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者手記:長安,常安

作者:光明網

西安城中心報話大樓塔鐘的指針,穩穩指向零點,分秒不差。2022,如約而至。

塔鐘之下,一輛滿載抗疫物資的貨車,向着長安路方向疾馳而去。馬路對面,一輛載有多名抗疫人員的大巴車與之擦肩而過,駛向城市的某個角落。

古之長安,今之西安。往昔跨年,這座千年古都必是人山人海、熱鬧歡騰。但今年不同,因猝不及防與新冠肺炎疫情“遭遇”,不久前,這座1300萬人的特大城市不得不按下“暫停鍵”,變成安靜之城。随後,人們紛紛用“逆行”“擔當”“從容”“堅守”“接力”這些詞語為古城注解,在攜手抗疫中等待凜冬早去、暖陽歸來。

記者手記:長安,常安

2021年12月23日拍攝的西安鐘樓(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劉潇 攝

逆行,是這座城最亮的底色。

夜與光的“約會”,總能帶來希望。夜色之下,一束淺黃色燈帶将周長13.74公裡的西安城牆勾勒成一幅甯靜圖畫。城牆各大城門下,不時穿梭的車輛如同一個個流動的路燈,帶着人們奔向抗疫戰場。

城市的“暫停鍵”就是抗疫者的“快進鍵”。大家雖然行業不同,卻微光成炬,彙聚成一股堅強的力量,共同為“綠碼保衛戰”嘔心瀝血。他們,既是戰場“逆行者”,更是都市“守夜人”。

記者手記:長安,常安

2021年12月31日,夜色下的西安報話大樓塔鐘。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擔當,是這座城最動聽的音律。

2021年12月24日晚,全國碩士研究所學生考試前夜,天寒地凍。在西安外國語大學一幢教學樓裡,主動請戰的8位老師和學生正在進行最後演練。雖然年齡不同,但人人目光堅毅。次日,他們将承擔一項特殊使命——為2名新冠肺炎密接考生“送考上門”。

突如其來的疫情,徹底打亂了原定的考研計劃。陝西因時而變,決定通過新增考點、就地借考、送考上門等方式,確定西安十多萬名考生“應考盡考”。

殊不知,考場外還有一個更大的考場:老師、學生、志願者、社群幹部、醫生、交警、記者……人們接力送考、護考,以不同的擔當方式,共同彙成一曲優美的音律。

記者手記:長安,常安

2021年12月24日,在西安外國語大學,醫務人員為即将前往

隔離酒店送考上門的師生講解防護服穿脫的注意事項。

從容,是這座城最美麗的畫卷。

“因全市疫情确診病例增多,疫情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從12月20日起停課,學生居家線上學習……”2021年12月20日5時54分,一則消息打斷了西安市新城區後宰門國小一年級螢火蟲班家長群的甯靜。

7時39分:“各位親們,這是咱們年級今天的課表,提醒孩子今早8:30準時在班級釘釘群看直播。”

18時25分:“親們,今天晚上8:00班級釘釘群我開直播和孩子們連線。”

……

學校和老師穿越時空的安排有條不紊,家長和學生幹脆利落的回應及時高效。在“停課不停學”的大考面前,目之所及,從容與平靜已成主流。

記者手記:長安,常安

2021年12月31日,西安曲江風景線小區,志願者分揀免費生活物資。

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堅守,是這座城最溫情的告白。

“請放心,都挺好”“我相信兩周後情況就會好轉”“我很好,你們放心吧”……面對家人的擔憂,在西安學習、發展的許多外國人通過視訊這樣安慰。除了學做菜、陪家人,他們與許多中國人一樣,選擇居家堅守,靜待春暖花開。

但來自伊朗的普利亞卻閑不下來。眼下,他正在申請加入抗疫志願者隊伍,“我會很多國家的語言,可以服務外國友人,會駕駛、可以運送物資,還能維持核酸檢測點秩序……”

記者手記:長安,常安

2021年12月31日拍攝的西安城牆燈光秀(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接力,是這座城最溫暖的傳遞。

3天前,陝西省級機關和企事業機關首批4900餘名幹部下沉社群,與西安市3.3萬名先期下沉幹部和本就在基層工作的黨員幹部一起,接力打通疫情防控、服務保障的“最後一百米”。

“抗擊疫情,我們請戰!”許多身在西安的異鄉人也義不容辭加入抗疫大軍。

2021年12月24日晚6時,在西安外國語大學,來自石河子大學醫學院一附院、甯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的31位醫護人員寫出請戰書,請纓加入疫情防控工作。次日一大早,第一批隊員就投入抗疫一線……

“待凜冬離去,雪融草青,相信一定會有新的相逢将溫暖延續……”跨年之夜,西安城牆東南角上的光影文字,訴說着這座城最樸素的期待:長安,常安!(記者賀占軍)

來源: 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