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清兩位孝貞皇後,一個有名無實默默無聞,一個家世顯赫名留後世

之前寫了明清兩位“孝莊皇後”,今天我們來說說明清兩位“孝貞皇後”,不知道提起“孝貞皇後”,你會想到誰,我猜一定是清朝那位,因為她比較有名。那麼她們到底是誰?

其實清朝的這位,我們一般不稱呼她“孝貞皇後”,而是習慣稱呼為“慈安太後”。不過“慈安”隻是她當太後時的徽号,她的谥号應該是“孝貞顯皇後”。

至于明朝這位,則是明憲宗朱見深的第二任皇後。說起朱見深,我們一定會想到,比他大17歲且深受寵愛的萬貴妃,是以也就不難了解,為何會說他的皇後有名無實了。這位皇後姓王,她的谥号為“孝貞純皇後”。

兩位皇後谥号中的“顯”和“純”,都是她們系丈夫的帝谥。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兩位皇後的生平。

明清兩位孝貞皇後,一個有名無實默默無聞,一個家世顯赫名留後世

孝貞純皇後

孝貞純皇後王氏,父親名為王鎮,成化初期授金吾左衛指揮使,後來女兒當了皇後,他晉升為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後又封瑞安侯。王氏是明憲宗朱見深第二任皇後,那麼在此之前發生了什麼?

其實明英宗朱祁鎮,早就開始計劃為太子朱見深選妃一事,而且經過千挑萬選,定下吳氏、王氏、柏氏三位太子妃候選人。但沒想到,朱祁鎮還在猶豫期間,就生了重病繼而駕崩了。

臨終前,他對錢皇後和朱見深生母周貴妃說,他更加屬意吳氏,讓她們再觀察一下,如果也覺得吳氏最好,那麼就選她。朱見深即位後,将嫡母錢皇後和生母周貴妃都尊為太後,兩位長輩經過觀察,最終決定選吳氏為皇後,王氏和柏氏則封為妃子。

明清兩位孝貞皇後,一個有名無實默默無聞,一個家世顯赫名留後世

但衆所周知,朱見深喜歡的是自己幼年時期的保姆萬氏,可按照萬氏的身份和年齡,是不可能當皇後的,朱見深也隻能被迫接受了吳氏。為了安撫萬氏,朱見深将她封為貴妃。

萬氏寵冠後宮,這讓吳皇後很不舒服,有時候見到萬氏,她便以皇後身份懲治對方。有一次她杖責了萬貴妃,事後被朱見深知道,後者心疼萬貴妃,不僅同樣杖責了吳皇後,還下旨廢了她。此時距離吳氏當上皇後,僅僅過去一個月。

吳氏被廢了,朱見深就要再立一個皇後,他心裡自然還是想選萬氏,但深知并不可能實作。于是,他隻好在之前輸給吳氏的王氏和柏氏中選擇,最終王氏被選中,成為朱見深第二任皇後。

明清兩位孝貞皇後,一個有名無實默默無聞,一個家世顯赫名留後世

朱見深之是以選中王氏,就是因為她的性格,說白了就是比較聽話,不會添亂。事實也的确如此,王氏吸取吳廢後的教訓,之後任由萬貴妃在後宮多麼猖狂,她也都當沒看見。這令朱見深十分滿意,是以王氏的皇後之位坐得很穩。

成化二十三年,萬貴妃和朱見深相繼去世,太子朱祐樘繼承皇位,即明孝宗。王皇後完全不受朱見深寵愛,是以她沒有生兒育女,朱祐樘是庶子。不過身為嫡母的她,順理成章被尊為皇太後。

朱祐樘駕崩後,太子朱厚照繼承皇位,即明武宗,王氏又被尊為太皇太後。正德十三年,王氏去世。當時有大臣認為,王氏并非朱見深原配,是以谥号不該系帝谥。但又有人認為,原配吳氏已經被廢,是以王氏理應系帝谥。

最終,朱厚照采納了後一種建議,為嫡祖母上尊谥“孝貞莊懿恭靖仁慈欽天輔聖純皇後”,與朱見深合葬茂陵,祔太廟。

明清兩位孝貞皇後,一個有名無實默默無聞,一個家世顯赫名留後世

孝貞顯皇後

孝貞顯皇後,也就是我們熟稱的慈安太後鈕祜祿氏,其八世祖為清初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鈕祜祿氏出自額亦都第三子徹爾格一脈,這一支雖然不是最為顯赫的,但也是一等世家。清朝不像明朝,選皇後不看重出身,是以鈕祜祿氏這樣的出身,給她帶來天生的優勢。

鹹豐帝奕詝的原配妻子,在其即位前便去世了,是以鹹豐即位後,就要另外冊立皇後來執掌後宮。鹹豐二年,鈕祜祿氏通過選秀入宮,诏封為貞嫔。實際上,鈕祜祿氏是以皇後備選人身份入宮的,在此之前的身份,隻是一個過渡罷了。

是以被封為貞嫔一個月左右,鹹豐又下旨将其晉為貞貴妃。又過了十餘日,鈕祜祿氏便被正式冊立為後。如此一來,鈕祜祿氏成為清朝晉升速度最快的繼後,當然,本來選她進宮就是當皇後的,這麼快的升遷速度也隻是走過場。

明清兩位孝貞皇後,一個有名無實默默無聞,一個家世顯赫名留後世

一直以來,隻要提到慈安太後,就必然提到慈禧太後。很多人都以為,鹹豐寵愛慈禧而不寵愛慈安,是以慈安一直被慈禧壓制,最後甚至被慈禧害死。然而實際上,鹹豐最寵的不是慈安,也不是慈禧,而是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

他他拉氏長相貌美,深受鹹豐喜愛,又為其生下唯一的女兒,之後備受寵愛。反而慈禧剛進宮時隻是蘭貴人,過了兩年才封為懿嫔,生下長子載淳才母憑子貴,被封為懿妃,接着封懿貴妃。總的來說還是靠兒子上位的因素居多,是以她是不可能像傳言那樣,因為受寵敢壓制慈安的形象。

鹹豐臨終前,将象征權力的兩枚印章,分别交給皇後鈕祜祿氏和獨苗兒子載淳。其實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慈禧的身份是不可能和慈安相比的。隻不過由于載淳年幼,她才能暫時幫兒子保管印章。

明清兩位孝貞皇後,一個有名無實默默無聞,一個家世顯赫名留後世

之後載淳即位,尊嫡母鈕祜祿氏為母後皇太後,徽号“慈安”,生母葉赫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後,徽号“慈禧”,便形成兩宮皇太後垂簾聽政的局面。事實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樣,什麼事都由慈禧說了算,慈安隻能明哲保身。其實恰好相反,慈禧隻能決定一些小事,真正遇到大事,必須要經過慈安同意才能處理。

像辛酉政變,雖然慈禧是組織和策劃者,但也必定經過慈安同意後才進行的。隻能說慈禧很能幹,可以在這件事上得到慈安的支援,提前拉攏了她。像同治帝立後這等大事,兩宮太後意見不同,最終同治還是選了慈安支援的阿魯特氏為後,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慈安在當時的影響力。

都知道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監,可慈安要下令誅殺安德海時,慈禧也無能為力。這一切都表明,慈禧是不可能壓制正宮慈安的,反而慈安在的時候,她才要小心翼翼。

光緒七年,慈安病逝,享年45歲,光緒帝為其上谥曰“孝貞慈安裕慶和敬儀天祚聖顯皇後”,後經宣統加谥,全谥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後”,葬于普祥峪定東陵,祔太廟。直到此時,慈禧才可以說是獨攬大權,沒了後顧之憂。

明清兩位孝貞皇後,一個有名無實默默無聞,一個家世顯赫名留後世

今天這兩位“孝貞皇後”,有兩個相同的地方,其一都不是皇帝原配,其二都沒有子嗣。不過一個不僅沒有子嗣,還有名無實默默無聞,而另一個雖然沒有子嗣,卻穩坐中宮之位。

王皇後算是朱見深臨時拉上來的替補,她的作用就是占個皇後的位置,但有名無實,後宮實際上還是萬貴妃說了算。在這種情況下,王皇後隻能掰着指頭過日子。而她順利熬過朱見深和萬貴妃,活到了正德朝壽終正寝,也算是不錯了。隻是因為她的處境不易,是以在後世默默無聞,不太有人知道她。

慈安太後的情況就不同了,她家世顯赫自身有能力,得到鹹豐的認可,擁有絕對的權力。雖然她沒有子嗣,但無論是受寵的莊靜皇貴妃,還是生了兒子的慈禧,都無法撼動她的地位。慈安是一位賢後,也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樣軟弱,隻是遺憾,她沒能熬過慈禧,死得還是有些年輕了。

(參考文獻《明史》《清史稿》《清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