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嘉慶皇帝突然駕崩,沒留下傳位诏書,皇後權衡利弊後做出明智選擇

“此次跸圖,偶感暍暑。”嘉慶帝是清朝的第七位皇帝,作為乾隆的皇十五子,嘉慶的繼位之路相較而言是十分平坦的。嘉慶登基之後,并無實權,面對危機四伏的局勢,他誅殺了大貪官權臣和珅,正綱紀,揚正氣。

康熙皇帝創造了大清盛世,但是他晚年也變得昏庸,以至于出現了九子奪嫡的局面,九個皇子參與皇位的争奪。不得不說,九五之尊的位置的确是一個香饽饽,才有這麼多人不顧骨肉親情,不顧手足情誼地觊觎它。世襲制下家天下,皇帝是一國之君,有很大的權力。嘉慶皇帝突然駕崩,沒留下傳位诏書,皇後權衡利弊後做出明智選擇。

嘉慶皇帝突然駕崩,沒留下傳位诏書,皇後權衡利弊後做出明智選擇

嫡長子繼承制早已變得模糊,皇帝中意哪個兒子就立誰為太子。雍正經曆了慘烈的九子奪嫡後,成功稱帝,以至于他後來立下規矩,秘密立儲。皇帝選擇秘密建立儲君的方式,将中意的接班人寫在诏書上,并且放在乾清宮的匾額後面,這樣做是為了防止皇子們為争奪皇位而手足相殘。

乾隆皇帝有意立皇五子永琪,而他英年早逝。其他皇子有早夭者,英年早逝者,最終乾隆帝傳位于十五子,嘉慶帝榮登皇位。沿襲上一代皇帝的傳位方式,嘉慶皇帝理應當采用這種方式傳位,然而在他駕崩過後,大臣們卻沒有在匾額後面找到诏書,經過皇後的權衡利弊,才選出了繼位的人。

嘉慶皇帝突然駕崩,沒留下傳位诏書,皇後權衡利弊後做出明智選擇

嘉慶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圍獵之時,不幸離世。嘉慶帝離奇去世成為謎,史書記載他是由于天氣炎熱,最終中暑而亡。嘉慶帝突然去世,讓前朝後宮紛紛忙碌起來,準備後事是其一,其二則是立新皇。國不可一日無君,按照傳統,此時應由皇後監國。

鈕钴祿氏作為嘉慶帝的皇後,并非第一任皇後,在她之前還有已故皇後喜塔臘氏。嘉慶帝和孝和睿皇後共孕育了兩個孩子,分别是皇三子和皇四子,雖然排位不靠前,但是是現任皇後嫡出的。孝和睿皇後最終選擇了喜塔臘氏所生的嫡子綿甯繼位,因為年齡較長,是以也能擔此大任,繼位也是理所應當,他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

嘉慶皇帝突然駕崩,沒留下傳位诏書,皇後權衡利弊後做出明智選擇

為何孝和睿皇後不選自己的兩個兒子做皇帝,其中也是有緣由的。兩個皇子憑借他母親的身份,都有機會能夠繼位。皇三子聰明機靈,很讨嘉慶皇帝的喜歡,嘉慶皇帝也一度想要立他為接班人。但更換太子不是一件小事,因為起初嘉慶皇帝早就将綿甯選為皇位繼承人。嘉慶皇帝去世前幾年有廢太子的想法,他覺得綿甯資質平庸,沒有才能擔此大任,對這個兒子越來越不滿意。

他想要設立自己喜歡的皇三子為太子,但是孝和睿皇後很清楚其中的危機。在乾隆皇帝還沒去世時,就格外疼愛綿甯,即便退為太上皇,仍然很重視綿甯的婚事。不僅如此,還親自出席了他的婚禮。乾隆皇帝重視嫡子,即便綿甯的母親去世了,但也改不了他是嫡子的身份。

嘉慶皇帝突然駕崩,沒留下傳位诏書,皇後權衡利弊後做出明智選擇

就連嘉慶帝也不敢将此事明目張膽地提出來,在一次暴亂中,綿甯也是親自上陣,平息了這場暴亂,獲得了朝堂内外一緻好評。因為這件事情,嘉慶皇帝覺得自己身體還好,就沒有冊封繼承人,誰曾想嘉慶皇帝突然暴斃。皇後清楚地知道,自己隻是一個繼後,綿甯作為原配皇後所生的嫡子,自然位份高貴。

如果選綿甯作為繼承人,朝中大臣也心服口服,以免朝堂乃至後宮動蕩不安。在慶皇帝去世時,綿甯已經三十多歲了,皇後所生的皇三子卻隻有十多歲,尚且年幼不能當事。如果強行扶他上位,估計有很多人不會臣服,也會讓她失了臣心。不僅皇帝的位置坐不安穩,就連自己也可能位份不保。

嘉慶皇帝突然駕崩,沒留下傳位诏書,皇後權衡利弊後做出明智選擇

雖然喜塔臘氏去世得早,但鈕钴祿氏仍然對綿甯照顧有加,就算二人沒有血緣關系,但是感情也十分不錯。即便自己的親生兒子沒有成為皇帝,但是她是嘉慶皇帝名正言順的皇後,綿甯成為皇帝,她也能成為皇太後。如果在此時,将皇位讓給綿甯既可以得到朝臣的尊敬,而且綿甯也會更加信任和感激她。

事實也如此,道光皇帝繼位後,将鈕钴祿氏奉為太後以盡孝道。由于鈕钴祿氏的兩個親生兒子沒有争奪皇位的心思,道光皇帝也很厚待他們,封他們做王爺,享受不可一世的富貴。鈕钴祿氏可以說是非常聰明的,由于她的機智決斷,不僅讓朝堂免于動蕩,也換來了自己和兩個兒子的安穩幸福。

參考文獻:

《清仁宗實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