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晶片産業該如何發展

近20多年來多個産業的發展均可以看到依靠合資的方式很難以市場換來技術,這個從汽車、液晶等産業的發展可以看到。汽車産業以近30年的時間給予了外國汽車企業大量市場并付出了巨額的利潤,但是結果卻是發動機等核心技術依然掌握在外國企業手裡。中國要發展自己的晶片産業需要堅持自主創新,在技術方面中國可以通過收購的方式來獲得一些基礎技術,但是在先進的技術方面還是需要通過自主創新進而獲得真正的核心技術。

早在數年前中國就感受到了CPU受制于國外的切膚之痛,為此當時中國同時開發基于Power、X86、MIPS、

ARM

架構的CPU,不過考慮到Power、X86架構被美國所掌握,ARM已被日本企業收購,中資背景的企業輾轉收購了MIPS架構,在CPU開發方面不管MIPS當下如何弱勢都應該研發基于MIPS架構的CPU,逐漸形成自己的CPU生态。

在存儲晶片方面,中國當下三大存儲晶片企業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福建晉華所研發的存儲晶片技術雖然落後于國外存儲晶片企業,但是中國企業不應是以而氣餒,而應該堅持通過長期投入将存儲晶片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

在晶片制造方面,中國大陸最大、全球第五的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在半導體制造技術方面落後于中國台灣的台積電和南韓三星,當下它正投産28nmHKMG,并正在積極攻堅14nmFinFET工藝,而台積電和三星已投産7nm工藝,雖然在工藝制造方面落後于它們不少,但是中芯國際的晶片制造技術掌握在中國手裡,這一切可以由我們話事。

事實上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制造國,對存儲晶片、CPU、晶片制造等晶片産業有各種不同的需求,對低端晶片同樣有巨大的需求,這就足以支援中國晶片産業從低端發展,并獲得穩步向前發展的動力。中國需要考慮到晶片産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挫折,要知道居于全球上司地位的南韓晶片産業是通過耐心的培育了近20年才得以在全球晶片市場取得上司地位,如三星的液晶面闆業務經曆了7年的虧損、三星的存儲晶片花了近10年時間才跟上全球腳步,京東方通過收購南韓現代的液晶面闆生産線也經曆了近7年的苦心研發才跟上全球腳步。

在發展晶片産業的過程中,中國需要發揮好“國家隊”和民間企業各自的優勢,而不應偏頗哪種類型的企業,相比起“國家隊”民營企業更有活力并能更高效的運用資金,而在一些基礎技術研發方面“國家隊”能考慮到長遠的目标而長期投入,通過共同的努力推動晶片産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