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區塊鍊人物|以太霧聯合創始人杜曉:區塊鍊是30年一遇的大浪,對人類社會影響将超過網際網路

底層技術的完善如何解決算力和存儲問題?

“區塊鍊人物”是36氪區塊鍊頻道的原創欄目。我們将會對區塊鍊行業中的重要人物,以及區塊鍊行業重要事件中的當事人做一對一訪談。通過他們的視角,為你還原一個更真實、更有深度的區塊鍊世界。

以太霧是什麼?一個被人熟知的稱号是:以太坊的大兒子。

對于圈内人士來說,以太霧(EthereumFog,簡稱ETF)的誕生伴随着與以太修(EMO)“長子之争”。自8月首個比特币分叉币比特币現金(BCH)誕生帶來一波分叉币的熱度,基于以太坊的以太修、以太霧也接連宣布分叉。雖然最終以太霧以兩次更改分叉高度、提前分叉奪下以太坊“長子”地位,但随意更改分叉高度及時間的舉動,仍然引起部分币圈人士及交易平台的不滿。

回到以太霧本身。“霧”,代表了以太霧的核心:霧計算。用其團隊自己的話來說,以太霧是一個以太坊進化版的“世界計算機”,是一個集計算、存儲任務于一體的公有鍊。那麼,作為備受矚目的以太坊大兒子,以太霧究竟開發到了什麼程度?底層技術的完善如何解決算力和存儲問題?以太霧使用的霧計算如何在現實世界實作?在第二期“區塊鍊人物”欄目裡,我們采訪了以太霧聯合創始人杜曉,聽聽他的看法。

區塊鍊人物|以太霧聯合創始人杜曉:區塊鍊是30年一遇的大浪,對人類社會影響将超過網際網路

鍊之家&以太霧聯合創始人杜曉和EOS CEOBrendan Blumer合影

以下為問答部分,經36氪編輯整理。

36氪:為什麼選擇做以太坊的分叉鍊,而不是自己做一條新的公有鍊?

杜曉:做分叉鍊主要有兩個考慮。一是公有鍊的共識機制的開發周期非常長,如果要做一條全新的公有鍊,從共識機制開始寫,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

但如果直接用以太坊的底層(共識機制),加入我們的分布式存儲技術等,在以太坊的代碼上做開發,就會容易很多。我們都知道以太坊的底層非常強大,基本上可以實作很多功能了,我們在它的基礎上擴建,也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我們自己的技術研究上。

其實很多人對分叉鍊有誤解。事實上,在開源項目裡,分叉隻是一個更新的概念。很多人都可以分叉,在原版本的基礎上做出更新改動,并把新版本發出來供更多人使用。這也是開源項目的意義,讓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以太霧之後也會開源,進行更新疊代。

其次是出于市場的考量。分叉币裡有一個概念叫“糖果”,即ETF分叉成功之後,原鍊以太坊的持有者可以以1:1的數量獲得ETF。這裡有一個巨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快速獲得使用者,相當于以太坊的1000多萬的使用者,也是我們的使用者。

36氪:既然是更新,那麼以太霧在以太坊的基礎上做了哪些改進?

杜曉:以太霧主要解決了以太坊缺乏的分布式計算能力和分布式存儲能力。以太坊現在有2萬5千個節點 ,對于中國人來說太少了,我認為既然要做”世界計算機“,至少要百萬個節點。是以以太霧從硬體的角度出發,通過硬體市場的開拓和研發,快速大規模地擴張節點,用于增大分布式計算和分布式存儲能力。

這裡就要提到我們的核心技術:霧計算(Fog Computing)了。

什麼是霧計算?我們都懂雲計算,它把計算能力集中在雲端——所有的資料、資料處理和應用程式依賴于中心位置的遠端伺服器,是一個中心化的計算結構。但霧計算把計算能力彌散在身邊,由便捷的個人計算機來實作——在霧計算下,這些過程需要的算力将由最近的分布式計算機資源提供,距離的減少以及算力的分散都可以減緩網絡擁堵。

霧計算強調分散度,在這個網絡中的分布式裝置越多,這個網絡運轉越好越快。分布式存儲能力也可以通過霧計算實作,單一計算機能夠參與存儲一段資料,在共識機制下獲得币作為獎勵。

36氪:霧計算這個技術在國内的普及程度如何?你們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上?

杜曉:霧計算是很新的技術,目前還沒有成熟的技術出來,主要原因是因為霧計算最大的客戶——物聯網還沒到來。現在我們比較熟知的是雲計算,比如阿裡雲,都是應用得比較廣的。可以說霧計算的臨界點還沒有來,但随着物聯網、萬物互聯的時代逼近,雲計算的成本會變得越來越高,霧計算可能才會大量爆發。

舉個例子,你現在去便利店購物,結賬時刷卡,交易資料要傳輸到雲端計算,然後再将計算結果發給你。但如果是霧計算,便利店裡的計算機、智能手機硬體都可以成為一個節點,快速地處理你的交易資訊。這個帶來的成本節約和速度提升是不可想象的。

雖然說霧計算現在還很不成熟,就物聯網領域國内也沒有特别成熟的項目。但我們做技術的,仍然可以從簡單的做起,拿簡單的貢獻存儲來說,隻要加上共識機制就可以實作。

據我所知,我們是國内第一、也是唯一在公有鍊中使用霧計算的團隊。

36氪:上線之後,是否會與其他開發者合作?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合作?這些合作會包含ETF哪些未來的落地場景?

杜曉:現在已經有一些項目方找來,打算在以太霧上落地了。基本來說,以太霧适合那些需要大量存儲和計算能力業務的公司。事實上,在與開發者的合作過程中,以太霧基金會不僅提供技術支援,同時協助做一些軟體架構來适配霧計算。

目前這些項目落地的場景主要是:商品溯源、防僞、遊戲這塊,我們未來也希望有較成熟的做物聯網的團隊來找我們。

36氪:團隊在以太霧上會推出自己的落地應用嗎?

杜曉:目前核心開發團隊主要在做共識機制的疊代,更多是搭建基礎設施,會做一些基礎性的應用,比如區塊鍊浏覽器、電子錢包。這些都是為了服務在以太霧上的DApp應用開發者。

36氪:可以透露一下區塊鍊技術團隊的規模?

杜曉:核心技術團隊有20人。我本身是北航軟體工程碩士出身,團隊其他人有來自百度的,也有來自國外技術團隊的。看起來規模不大,但是做技術開發真的需要那麼多人嗎?比特币是一個人寫出來的,以太坊是三個人。

公有鍊從來不是單獨一個企業來做,而是開源的,由社群推動着發展。

36氪:你怎麼看區塊鍊技術在中國的發展?有什麼瓶頸?

杜曉:我認為區塊鍊技術在中國的發展是擋不住的。之前說區塊鍊人才的缺乏可能是一個瓶頸,但我相信到今年,随着資本的湧入,會有大量人才湧入這個行業,跳槽的也好,轉行的也罷,中國不缺優秀的工程師。

36氪:您怎麼看國内對數字貨币的“一刀切”?政策對區塊鍊企業的發展限制大嗎?

杜曉:我們都說區塊鍊是30年一遇的大浪,區塊鍊價值網絡對人類社會是深遠的,甚至超過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改變了資訊傳遞的方式,區塊鍊可能從根本改變社會關系。是以,中國政府的政策一定是積極的。但由于區塊鍊帶來的變革太大,政府在這次浪潮前必定是謹慎的。

雖然說政策收緊,但主要打擊的是ICO。中國是騙子先行,不誇張地說絕大部分ICO項目,都是圈錢的。政府的“一刀切”有必要性,先讓市場冷靜下來。但對于區塊鍊技術,以及踏實做事的企業,幾乎沒有限制。

36氪:2018年ETF會有哪些方面的發展,未來的規劃是什麼?

杜曉:兩條腿走路吧。一是要提升硬體市場擴散範圍和穩定性,計劃鋪設20萬個節點,比如糖果手機(*編者注:

36氪在此前報道過糖果手機

)、社群個人硬體、硬體裝置商,定制專用的節點裝置等等。二是繼續建好基礎設施,也就是底層開發和一些基礎的應用,需要不斷地完善和擴充。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1-25

本文作者:扭坤

本文來源:

36Kr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