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綠茶最複雜的工藝,卻無人繼承,傳統工藝即将失傳!

一位曾經的慈禧皇後與皇帝一起出生,每月可以享受14片兩片,《紅樓夢》提到它多達80個地方的茶葉六安瓜片,它是中國十大茶葉之一。它來自安徽省六安小鎮。

六安市獨山鎮展沖村是安瓜六片的核心産區,保護區的發源地!這裡每棵百年老樹都生長在森林覆寫面積80%的高海拔地區,整個茶葉産區被著名的淩紅店水庫包圍,水庫中蒸發的水量保證了茶樹生長所需的濕度和溫度!在這裡制作六片安瓜片,口感好,香氣十足!

一個綠茶最複雜的工藝,卻無人繼承,傳統工藝即将失傳!

六件安瓜原産地詹茶園。在這裡度過快樂的童年!

一個綠茶最複雜的工藝,卻無人繼承,傳統工藝即将失傳!

這裡的每棵茶樹都有很長的樹齡!

幸存下來的古茶樹不多

奶奶今年83歲了,一直住在這個原有的村子裡,是以老了還可以上山采茶!不得不說,好的山水是健康的基礎!

奶奶說她12歲時就來過我們家,來到我們家的時候,今天12歲的時候看到了滿洲茶樹,什麼都沒有改變!

茶樹因為每年都需要修剪,是以這裡的古茶樹不如雲南古樹高(雲南古茶樹屬于樹型可以長得很高,六茬片茶樹屬于灌木型茶樹,沒有樹幹,長不高,加上一年修剪, 是以你看,這是古樹根系發達的優點,可以吸收更多的地下礦物質,形成更多的氨基酸,使茶葉香氣更濃郁,口感更好!

一個綠茶最複雜的工藝,卻無人繼承,傳統工藝即将失傳!

這位83歲的老奶奶看起來精神很好!

最複雜的過程

安瓜六片被《三重生活周刊》稱為最複雜的綠茶生産工藝,2008年這一獨特的制作工藝成功申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綠茶的煎炸方法大多是手工和茶葉直接接觸的油炸。六片安瓜片的油炸方法并非如此

将六片安瓜炒好,茶壺溫度必須達到150°C左右,隻有在這樣的溫度下才能油炸出六片安瓜片獨特的香氣——栗子味。聰明的師傅有自己的方式,手放在鍋裡會燒,他們借掃帚代替手翻炒,保證了茶葉的香氣,也避免了燒傷!

一個綠茶最複雜的工藝,卻無人繼承,傳統工藝即将失傳!

2015年金獎得主林如川采摘新鮮葉子當天精心制作!

視訊加載...

火重生,修行火的金眼

獨特的油炸方法隻是六片安瓜片生産過程的前奏。甜瓜片的烘烤方法是确定其口感、香氣的最重要的地方,油炸後,需要經過三次烘烤才能完成,第一步:拉毛火,第二步:拉小火,第三步:拉老火,一步不可少,缺一步。甜瓜片的味道會大大降低。

特别是在拉扯老火的過程中相當壯觀!用十八塊磚包圍着大面積的火龍,裡面豎立着約50cm高的栗子炭,點燃後,火焰有一英尺多高,由兩位經驗豐富的制茶大師扛着一個直徑1.5米的超大烤籃,這樣一個大竹筐約30斤,竹籃裡面放了約30斤的茶葉, 烤在木炭火上,幾秒鐘後必須擡起,否則茶被燒焦,翻轉後需要立即重新烘烤。

每個籠子裡的茶葉需要烘烤150次以上,茶葉的地方必須密閉室,保證無風,否則竹籃會被燒焦,拉老火時師傅要擡起籃子要快,把茶葉轉得均勻,步要穩, 沒做體力勞動的人吃不了這種苦!

半天下來,茶具相當于不停地走十幾英裡遠!

一個綠茶最複雜的工藝,卻無人繼承,傳統工藝即将失傳!
一個綠茶最複雜的工藝,卻無人繼承,傳統工藝即将失傳!

這是烤六片安瓜時使用木炭火,木炭顯着超過100磅!火勢超過1米高

2015年在蜀城縣六安市舉辦了一場傳統的茶葉制作大賽,兩叔三叔自己用祖傳茶樹采摘新鮮葉子參加了本次比賽,并成功獲得金牌,證明了他們兄弟們多年來制作六件安瓜上下功夫,相聚多年,實作了默契!

一個綠茶最複雜的工藝,卻無人繼承,傳統工藝即将失傳!
一個綠茶最複雜的工藝,卻無人繼承,傳統工藝即将失傳!

我可以喝多久手工制作的甜瓜片?

手工瓜片近年來産量一直在下降,市場佔有率不到10%!純正手工制作的六安培片,色寶綠,形狀像甜瓜籽,棒如麻形卷發,香氣濃郁,口感醇厚,回歸極佳!這樣的六安瓜切片隻能由熟練的茶壺油炸。

随着年輕人的發展,大多進入城市,沒有年輕人學習這種古老的制茶工藝!是以手工制作的瓜片可能會在短時間内被淹沒!

如果你能喝一個純手工制作的六瓜片,記住它獨特的味道,你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喝了!

一個綠茶最複雜的工藝,卻無人繼承,傳統工藝即将失傳!

單葉無花蕾,無梗,色寶綠色,滋潤清爽!

一個綠茶最複雜的工藝,卻無人繼承,傳統工藝即将失傳!

如果您想品嘗正宗的安徽茶,請關注我們的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