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中,美,無處不在……
美,是晨光灑在滿是金色樹葉的小路上;美是微風輕輕拂柳,楊柳依依的婀娜,美是戰争過後的安逸與甯靜……可不知為什麼,我并不太喜歡這世間完美的萬物,不管是一山一水,抑或是一花一草,總覺得它們的美不夠真實。
說實在的,我更喜歡一種透着一絲淡淡傷感的美。
正如雨夜。
夜未央,風咆哮,雨未了。心神不安的我難以入眠,起身坐在床邊,透過禁閉的窗戶,隻聽見青蛙在那裡撕心裂肺地叫着,呱呱,呱呱……
循着蛙鳴,那口老井又一次熟視無睹的闖入我的眼簾,庭院前那口已布滿青苔的古井。或許是歲月的流逝,讓它出現了無數條裂口;也許是時光的磨砺,讓它變得沉默無語。
蛙聲越來越大,似乎是在替那口破敗的古井訴苦。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撐着傘投入這雨疏風驟的庭院。那美麗的雨滴打在地面上,濺起一朵朵水花。
再看看爺爺種的一串紅,已被雨水打得“楚楚可憐”,真是“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角落裡的那株桂花樹,也在淅淅瀝瀝的雨中,沉默着,青幽幽的樹葉卻一點也不忸怩,随風搖擺,發出“沙沙”的聲響,似乎和一片蛙聲交合着,成了雨夜中生命激情的象征。院落長廊上方的雨水倒是淡定,慢條斯理的彙集在一起,又順着檐口輕輕流下,如珠簾一般,好像也應了“時光如水”的俗語。
于是,雨,似一顆煌煌然的人心,不知歲月從何時開始,又能在何處結束。
雨夜的美,才是真正的美,美的不完整,不是為了一個美好的結果,而是為了去追尋那個過程,在其中體驗着完整的美。
這就是我眼中的殘缺,凄婉的美,就像維納斯的斷臂,讓人們充滿遐想;就像古羅馬鬥獸場的殘破,讓人們産生激昂;更像圓明園的殘痕廢墟,讓人們生起恥辱以及振興祖國的動力。
面對着殘破的美,我會冷靜地品味,冷靜地思考,進而去發現人生之路中更多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