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廪俱豐實。——唐代杜甫
唐代是中國古代鼎盛的高峰。而唐朝國力最鼎盛時期,還要數唐玄宗時代開創的開元盛世。當時人才輩出,百姓安居樂業,内外一片祥和。而後期安祿山聯合外族造反,唐玄宗從皇位下重重摔下來,唐朝也因為“安史之亂”國力迅速衰敗,為唐朝滅亡埋下了禍根。

唐朝在國力最強盛的時候,被安祿山的反叛打亂了發展的節奏。很多人把唐朝衰敗這筆賬,算到了安祿山頭上。如果不是他,唐朝盛世必定會延續更長時間。但是巴黎國立圖書館的一份《封常清謝死表聞》,卻揭露了唐朝滅亡的真相。這一切正是李隆基害的。
生在李隆基時代的人很幸福,同時也很悲催。他們感受到了大唐盛世最繁華的一面,同時也經曆了戰亂看到國家迅速破敗,這種落差真叫人難以忍受。杜甫在《憶昔其一》就表達了這種情感,他開頭剛說“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廪俱豐實。”轉眼之間就是“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谷今流血。”早期的開元年間讓人羨慕,後期的開元年間讓人心痛。
唐玄宗能夠開辟“開元盛世”,證明他是有能力的。在人才任用上,唐玄宗眼光獨到,總是選用當下最适合唐朝發展的人。李隆基上位之後,國家還很混亂,需要一個人以強有力的手段整頓吏治。李隆基選中了多謀善斷的姚崇。在姚崇的幫助下,國家走上了正軌。
李隆基認為姚崇搞小集團的做法不好,應該依法治國,于是選用了講究原則,不徇私枉法的宋璟。宋璟遵守規則是好事,但是他不會變通,過于守舊,最後唐玄宗趁着他工作失誤罷免了宋璟。接替宋璟的,是文武雙全的張說。在他的輔佐下,唐朝達到了鼎盛。
晚期的唐玄宗仿佛變了一個人。曾經他的選人用人看重才能,曾經的反對鋪張浪費,即便有地方管理獻上禮物也會被他責怪,大有貞觀之風。到了晚期,唐玄宗簡直是任性妄為,放飛自我。鋪張浪費就不說了,選用人才随心所欲,為大唐的衰敗埋下了隐患。
唐玄宗晚期好奢靡之風,從他如何對待楊玉環就能看出來。楊玉環喜歡穿衣打扮,唐玄宗就安排了七百多個人專門給她做衣服,可謂奢華至極。楊玉環喜歡吃荔枝,唐玄宗于是開辟了專門的道路,讓人驿站的人快馬加鞭運送荔枝。隻要楊玉環開心,唐玄宗做什麼都可以。官職也像禮物一樣,随意送給了楊玉環的兄弟姐妹們。尤其是楊國忠,還一路坐到了宰相的位置。
鄉。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勾結外族造反,唐朝軍隊節節敗退。人們不怪罪唐玄宗,反而把一切的過錯讓一個女人來承擔。公元756年,楊玉環在馬嵬驿被賜死。一朝恩寵不複存在,唐玄宗得以儲存皇帝的名号。
其實從儲存在巴黎國立圖書館中,封常清的遺書《封常清謝死表聞》就能知道,真正的罪魁禍首是李隆基。安祿山叛變之後,李隆基派封常清以及高仙芝留守洛陽。洛陽失守,封常清自知難逃一死,有些話不說不痛快,于是便寫下了《封常清謝死表聞》呈遞給唐玄宗。
信裡面寫道“臣所将之兵,皆是烏合之徒,素未訓習.....恐長逆胡之威,以挫王師之勢....臣死之後,望陛下不輕此賊,無忘臣言,則冀社稷複安。”封常清并不認為兵敗是自己的錯,而是因為隊伍都是沒有訓練過的人。他認為唐玄宗輕視了安祿山的力量,一定要多加小心才行。
很可惜唐玄宗沒有聽封常清的勸告,執意讓哥舒翰帶領部隊和安祿山決戰。在潼關,20萬唐朝将士慘遭屠戮,唐朝軍隊大敗。從此之後,唐朝部隊節節敗退,唐玄宗不得不帶着楊玉環一起逃跑。安祿山的勝利,唐玄宗的落敗,這也宣告者“開元盛世”的終結,唐朝開始由盛世走向了衰敗。這一切,李隆基肯定是要承擔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