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一文盲皇帝,一生隻留下2首詩,卻力壓乾隆4萬首,流傳至今!

我們古代的詩詞歌賦,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可以說是相當讓人驕傲的。在這些詩詞歌賦的背後,則是那些默默在澆灌着詩歌文化的詩人,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諸如李白、杜甫類的大人物,但是,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以寫詩為樂的人,在閑暇時候,就喜歡舞文弄墨來開心一番。

古代一文盲皇帝,一生隻留下2首詩,卻力壓乾隆4萬首,流傳至今!

乾隆皇帝就是這樣一位詩歌愛好者,不管是在吃飯的時候,還是在發呆的時候,或者賞花的時候,隻要有空暇時間,他就會吟詩。據統計,乾隆皇帝的一生中,所寫過的詩歌達到了40000多首,什麼概念?——加起來比現在收錄的全唐詩還多。但是,終究是以數量聞名,從品質上來說,确實是挺尴尬的,因為,沒有一首算是能拿出來讓人欣賞的。

古代一文盲皇帝,一生隻留下2首詩,卻力壓乾隆4萬首,流傳至今!

不過,在曆史上卻有一位文盲皇帝,他吟誦過的2首詩歌,卻一直被稱贊。這位皇帝就是劉邦。

劉邦,出生在公元前256年,在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是以一般人看來,他就是個小混混。但是,在他中年之後,卻開始了自己從傳奇人生。後來,他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帝,在整個中國曆史上都發揮這和重大的影響。

古代一文盲皇帝,一生隻留下2首詩,卻力壓乾隆4萬首,流傳至今!

公元前196年,他即興吟唱了《大風歌》,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内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那時候的劉邦,在出征的時候去的了勝利,一時高興,就在慶功宴上一展了自己的“才華”,不過,這才華是真的很難得。雖說,看起來并沒有什麼出彩的手法,但是,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那種氣勢,就足以震撼人心。似乎,看着這短短的23個字,就能夠看到劉邦在戰場厮殺的那種氣勢,還有他心中的那份豪情萬丈。

古代一文盲皇帝,一生隻留下2首詩,卻力壓乾隆4萬首,流傳至今!

公元202年,劉邦創作了他的第二首詩歌——《鴻鹄歌》。

那一年,劉邦剛稱帝不久,便在立太子的事情上犯了難。劉邦喜歡的是自己愛寵戚夫人的兒子如意 ,是以想将劉如意李衛太子,但是呂後一方自然是不同意的,是以,加上朝堂内大臣們的反對,劉邦很是為難。

最後,無奈之下,還是放棄了将劉如意立為太子,而劉邦面對戚夫人的乞求,也隻能是聊表安慰:為我茲舞,吾為若楚歌。後來又在這個基礎上誕生出《鴻鹄歌》(如圖)。

古代一文盲皇帝,一生隻留下2首詩,卻力壓乾隆4萬首,流傳至今!

在這首詩中,雖然隻有32個字,但是卻寫出了劉邦當時的複雜心理。在詩中,描繪的是鴻鹄在羽翼豐滿後飛向了高空,場面極為的壯闊。雖說是壯闊的景色,但是,卻隐晦的說出了雜技對立太子一事 的無奈。是以,這首詩還是很有水準的,而且,字裡行間也看不出半點文盲之氣。

古代一文盲皇帝,一生隻留下2首詩,卻力壓乾隆4萬首,流傳至今!

是以,根據這兩首詩歌來看,蘇活後世人一直将劉邦稱作“文盲皇帝”,但是實際上,劉邦似乎也不是真的文盲,雖說确實沒有多少文化,但是,既然能夠成為一國的開皇帝,說明還有些實力的,隻是術業有專攻,在讀書作詩上沒有特别突出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