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村民騎摩托晚歸車燈照小山包有人打洞,揭開2萬件珍貴文物皇帝墓

一天晚上,月黑風高。贛江之畔、鄱陽湖一側的南昌市比往年更加寒冷,還罕見地連續下了幾場大雪,早春的寒冷把大塘鄉觀西村的村民們早早地趕進了被窩,村子裡幾乎看不見人影,而在鄉供電所當臨時工的村民熊菊生,因為天趕着一個工程,便晚了一些時辰回家。

村民騎摩托晚歸車燈照小山包有人打洞,揭開2萬件珍貴文物皇帝墓

熊菊生騎着機車快到家門口的時候,他的家正對着一座不大的小山包,當地人取名叫墎墩山,機車燈在轉彎處照到幾個人蹲在山上,他減慢速度,随便問了一句“你們在幹什麼?”“抓兔子。”熊菊生聽到的是當地口音,這些人背對着他,并趕他走。

村民騎摩托晚歸車燈照小山包有人打洞,揭開2萬件珍貴文物皇帝墓

熊菊生又在家門口的墎墩山碰到了這幾個人,而且是一連幾天都是如此,他發現有些不對勁,因為墎墩山是當地村民的祖墳山,山上層層疊疊地堆滿了墳茔。不少墳墓因年代已久,後人也不知遷去何方,無人照料,已成荒冢,偶爾也會有外鄉人尋迹而來,在山上搞些祭奠先人的活動,也有不知名的墳墓被人盜挖過,一般本村人很少上這山。

村民騎摩托晚歸車燈照小山包有人打洞,揭開2萬件珍貴文物皇帝墓

頭一二天說抓兔子,或者紀念先人倒有人相信,而時間一長他便警覺起來,就在一天早上天亮之後,熊菊生出門時對着墎墩山,不經意擡頭一看,發現對面山丘上的黃土突然堆得很高,他趕緊喊了幾個村民過去看看,結果就發現了一個盜洞。

村民騎摩托晚歸車燈照小山包有人打洞,揭開2萬件珍貴文物皇帝墓

村民沿着洞壁上挖出的腳窩爬下去,感覺爬進去有十多米深,到了沒有腳窩的地方跳下去,咚地一下,有觸底的回音,裡面竟是空的。洞裡面有一米多高,寬有兩尺,裡面還有一些碎木塊,洞裡聞着有股木頭香味,村民們判斷,這應該是昨晚盜墓賊留下的新鮮洞。

熊菊生介紹,當時盜洞口周邊有手套、八寶粥罐、塑膠瓶等物品,膽大的他還下到盜洞裡寒風凜冽,泥土也好似當機了一般,于是趕緊報警。

村民騎摩托晚歸車燈照小山包有人打洞,揭開2萬件珍貴文物皇帝墓

接到報警後,當天省市文物部門就趕到現場,對盜墓現場進行了初步勘察。發現該墓有高大的封土,建築規模較大,棺椁外有木炭、膠泥,椁闆上有朱漆彩繪,做工非常講究,顯示墓主身份非同一般。文物專家認為,該墓葬等級較高,必須采取緊急保護措施。

村民騎摩托晚歸車燈照小山包有人打洞,揭開2萬件珍貴文物皇帝墓

經國家文物局準許,開始了對被盜墓賊光顧過的墓地進行搶救性的考古發掘。随着考古發掘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重大發現将這座漢墓推到了全球聚光燈下。

村民騎摩托晚歸車燈照小山包有人打洞,揭開2萬件珍貴文物皇帝墓

誰也沒有想到,這盜墓賊打的這個洞正是墓的主椁,好險。要不這些國寶級的金子全部落入他們的手中了,于是在國家主持下開展了考古挖掘工作,發掘出了一個集帝、王、侯于一身的傳奇曆史人物——漢廢帝劉賀墓。

村民騎摩托晚歸車燈照小山包有人打洞,揭開2萬件珍貴文物皇帝墓

海昏侯墓的主棺在考古實驗室被徐徐打開。随着代表墓主人身份的劉賀私印的出土,印證了此前考古人員的推測:墓主果然是做過二十七天皇帝的第二代昌邑王、第一代海昏侯劉賀,史稱漢廢帝劉賀。

村民騎摩托晚歸車燈照小山包有人打洞,揭開2萬件珍貴文物皇帝墓

劉賀是漢武帝劉徹的孫子、昌邑哀王劉髆的兒子,年僅五歲便繼承了昌邑王位,成為第二代昌邑王。劉賀十九歲時,年僅二十一歲的漢昭帝劉弗陵駕崩,因為沒有留下兒子,作為昭帝侄子輩的劉賀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卻僅僅當了二十七天皇帝就又被霍光廢掉,回到他的故地昌邑郡,貶為庶民。十年後,劉賀又被他的繼任者漢宣帝劉詢封為“海昏侯”,遷至鄱陽湖畔南昌建立這個地方。

村民騎摩托晚歸車燈照小山包有人打洞,揭開2萬件珍貴文物皇帝墓

可以說,海昏侯墓的發掘是一個驚世大發現,因為它是我國發現的儲存最好、結構最完整、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海昏侯墓中已出土了近2萬件珍貴文物。什麼青銅火鍋、蒸餾器、純金金餅、冬蟲夏草等等數萬珍寶。

村民騎摩托晚歸車燈照小山包有人打洞,揭開2萬件珍貴文物皇帝墓

中國古代比黃金更受推崇的是美玉,學界公認,全世界有三個地方以玉器工藝聞名,即中國、中美洲(主要是墨西哥)和紐西蘭,其中以中國最為源遠流長。在殷商晚期,中國的玉器制作已達到了成熟,到漢代玉器工藝仍繼續有所發展,并未衰落。從材質上看,漢代玉器中,不僅有傳統綠色或黃褐色的硬玉,乳白色的羊脂玉也大量出現,這是先秦時所罕見的情況。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這兩件“銅鑲玉”為裝飾性玉器,是羊脂玉制品,其材質之晶瑩、色澤之油潤、造型之精巧,美得令人屏息。

村民騎摩托晚歸車燈照小山包有人打洞,揭開2萬件珍貴文物皇帝墓

專家稱,墓中的那些金子玉器,要是拍賣的話,價值都數十億元之巨,還有一些文物那就更無法估量其價值。

村民騎摩托晚歸車燈照小山包有人打洞,揭開2萬件珍貴文物皇帝墓

在墓中出土的最有價值的物品,就是已經失傳1800餘年的《齊論語》,舉世震驚!西漢時期《論語》分《齊論》《古論》和《魯論》三個版本,漢末魏晉時期《齊論語》失傳。比起魯論,齊論多出了《知道》和《問王》兩篇。一旦完全釋讀出來,就是學術界重大發現!真可謂是無價之寶。要是不及早搶救性發掘,一旦這隻要金子的盜墓賊挖開,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