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鄭桂華 作文《描寫的奧秘》教學實錄

作者:書坊
鄭桂華 作文《描寫的奧秘》教學實錄

  課例導讀

  描寫是寫作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國中作文教學的重點内容。

  是以,許多國文教師在作文指導課上,總是反複訓練學生描寫,但是效果卻并不理想。教師不斷要求學生“描寫具體”、“描寫生動”,但是,如何才能做到描寫具體、生動呢?對此教師往往語焉不詳,更缺乏帶有方法意義的、可以操作的訓練。要改變描寫教學這種籠統地提要求、抽象地做指導的現狀,就需要針對“描寫”這個訓練點,找到一條具體的教學路徑,設計一級級台階,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具體的訓練,使學生對描寫的認識,一步一步由不知到知,使學生的描寫由不精彩到精彩。

  鄭桂華老師曾在不同省份、面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采用過不同的“描寫”教學,差不多都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從實錄中可以看出,稍加訓練後,學生描寫的場景、語句都相當精彩。

  此處我們選擇一個簡版課例和一個詳版課例作為對照,也許可以使國文教師同行從中得到更多的啟示。

  教學實錄

  課例一

  簡版描寫教學

  鄭老師先問同學:你們會描寫嗎?同學都說會。于是老師拿出一張圖檔,讓三位同學上講台來描寫圖檔中的情景。

  第一個男孩子很認真很熱情地上來寫:

  “兩隻青頭鴨,結伴在碧綠的江水上嬉戲。它們沐浴在早春的陽光中,歡快地叫着,互相在水上追逐,拍打着翅膀濺起一堆珍珠似的水花。真是春江水暖鴨先知。”

  念完後,下面聽課的上千人熱烈鼓掌,那小男孩得意得不得了。老師們為什麼熱烈鼓掌?因為大家覺得學生寫得很好了。有一個教研員後來很真誠對鄭老師說:學生寫得那麼好,我真擔心你下面的課怎麼上。已經寫得那麼生動了,你還能怎麼叫他寫得更生動更具體呢?

  但是,鄭老師卻讓同學們仔細對照圖檔和那位同學的描寫。同學們一看,怎麼回事?他寫得和照片上的圖像完全不一緻。

  接着,鄭老師帶領學生一起來分析第二位學生的描寫,看看問題出在哪裡。

  “那水準如鏡的湖水”

  ——用比喻确實用得很流暢。

  “一對鴨子在泛清波。瞧它們悠閑自由的樣子,不時探頭入水尋找魚兒,不時扭頭整理身上的羽毛。”

  ——看看照片,鴨子有探頭嗎?有扭頭嗎?都沒有。但是學生卻憑自己的想象這樣寫了。為什麼會這樣?

  “它們無憂無慮地遊着,與湖水形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請問,美麗的風景畫是什麼樣的一種風景畫?這完全是用主觀評價來代替描寫,也就是說學生的描寫中缺少具體的展現和如實的展現,完全是一種個人的感受。

  第三個孩子的描寫也差不多,隻是用了些諸如“淳樸自然、了無雜念、時間驟然停止”等詞語,她用“純樸自然、了無雜念”這些形容詞用得很好,初一的孩子能夠用這種詞已經很厲害了,但是到底什麼樣子才是“純樸自然”呢?圖檔中有嗎?沒有。這其實就是不具體,說明學生隻會泛泛地運用一些自己未必清楚的詞語。

  三位上黑闆寫作的同學,都很會用修辭。但是,對于照片上的實際事物,他們卻視而不見。教師詢問後發現,圖檔上原本有湖水、有鴨子,但全班40個學生中居然有27個同學隻寫到一個對象,沒有寫到湖水和鴨子。

  是以這節課所要達成的目标,就是克服想當然,克服學生習慣性的用想當然來代替描寫的毛病;而克服“想當然”毛病的辦法就是教會學生有什麼寫什麼。照片上的鴨子原本是很安靜地在遊着,那麼你就不要去寫什麼“濺起珍珠似的水花”,沒有水花你卻寫濺起水花,那就是無中生有。

  于是,鄭老師告訴學生:所謂的描寫應該是有什麼寫什麼,如實地展現,這是描寫的第一要義。沒有的東西,你就不應該無中生有地寫出來,否則就不是對象特點,隻是你的一個聯想假想而已。

  【要點評議 】

  這是不少學生寫作的通病:習慣于對事物作全稱判斷,習慣寫那種假大空的東西。

  鄭老師所确定的目标完全依據學生的寫作實際。學生的語言能力很強,是以單純的語言表達教學,已經可以不作為教學目标了。而學生在描寫中喜歡“想當然”是其主要不足,甚至為了所謂的“生動”不惜無中生有。為此,教會學生“有什麼寫什麼”就成為這堂課的基本目标。

  這堂課的教學目标是依據學生的實際确定的,非常具體化、明确,是以教師對于學生的指導也就更加具有針對性。整個寫作教學都是順着學生的習作樣本展開的。

  【反思 】

  說一說:鄭桂華老師是怎樣确定描寫教學目标的?

  想一想:你一定教過學生學習“描寫”,你是如何确定“描寫”教學的目标呢?

  試一試:如果進一步指導學生學習“有什麼寫什麼”這一描寫要領,請你設計一個方案。

  課例二

  詳版描寫教學

  (課前幾分鐘,鄭老師與學生在閑聊,說說笑笑,很是融洽)師:剛才幾個同學談了對我的印象,觀察還是很仔細很準确的。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會描寫嗎?會描寫的人請舉手。

  (沒有學生舉手)

  師:(對剛才描述老師模樣的學生說)你怎麼沒有舉手?

  生:我不會。

  師:你剛才不是描寫過老師嗎?這說明你會描寫,實際上你們都會的。下面我們來嘗試一下。(投影:兩隻鴨子遊水圖)師:看到這幅畫了嗎?我請三位同學到黑闆上來寫。其他同學在紙上寫,我要看你們到底會不會描寫,看你們描寫得怎麼樣。寫一句話、兩句話都可以。好,開始!(學生寫)師:我們來看黑闆,左邊第一位同學,請把你的作品讀一下給大家聽。

  生:畫面上有一個湖,在水裡,有兩隻小鴨子遊來遊去地玩耍。

  師:第二位同學。

  生:在清澈的水中,有兩隻可愛的小鴨子,他們你追我趕地嬉戲。

  師:第三位同學。

  生:在清澈的水面上,兩隻淡黃色的小鴨子在自由自在地遊着,他們看上去很悠閑。

  師:請坐。大家看三位同學寫到的共同的東西是什麼?

  生:鴨子。

  師:共同的是“鴨子”,這個能不能少?

  生:不能。

  師:為什麼不能?

  生:因為這是描寫的對象。

  師:好。也有人叫做……主人公。

  (闆書:對象、主人公)

  師:那麼除了鴨子之外,描寫對象還有什麼?

  生:湖水。(也有學生叫“水”、“池塘”)師:(闆書:水)他們都寫到了鴨子和水。但是,這個是“在水裡”,那個是“在清澈的水中”,那個是“在清澈的水面上”。你們說這三個句子,哪個描寫得更好一些呢?

  (學生意見不統一)

  師:(在黑闆上寫出這些字)這三個句子可能各有特點,那麼我想問,他哪個地方好,或用了什麼詞語就顯得好些呢?

  生:形容詞。

  師:形容詞,也就是說在這個對象之前有了什麼?

  生:修飾。

  師:描寫對象是鴨子和水,前面加上“清澈的”這樣一個修飾,這個形容詞形容了水的什麼?

  生:樣子。

  師:樣子,或特點。水的特征。

  (闆書:特征)

  師:上面幾句有哪些詞語是表示鴨子、水的特征的?

  生:“清澈”、“可愛”、“淡黃色”、“悠閑”。

  師:還有“自由自在”、“嬉戲”,也是它們的樣子。如果沒有這些特征,我們會覺得怎麼樣?

  三位學生的描寫确實很一般,但這就是學生寫作的真實狀态。鄭老師的寫作指導課首先從展露學生的實際寫作水準開始,基于學生的寫作起點,這是寫作教學的重要原則之一。

  生:不夠具體。

  師:對。你們覺得除了用形容詞這一點之外,哪一種表達更好一些?

  為什麼?你們每個人在下面也寫了,看看你寫的,比這三個同學還要好一點的話,也給我們欣賞欣賞。(生沉默)這個問題有挑戰性。第一,你要判斷上面的三種說法還有哪些地方是讓你比較喜歡的;第二,你要把自己寫的與他們相比。誰來完成這個挑戰性的任務呢?一個一個解決也可以。

  (一生站起讀習作)

  生:在平靜的水面上有兩隻小鴨子,它們全身有細細的絨毛和灰白相間的花紋,它們追來追去,像兩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在嬉鬧。

  師:精彩吧?

  生:非常精彩!

  師:你來把它寫到黑闆上,好文章要共享。(該生上講台寫)其他同學思考,他的描寫好在哪裡呢?好,請你來說說看。

  生:他運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辭方法。

  師:為什麼用比喻、拟人就好呢?

  生:更生動。

  師:好,比喻和拟人使文章生動。請坐!請另一位同學再來說說。

  生:他寫得很生動很形象,寫的小鴨子很活潑。

  師:好的,從效果上講是生動形象、活潑可愛。你們的感覺非常好。

  同學們,我們剛才發現了描寫對象:鴨子和水,又看到了它們的特征:鴨子,是灰白相間的長着細細的絨毛的鴨子,而且是遊來遊去,是在嬉戲;水呢,是清澈的水,平靜的水。有人還感覺到它像什麼 ,用了比喻。這樣一來,你們覺得這段描寫怎麼樣?

  生:精彩。

  師:這段描寫就合格了,甚至說是比較精彩了。好,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首先,描寫是什麼呢?描寫就是把你看到的東西,一個人,一件物品,或一個場景告訴一些沒有看到的人。那麼,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你看到的一樣東西,首先你會告訴我們什麼?肯定要告訴我們“那裡有什麼”。(闆書:有什麼)這幅畫面上有什麼?剛才幾個同學已經告訴我們了——生:有鴨子,有水。

  請寫出描寫三原則:

  師:僅僅告訴我們有什麼當然還不夠,我們還想知道它們的特征、動作、細節,也就是要告訴我們“它們怎麼樣”。(闆書:怎麼樣)剛才幾位同學也告訴我們了,鴨子怎麼樣,水怎麼樣,對吧?但是,有時候,我們感覺還不夠,還需要告訴我們“它們像什麼”。(闆書:像什麼)你看,有了這三條,他的描寫就不一樣了,是不是?“有什麼”,使我們明白描寫的對象,“怎麼樣”使描寫具體起來,而“像什麼”使描寫變得形象起來。這三條原則,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這一環節非常重要。前面是學生的自由描寫,是學生原初狀态的寫作,反映的是學生的寫作起點;而這裡則是依據教師提供的三個原則加以修改,展現了學生學習知識之後的狀态,教學的提升作用開始顯現。

  師:好,現在,我們就用這三條原則,來檢驗你剛才的描寫,看看你的描寫還缺了什麼,哪個地方還可以更好一點。當然你也可以給别人改,改好以後,我們再來交流。

  (學生修改,交流)

  生:水準如鏡的湖水中,有兩隻天真活潑的小鴨子,就像兩隻小毛球浮在一塊大玻璃上。

  生:平靜的水面沒有一絲波紋,兩隻小鴨子優哉遊哉地遊着,像一對小姐妹在漫步。

  生:兩隻小鴨子在碧綠的水中悠閑地遊玩,像天鵝湖裡的一對小天鵝。

  師:意境很美,我看一些作家的描寫也不過如此吧。對這些描寫大家有什麼看法?

  生:我覺得他(指黑闆上)說“追來追去”不對,因為,畫裡的水沒有波動。

  師:(對全體同學)他講得有道理嗎?

  生:有!

  師:對,相當有道理,他其實談到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我們描寫怎麼樣、像什麼,必須要有一個前提 ,要尊重什麼?

  生:事實。

  師:首先要注意确有其事,不能想當然,它有什麼,是怎麼回事,我們都要把它還原出來。好,這位同學能不能試着改改看?

  生:說“漫步”不太合适。

  生:“歡快”也看不出。

  師:對,這幾個詞需要調整一下。那麼“可愛的孩子”可不可以追鬧?

  生:可以。

  生:“碧綠”不太好。

  師:我們寫一下。(闆書:碧綠)那可以換用什麼詞呢?

  生:改成“蔚藍色”。

  師:(闆書:蔚藍)“蔚藍”常用來形容水色的是吧?還有其他詞嗎?關于湖水,有好幾位同學用了“平靜的”、“甯靜的”。(闆書:平靜的、甯靜的)生:柔柔的。

  師:“柔柔的”,好。請問,我為什麼把這幾個詞寫到黑闆上去讓大家關注呢?“清澈的”、“碧綠的”、“蔚藍的”、“平靜的”、“柔柔的”,為什麼呢?

  生:角度。

  師:這幾個詞使描寫的角度……

  生:增多了。

  師:本來我們隻用了“清澈”,這是指水的透明度,“碧綠的”、“蔚藍的”是水的顔色,“平靜的”、“柔柔的”呢,是水的那種形态、質地、感覺。那麼,講到這裡我們是不是受到一種啟示啊,怎樣才能使描寫更具體一些呢?我們用“清澈的”、“碧綠的”、“蔚藍的”、“平靜的”、“柔柔的”,是不是更具體一點了?那麼,哪位同學把我剛才的意思用一句話概括出來?告訴大家這樣寫會更好。好,這位同學來試一下。

  我們在形容的時候,在講對象的特征的時候,可以怎麼樣?

  生:不同。

  師:也就是從……

  生:多方面。

  師:非常好。(闆書:“多方面”)如果我們能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來描寫和形容事物,是不是就具體些了啊?課文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啊?還記得朱自清的《春》裡面描寫小草的句子嗎?“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

  生:(生齊背)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師:有多少個角度?一個是“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這是它的情态;“嫩嫩的”,質地,第二個角度;“綠綠的”,顔色,第三個角度;“一大片一大片”是第四個角度,數量。朱自清的寫法我們也能學一學,是不是?

  生:是。

  師:現在我們來歸納一下:(投影)

  ●“有什麼”是叙述,它所起到的作用是把東西叙述準确。

  ●“怎麼樣”是刻畫、描摹,它起的作用是“清楚、細緻” 。最好要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來寫 。

  ●“像什麼”是比喻,它的作用是生動形象。

  師:這些就是描寫的奧秘,簡單吧?

  生:簡單。

  師:記下來了沒有?

  生:記下了!

  還是“有什麼”、“怎麼樣”、“像什麼”這三條,但内涵進一步豐富了。

  運用第一次描寫實踐得來的規律,指導第二次描寫實踐,檢驗修正第一次學習效果。再一次強調描寫的方法,強化學生的方法意識、歸納意識。接着開始第三次描寫活動。

  師:現在還有誰要告訴我你還不會描寫,請舉手。沒有了?是不是真的沒有了,我們還要再檢驗一下。這一次,要給你們難一點的了 。

  從最初極簡的一句話到現在精彩的描繪。寫出教師指導的過程:

  師:(投影:風車的畫面)現在我們就以這幅畫 (風車)為描寫對象,把我們剛剛學到的一些辦法用上去。我不要求同學到黑闆上來寫,不過待會兒我會把幾位同學寫的收上來,請他們念給我們聽,請大家來評論。時間是三到四分鐘。開始吧。

  (生寫作,教師巡視課堂)

  怎麼樣?請寫好的同學念一下。還有的同學不舍得放下手中的筆。好的,沒關系。還有一兩個句子沒想好的可以在念的時候再補充。那麼誰願意把自己的成果貢獻給大家呢?有幾位舉手的同學都已經回答過問題了,有沒有其他人呢?其實我上課喜歡叫不舉手的同學來回答問題。好了,靠近牆角的那位同學,你來試一下吧。讀得響亮一點,大家要好好聽。

  生:清晨,在甯靜美麗的湖邊,挺立着許多風車,他們張着巨人般的手臂,像是在迎接遠方的客人。

  師:怎麼樣?你們覺得精彩嗎?

  師:請坐。他寫到了時間,寫到了一種感覺。

  生:在遼闊平原的河邊,一排像巨人般的風車。微風輕輕地吹來,風車慢慢地揮動着他那巨大的手臂,好像要翩翩起舞的樣子。

  師:請坐。你對風車的描寫還有沒有跟兩位同學不一樣的?來念給我們聽聽。

  生:在一望無際的草原的盡頭上,有一條平靜的小河,小河旁邊豎立着一排古老的風車。他們的手臂迎風舞動,好似一個個強壯的武士在保衛着家鄉,又像一排迎客松在迎接貴賓。

  師:請坐。他用了兩個比喻。大家記下來。還有沒有比過他的?

  生:這是一個遙遠的國度,一個人間樂園,遼闊的草原一眼望不到邊。灰暗的天空下,寂靜的小河邊,有一排風車,他們靜靜地伫立在那裡,不知過了多少年,這裡沒有一個人的影子,沒有機器的聲響,紅瓦的顔色淡了,曾經揮舞過的手臂也不再那麼有力了,隻有大自然的神韻依舊,在夕陽晨風裡,孤獨的風車,在訴說着一個個古老的傳說。

  師:這是你剛寫出來的嗎?

  生:是的。

  師:不得了,你可以當作家了。剛才大家注意了沒有?很多同學不僅寫到了風車還寫了白雲、黃昏,實際上已經不僅僅把目光投向風車,還投向了什麼?

  生:環境。

  “描寫複雜的場景”這一寫作知識的出現恰到好處。這是教師依據學生實際臨時創生出的寫作知識?還是教師課前預設的知識?或者是,這是教師的預設與學生生成的完美的結合。

  師:環境,一個整體的場面。那麼,在寫一個複雜的畫面時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呢?(投影:描寫複雜的場景)師:看來,在描寫時,我們不僅僅要寫主角,還要寫整個的場景,或背景,你想想這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生:重點。

  師:好,我們要注意重點 。(闆書:重點)重點對象我們要觀察描寫得多一點,要詳寫 。

  描寫的對象多了,還要注意層次 ,另外我覺得最好還要根據我們每個人的獨特體驗 ,寫出個性來。描寫是很簡單的,你看,我們人人都會了,但是,我要提醒大家,描寫又是很複雜的,有許多變化 ,需要長期練習。好了,我這裡還有一幅圖檔(換投影畫面)。

  師:這是什麼場景啊?

  每介紹一個重點知識,教師都會輔以相應的練習方法讓學生予以内化。

  生:草原。

  師:重點是什麼?

  生:羊群。

  師:對,羊是草原的當然主角。還有什麼?

  生:山,雲,天空。

  師:有興趣的同學回去可以把這副圖景描寫一下,也描寫你家鄉的一處場景。今天我們重點訓練的是具體而形象的描寫。更多的訓練要回到家裡去做。下課!

  問題研讨

  同樣是教“描寫”,為什麼兩節課的教學目标完全不同?但為什麼教學效果又同樣出色?

  課例一的教學目标是:“有什麼寫什麼,如實地展現。”這個目标不是随意确定的,它的确定完全基于學生的寫作實際問題,因為學生在描寫過程中有太多的主觀想象因素。

  課例二則因為學生不會描寫,或者說隻會簡單地叙述。于是教師教會學生描寫的三要素“有什麼”、“怎麼樣”、“像什麼”,然後設計了四個訓練環節,讓學生反複訓練。

  啟示之一,目标不同,内容也不同,方法、步驟自然也會随之發生改變。但是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基于學生寫作實際設計寫作教學方案。這是上述兩個課例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示。

  啟示之二,是作文教學指導和訓練,一定要确定哪些知識對學生的作文有重要的訓練價值。

  啟示之三,對于重要知識,不應該簡單介紹一下就了事的,而應該重錘敲擊,反複落實。因為“知道”是一回事,“學會”又是另外一回事。

  錢夢龍先生說得好,“重點知識一定要敲實,實得讓他一輩子都不會忘”。當然,反複不是簡單重複,而是圍繞一個中心有變化地推進。應該圍繞這些“知識”,設計出若幹個可以操作的、相對程式化的訓練步驟。

  課例二就是試圖在“描寫”這項基本作文技能上,把描寫訓練程式化、具體化,可操作,在“描寫”這個點上讓學生練實練透。并引導學生歸納、掌握方法,舉一反三,在描寫能力上前進一大步。從執教實際效果來看,這種定點訓練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