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物聯網産業三大階段四大競争點

2016年,已是物聯網“​​産業​​化”概念,提出的第八年了。在過去的7年間,物聯網​​産業​​的發展經曆了兩個階段,也分别發生了兩個标志性事件。第一個階段為2009-2013年,标志性事件是前總理***的一次無錫視察,将“物聯網”從概念推向了産業;第二個階段為2014-2016年(确切地說是到2016年6月),因Google 32億美元收購Nest,這一發生在美國的收購事件,讓“物聯網”在中國從政府推動走向市場主導。可以說,2016年7月以後,物聯網産業的發展進入了第三個階段。該階段的标志性事件是——軟銀322億美元收購Arm。這一次,徹底讓物聯網成為了全球逐鹿的戰場,同時也開啟了物聯網産業真正的征程。

物聯網産業三大階段四大競争點

       3個階段,物聯網産業的發展呈現3種狀态。當然,這是必須的。

       第一個階段,有幾個明顯特征。第一,中國主導,第一場物聯網大會在中國舉辦,第一個物聯網技術路線圖由中國提出。第二,政府主導,想必在物聯網圈子待過5年以上的人,對“物聯網專項基金”、“物聯網示範試點工程”等專業名詞不會陌生,并且當時有很多所謂的物聯網企業就是靠拿政府的示範工程而生存的。第三,網際網路巨頭們不感興趣,當時他們不潑冷水已經算給面子了。第四,圈地運動,即很多企業借着物聯網概念圈了大片土地,美其名曰打造物聯網産業園,上海某個以G開頭的RFID企業,和杭州某個以L開頭的嵌入式通訊模組企業便是個中案例。第五,多種概念互相打架。當時可以說是一年提出一個新概念,每個概念都認為自己包容萬物,除了物聯網外,還有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O2O、大資料、智慧城市等。清楚的記得當時一*雲計算企業的CEO看到物聯網三個字時,一臉蔑視地說:“什麼物聯網,都是浮雲。”第六,物聯網概念亦有分歧。比如當時有兩種聲音,一種認為物聯網就是傳感網,即現在通用的物聯網技術路線圖的傳感層,另一種則認為,物聯網包含傳感層、通信層、資料處理層和應用層。總體來講,物聯網産業确實處于萌芽期,市場處于混沌期。

物聯網産業三大階段四大競争點

       第二個階段,也有幾個明顯特性。第一,國際力量重度參與。Google收購Nest是其一,Apple還推出了智能手表。第二,網際網路巨頭與資本市場開始關注。比如物聯網領域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在2014年拿到投資的,尤其是網際網路巨頭們,幾乎每*霸占了一個物聯網開發平台公司。當然,這可以說是拜“Google收購Nest”所賜,否則他們可能看都不願意看一眼。想想真是可怕。第三,物聯網企業開始分層。比如“産業鍊上下遊”開始逐漸顯現:晶片廠商、傳感器廠商、模組廠商、IaaS廠商、PaaS平台廠商、SaaS平台廠商,智能硬體廠商、管道​​服務​​商、大資料技術廠商、系統內建廠商、​​服務​​營運廠商等。也就是說物聯網企業在不斷“擺正”自己的位置。第四,傳統産業深度參與。尤其是*電制造業、工業生産、醫療健康、交通等領域。第五,各種概念互相支援。比如很多雲計算企業開始認為自己是物聯網産業的一環、大資料企業也認為自己是為物聯網而服務的等。但是,即便如此,這個階段的物聯網産業,依然要用混亂來形容。

物聯網産業三大階段四大競争點

       第三個階段,就是今年——2016年以後。這個階段,應該說競争着力點更加明晰,但遠遠沒到真正的發展之際。第一個競争點,借用一*物聯網企業CEO的話講是:物聯網産業。也就是說,還想在接下來幾十年的資訊科技産業中拼搏一番的企業,必須先在物聯網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第二個競争點:物聯網作業系統。目前市場上的物聯網作業系統有十數種。這十數種又分作兩條技術路線:一是嵌入式作業系統,可以稱之為Linux系列。主流的有google的Brillo,是在Android的基礎上做了删減。此外還有華為的LiteOS、微軟的Win10 IOT、Embedded Apple iOS等。二是實時作業系統,可以稱為RTOS系列。目前的代表有Nucleus RTOS、WindRiver VxWorks、ARM Mbed OS、Green Hills Integrity,以及由一*中國創業企業上海慶科推出的MICO。應該說這是一場豪賭。賭赢了可能就是當年的Android和iOS,賭輸了就是Symbian和Black Berry。

       第三個競争點:短距離無線通信協定标準。大*最早對物聯網的認知可能是射頻,即RFID,之後發現它的​​應用​​有局限性。後來ZigBee殺入民用領域,一度成為智能*居的首選,但是它自己内部都不能達到标準統一,成為制約它發展的硬傷,但是今年國際ZigBee聯盟也推出了統一的标準ZigBee 3.0,希望打破這一困局。再後來,Wifi在中國解禁,低門檻、低成本讓其市場規模迅速壯大,聲勢漸強,但是其功耗高、不能自組網、安全性底、裝置連接配接量少等缺點,讓其發展前景堪憂。今年,低功耗廣域網概念興起後,NB-IOT和Lora大受追捧,尤其是NB-IOT被譽為推動物聯網産業發展的決定性技術之一。最終,這幾種技術将以怎樣的方式存在,是互相依存,還是你死我亡,有時候不是努力能夠決定的。目前還有一個,就是5G。5G和4G\3G\2G明顯的不同是,它支援的對象不再局限于手機、電腦等,而是可以直接支援物聯網終端裝置,可以在1平方公裡内支援100萬台物聯網裝置。也就是說,以前所謂的公網,或者大網開始下行,可以部分取代短距離傳輸網絡的功能。

       第四個競争點:傳統企業和創業者。這個應該說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可以說在2014年以前,參與物聯網産業的以傳統IT企業為主,尤其是資訊系統內建類的。2014年以後,參與其中的創業者明顯多了起來,當然,或許是​​政策​​影響。但是到了2015年,從業者發現​​物聯網​​産業與網際網路産業明顯不同。比如網際網路企業可以靠一個PPT忽悠一筆投資,然後砸錢投廣告、買使用者,拼6個月的風口,趕上可能就成功了一半,趕不上就等死;可是​​物聯網​​企業不一樣,它不是完全虛拟化的,它有實體産品存在,尤其在“硬體智能化”階段,它不可能一年半載就出效果,隻懂IT、隻懂​​網際網路​​不行,還要懂工業設計、生産制造、品質把控、管道營銷,甚至人脈等等。總之,就是物聯網企業不是靠講故事和砸錢就能起來的。這個時候,大部分從業者開始認為,可能意識到轉型的傳統企業才能成功。但是2016年,這個觀點又發生了轉變。就拿智能硬體來說,以前一*企業生産了一台冰箱,賣了就賣了,最多給個三年保修,除此之外,不必再與使用者有任何聯系。但是,現在冰箱賣給使用者後,廠商要不斷考慮系統更新、功能優化等問題,也就是說,隻要使用者還在使用冰箱,廠商就要跟他一直發生聯系。“很多傳統企業的管理者想不通這件事,或者相通了也沒有力量去改變,因為這是思維方式的問題,”某位業界同仁曾如此描述他親身感受。這個時候,傳統企業和創業者又重新進入了角力場。

物聯網産業三大階段四大競争點

       當然,目前物聯網産業的較量還有很多,不過,改日再叙,同時歡迎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