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被清朝劇騙了,關于清朝人辮子的事實

在影視劇中的清朝男子都留着陰陽頭的發型,但在真實的曆史中,并非都是這樣。在大多數時候,清朝初期男子的發型是留着像一根能穿過銅錢眼一樣的小辮子,俗稱“金錢鼠尾”。清朝人的發型在曆史中也有不同變化。

從出土發掘的商朝玉俑看,商朝男人是束發的,說明商朝到清朝以前,束發都是華夏民族文化的象征。直到明朝滅亡後清軍入關,滿清統治者認為 , 漢族人隻有剃發, 改從滿俗 ,才算真心歸順。于是就有了”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的殘酷威令。可見對于滿清統治者來說,發型就是統治、征服的象征。

清朝男人的發型,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樣式。順治是滿清入關第一位皇帝,這時期的辮子樣式像一條細細的鼠尾,有個專門的叫法:“金錢鼠尾”,因為當時要求留的辮子能從銅錢孔中穿出,是以才有了這種叫法。

而且,不僅不剃要殺頭,剃得不對也要殺頭。清朝法律有一條規定:剃發不如式者亦斬。在順治四年,江南有一人因僅剃掉頭周圍少許頭發,盡管沒有反抗之意,但因為違背風化而被殺頭。

别被清朝劇騙了,關于清朝人辮子的事實

《大盛魁》中還原“金錢鼠尾”發型

清朝男人留鼠尾辮一百多年後,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清政府對辮子做些改良——頭頂留的頭發有了一巴掌大,辮子也粗了許多。當時的外國人大量來華,對這種發型親切地稱為“豬尾巴”,豬尾辮甚至成為外國人對中國男人的主要印象。

别被清朝劇騙了,關于清朝人辮子的事實

清朝男人的發型變化

到了清朝晚期,即十九世紀末期,發型又有變化,留的頭發更多了,辮子像蛇一樣粗,也就是我們看的清朝劇中的陰陽頭。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在當時男人都是一種發型,也就不認為這是一種醜了。

而到了清末民初,剪辮子成了革命鬥争的重要一環,先是大批青年學生開始剃發明志,後到辛亥革命後國民政府要求全民都要剪辮子。而那時候垂死掙紮的遜清皇室還抵抗了一陣,後來溥儀帶頭剪發這才算完。

還有少部分人留着那條辮子一輩子的,将辮子帶到了棺材裡。比如辮帥張勳,國學大師王國維,還有著名文人辜鴻銘。

别被清朝劇騙了,關于清朝人辮子的事實

辜鴻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