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匈奴很多人都會想起強壯和野蠻這些詞語。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匈奴就是一群沒有紀律的牧民,他們居無定所,就像強盜一樣時常對華夏發動進攻,尤其是在西漢時期,匈奴人屢次侵犯邊境,讓朝廷特别困擾。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曾跟匈奴爆發過一次大規模的戰争,結果不僅沒有取得勝利,反而被人圍困了起來。最終劉邦決定和親的方式跟匈奴人緩和沖突,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漢武帝時期,漢朝才有了足夠強大的實力,去跟匈奴人抗衡。

關于古代匈奴的記載有很多,其中最令人困惑的就是他們的一個習俗,具體來說就是“父死娶母,兄死娶嫂”,這是怎麼回事?古代匈奴人為什麼會有這種有悖倫理和道德的習俗呢?在匈奴陣營中,女子的地位特别低,有時候甚至會被人當成貨物來交換。
是以對匈奴人來說,父親的妻妾就是一種财産,是以需要繼承過來。那時候匈奴的女子幾乎沒有自由,也沒有辦法獨立生存,她們隻能依附于男人,然後被迫聽從指揮。值得一提的是匈奴人的“父死娶母”,隻是父親的妾室,不包括自己的生母。從這一點來看,匈奴人也算是遵守了一點倫理和道德。
有不少人認為,匈奴人之是以會産生這樣奇葩的習俗,主要是因為他們居無定所,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遷移到其他地方,如果不繼承族群裡的女性,将其趕出去的話,那麼這些女子将會為了生存依附于其他的族群,這樣一來就會讓其他族群變得更加強大。
是以他們甯可自己内部消化,也不願意讓族内的女子成為其他人的助力。中原人屬于農耕社會,我們的居住地點比較固定,是以沒有必要像匈奴人那樣四處遷移。即使是女子也擁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可以做一些針線活或是其他工作。是以中原女子比匈奴女子有更強的自主能力,也有更大的選擇空間。從結果來看,匈奴人個體能力強大,但是整體發展潛力卻很小,最終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