻譯成中文之後,恰好就是拼在一起的明朝皇子的名字呢?

要說起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晚清時期的“第一能人巧匠”徐壽了。

翻譯元素周期表

晚清時期,正是西方文化開始進入中國的時期,徐壽作為晚清時期的“名人”,在晚清曆史的發展中,占據着重要地位,當初在化學元素周期表傳入中國之後,他就負責翻譯工作。

不過,這個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創始人是俄國的門捷列夫,采用的是外文的形式。

對于沒有接觸過外語的徐壽來說,這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而且當中的很多字,其實是很難用中文漢字,來翻譯出來的。

驚人大巧合!明朝皇子的名字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

後來,徐壽就研究化學元素周期表的特性,想要通過這一方面入手,來将其翻譯成漢語。

他發現,所謂的化學元素,其實就是一些金屬元素,于是,他打算按照化學元素周期表的諧音,然後采用金屬偏旁的字,來完成翻譯工作。

作為晚清的重要人物,他自然對于明朝皇子的取名規則十分了解,明朝很多皇子們,取名時都用了很多金字旁的字,而徐壽在翻譯化學元素周期表時,就正好采用了這些字。

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什麼明朝皇子的名字拼到一起,恰好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了。

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巧合,其實這不過是在曆史發展過程中,一個“美麗的意外”,造成這個“意外”的,就是朱元璋和徐壽兩個人。

朱元璋制定了明朝皇室子孫的取名規則,徐壽在翻譯化學元素周期表時,又恰好根據明朝皇子名字中的金字旁的字,來翻譯這個周期表。

驚人大巧合!明朝皇子的名字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

結語

這個世界上,總是有着各種各樣的巧合,但大多數的巧合,其實是可以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的。

隻不過,人們不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鑽研而已,朱元璋在給自己的後世子孫制定取名規則時,萬萬沒想到會有這個巧合,但徐壽在翻譯化學元素周期表時,卻制造了這個巧合。

這也讓很多人不禁感慨,中華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中國的漢字更是曆史悠久,韻味悠長。

關于漢字所制造出來的“巧合”,也是數不勝數,正是因為這些“巧合”的存在,也給中國的漢字,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