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鍊技術紅得讓人心驚。再偉大的技術,都需要合适的應用場景,才不是空中樓閣。IDhub曲明表示,他和團隊從2014年開始探讨去區塊鍊除比特币外的應用場景,數字身份也許是區塊鍊落地的合适場景之一。
數字身份已是大勢所趨,先說國内,微信和支付寶均與部分地方政府合作推出數字身份證,在公民身份資訊庫中存入生物資訊非常普遍,這些都外為未來數字身份提供了基礎;國外,英國為中央政府推出身份認證服務GOV.UK.Verify、愛沙尼亞利用e-Residents項目為居民建立合法數字身份、紐西蘭推出RealMe、印度則有Aadhaar-Unique Identity Card、
加拿大區塊鍊數字身份認證系統将于2018年上線。
同時,身份盜用和欺詐、使用者隐私洩露等風險依然存在。
根據公開資料,身份盜用是最主要的資料洩露類型,占所有資料洩露總量的六成。每一分鐘,都有約3500條資料被洩露。

36氪近期接觸的
IDHub,就希望基于區塊鍊技術建立去中心化的數字身份應用平台。
IDHub的應用場景涉及到對數字身份的定義。自然人、物品、組織都可有自身的身份證,除證明“你是你”,這裡的身份還包括你的學曆、職業、财産等。簡而言之,此“身份”可以以了解成“關于你的資料、經曆和财産”。
IDHub創始人曲明表示,盡管目前數字身份認證已經在衆多場景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仍然存在着諸多問題。由于數字身份是由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身份碎片資訊構成,它的碎片化、分散化特點不利于使用者進行應用和管理。其次,個人資訊經常會遭遇身份洩露、盜用、欺詐等問題。
曲明表示,他和團隊從2014年開始探讨區塊鍊除虛拟貨币外,其他的應用落地場景。區塊鍊所具備的分布式資料存儲、點對點傳輸、加密算法等技術特性,能讓數字身份認證更為自主、安全、可控。
為了更為具象地介紹,我們先從IDHub已有的落地項目說起,即佛山禅城區IMI身份認證平台。
使用者可以通過IMI建立身份,經過有權限的組織或個人認證,可以授權第三方查詢或使用。據IDHub介紹,使用者通過私鑰實作資料上鍊注冊、交易控制、授權第三方調用資料存儲子產品接口,保證合約控制權;認證機構運用私鑰對資料簽名,通過公鑰驗證方式為使用者認證背書。
該平台目前接入的認證機關包括公證處、銀聯和佛山市政府,包括公安部、房産局等政府資訊。市民
通過禅城區IMI身份認證平台,辦理出生醫學證明、學曆、學位、無犯罪記錄等20項公證業務不需再去現場,委托買樓等13個事項可實作“一小時出證”。未來将會有更多的政務審批納入IMI身份認證平台。
從全球範圍來看,基于區塊鍊做身份認證的企業不少,做自然人、組織或者物品身份的,從不同環節切入的公司都有。
其中,在個人數字身份領域,關注度比較高的有
Uport、
Civic和
Sphre旗下的Air,IDHub在其白皮書中展示了自身項目與上述系統的差別。
曲明認為,從身份自主角度,IDHub将數字身份的屬性控制權及辨別屬性還給了使用者交給使用者;從資料管理角度,IDHub将使用者屬性資料分為公開資料和隐私資料,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儲存。
IDHub将公開資料存儲在
分布式版本檔案系統IPFS中,使用者隐私資料則可以用個人手機或PDS(個人資料服務Personal Data Server)進行存儲,使用者以外的應用或服務隻能擷取有限資料,避免洩露風險。曲明表示,未來還可能依賴于“零知識證明”的密碼學手段,讓使用者在不洩露任何個人資訊的情況下讓對方相信。
除此之外, IDHub對區塊鍊底層平台相容以太坊、量子鍊、RootStock等多種區塊鍊底層技術。
今年年初,
IDHub宣布與Qtum量子鍊合作,共建數字生态體系。
白皮書表示,未來随着跨鍊互動技術逐漸成熟,項目将遷移至具有跨鍊功能的數字身份專用子鍊上。
IDhub是世紀互聯首個孵化的區塊鍊項目。創始人曲明此前擔任日本Pivotal Telecom株式會社董事長,互聯城市咨詢委員會 (CCAB) 理事會成員,有20多年在移動通信網絡、分布式計算機系統、下一代網絡、自動測試系統的開發、管理經驗;技術總監陳振國曾任亞太線上CTO和威睿科技聯合創始人&CTO。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1-23
本文作者:盧曉明
本文來源:
36Kr,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