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療電子支付服務為患者解憂

弗若斯特沙利文(以下簡稱“沙利文”)的研究顯示,随着智能手機等移動裝置的普及以及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中國的第三方支付服務發展速度令人矚目。2016年中國網上支付使用者規模已超過4.6億人,其中手機網絡支付使用者已超過4.4億人。為了緩解醫院排隊擁擠的現狀,優化資源配置,預計未來醫療第三方支付服務将快速普及,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在家拿起手機即可遠端挂号付費,到達醫院就可直接就診,患者不再需要起早貪黑去醫院排隊等待……網際網路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化,不僅可以提升醫院的資訊化水準、動态調整醫師資源,而且節約了病人的排隊等待時間、提高了病人就醫的滿意度,同時還打擊了“号販子”加價販賣“專家号”的行為,讓患者就醫更輕松。

第三方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網際網路支付、銀行卡收單交易以及預付卡支付等三種方式。随着移動互聯時代數字化程序不斷加快,網際網路支付方式漸成主流。網際網路支付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獨立機構,采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提供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接口的交易支付平台及網絡支付的模式,常見的支付平台有支付寶、微信等。

科技創新推動市場發展

目前醫療第三方支付服務的快速發展主要歸結于以下原因:

  • 醫療改革持續推進:國家《“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将改善醫療服務水準、推進預約診療服務、提高醫院資訊化管理水準作為未來醫療改革的一項重點任務。
  • “網際網路+”概念展現時代特色:國家頒布《“網際網路+”行業指導意見》,在頂層制度設計上推動網際網路與各行業深度融合,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順應“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趨勢,推出遠端挂号、線上支付服務,因其支付便捷、界面友好易用的特性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采用。
  • 支付标準日益明晰,網絡支付更安全:中國人民銀行下發《中國金融移動支付支付标記化技術規範》提出支付标記化(Payment Tokenization)技術,進一步保障網絡交易安全。《“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也将健全網絡安全保障體系作為未來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随着中國醫療技術水準的提高以及居民生活環境的改善,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延長,中國已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這将促使醫院門診診療人次的穩步增長。同時,随着居民支付習慣的改變,便捷、省時的醫療第三方支付方式将迎來穩定的增長。

建構統一的資訊化平台,實作資料共享

沙利文全球合夥人、全球市場戰略規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博士指出,中國的醫療改革正在不斷推進,2016年已基本實作醫保全國聯網,未來醫療第三方支付服務将通過網際網路和雲計算技術建立統一和安全的資訊平台,打破目前各地區醫院之間的資訊隔閡,實作醫療資訊大資料共享,簡化患者異地就醫的費用結算流程。政府也能通過大資料加強疾病監測和預防,有效監管醫院的醫療服務和收費水準,合理控制醫療财政支出,并且激勵醫療機構提高服務效率和品質。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