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南名士|陸潤庠:最後的蘇州狀元

陸潤庠七十五歲時,為自己的人生作了一副對聯:“杜老乾坤謝公山水,右軍翰墨吏部文章。”以名人典故自然形成對仗,又暗喻人生的高光部分——

“杜老”即杜甫,在安史之亂中不計生死追随在靈武登基的唐肅宗,就像他在庚子國變時追随西逃的慈禧。

江南名士|陸潤庠:最後的蘇州狀元

(元)佚名《杜甫像》,故宮博物院藏

“謝公”是“謝公屐”的“謝公”,也就是山水詩人謝靈運,熱愛暢遊山水與園林,陸潤庠的故鄉蘇州的園林冠絕天下,陸潤庠閑來也愛與同好同遊,流連期間還留下不少墨寶。

江南名士|陸潤庠:最後的蘇州狀元

(清)上官周《廬山觀蓮圖》(局部),圖中豐頤長髯者為謝靈運,中國美術館藏

“右軍”指的是“王右軍”,也就是書聖王羲之,其書法的造詣無須贅述,而陸潤庠的書法學歐虞兩體,歸根到底是宗法書聖,水準也不俗。

江南名士|陸潤庠:最後的蘇州狀元

(明)陳洪绶《羲之籠鵝圖》,浙江省博物館藏

“吏部”則是韓愈,因其晚年當過一段時間的吏部侍郎而得名,韓愈的文章被蘇轼譽為“文起八代之衰”,堪稱文壇宗師,身為清末狀元并且官運亨通直至帝師的陸潤庠,文章無疑出類拔萃,難逢敵手。

陸潤庠以此概括自己的人生,其實這又何嘗不是封建時代文人士大夫們最理想的狀态:滿腹詩書可驚豔世人,入朝為官則忠君愛國、官運亨通,出世閑居也格調不凡,如果就這麼順遂且安定地走到人生的終點,最後那閉上雙眼的一刻都是欣慰而滿足的。

作為傳統文人士大夫中的佼佼者,陸潤庠或許也如此期望過完美的人生結局,隻是,時代已不再給予這樣的機會。這副八言對聯的落款是“七十五叟陸潤庠”,并簡單钤有兩枚“陸潤庠印”與“太傅銜太保”印章,太子太傅與太子太保皆是明清皇帝能給予親近重臣的最高頭銜之一,然而此時已是他生命的最後一年,并且他也不再是什麼太子太傅或太子太保,就連皇帝,此時也再沒有賜下殊榮的至高權力。

江南名士|陸潤庠:最後的蘇州狀元

(清)“陸潤庠印”木戳,故宮博物院藏 圖源:故宮博物院

不是他不夠出色,也不是統治者不夠鐘愛,封建時代價值觀下的“完美”人生到底沒有等來一個善終,是因為時代已經終結。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一聲槍響,宣告了中國兩千餘年的封建社會土崩瓦解。退位诏書上的朱印,是清帝權威最後一次生效,此後“共和”之下,再無皇帝,自擁自立者必遭全國聲讨,不得好死,而陸潤庠為維護大清皇權兢兢業業的一生,大概可以用那句話來概括——“終究是錯付了”。

江南名士|陸潤庠:最後的蘇州狀元

清朝宣統皇帝溥儀退位诏書,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圖源:中國國家博物館官網

但陸潤庠絲毫不會認為自己與“錯付”這個詞有關。陸家從先祖開始就以效忠皇權為立身之本,甚至在清初“奏銷案”後,為了不讓皇帝起疑心,陸氏先祖、清代第十八位狀元陸肯堂給祖孫留下告誡:不置田産,忠于朝廷,為人處世小心謹慎為上。

據傳陸潤庠出生時,祖父陸嵩正在鎮江任訓導,鎮江古稱潤州,地方學校古稱“庠”,是以他被起名“潤庠”,又據傳母親夢鳳凰落在園中大石上,于是他以“鳳石”為字。陸潤庠四歲能辨聲,七八為韻語,十歲讀完儒家《九經》,也對醫學“俗所谙習”——這是因為陸家自陸肯堂中狀元後,連續四代無顯宦,陸潤庠的祖父陸嵩與父親陸懋修都精通醫術,這成了陸家的另一樣家學,太平軍攻占蘇州後,陸懋修帶家人逃難至上海,上海霍亂橫行,他以家傳醫術治病救人,卓有成效,廣受贊譽。不過對于緻力角逐科場的陸家來說,還得是一朝金榜題名,方能光耀門楣。

江南名士|陸潤庠:最後的蘇州狀元

陸潤庠書法作品[傳] 圖檔來源網絡

陸懋修雖醫術高超,但科舉不順,仕途無望,陸嵩實在對他無法指望,便把家族的希望都寄托在孫子陸潤庠身上。陸潤庠也不負所望,少時就以溫文爾雅,聰穎過人著稱,因有“弱不勝衣”之貌,曾被人追着喊“鳳姐”,但陸潤庠不羞不怒,坦然應之,直到成年後,《清史稿》稱他“性和易,接物無崖岸”。

同治九年,陸潤庠被選為元和縣學優貢生,經朝考錄用為知縣。同治十二年,他考中癸酉科順天府鄉試舉人。翌年,聯捷中進士,胪傳一甲一名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消息傳到蘇州,舉城歡騰,為了差別于在康熙年間中狀元的“老狀元”陸肯堂,蘇州人将他的七世孫陸潤庠稱作“新狀元”。然而,這卻是蘇州最後一次為狀元喝彩,陸潤庠也不知道,自己已是蘇州的最後一個狀元。大概也正因這個特殊的結果,坊間又附會出一個傳說:陸潤庠少時當夜經橋畔,忽聞有人低語曰:“陸狀元來,速避速避!”當時四下寂靜,陸潤庠知道這或許是鬼怪作祟,但卻是極好的兆頭,從此下帏苦功,後竟大魁天下。

狀元的起點,本就比其他舉人進士來得高,再加上陸潤庠為人謙虛謹慎,博學多識,辦事高效妥當,很快就得到最高統治者的賞識。他曆同治、光緒、宣統三朝,任國子監祭酒、協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弼德院院長等職,到了宣統朝,他已是無可争議的帝師,甚至他的家學醫術,可為皇帝與太後診治,并擔任了清末國家醫藥局的常務副局長。

衆所周知,清末最高實權者是慈禧太後,她喜怒無常,陸潤庠更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殷勤侍候,後來庚子國變,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西逃,陸潤庠就如他在對聯中所寫的那樣,千裡迢迢趕往西安,以示對慈禧絕對的忠誠和追随。慈禧太後很是滿意,先後授予他禮部侍郎、左都禦史、工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這讓陸潤庠更加感恩戴德。

江南名士|陸潤庠:最後的蘇州狀元

(清光緒)慈禧印松鶴圖軸,陸潤庠題,故宮博物院藏 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甲午戰争後,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下,蘇州也被迫開放成為商埠。舉國上下一片嘩然,持續了數百年固步自封、閉關鎖國的局面與觀念終于被現實打破。

蘇州是陸潤庠的家鄉,很早就以曆史悠久、人傑地靈聞名于世,在明清兩朝貢獻了數量最多的狀元和進士,“四方萬裡,海外異域珍奇怪偉、希世難得之寶,罔不畢集,誠宇宙間一大都會也。”但到了清朝的末路時分,蘇州也再不複昔日的榮光——太平天國起義後,太平軍占領了蘇州,打擊與破壞都是毀滅性的,自此東南經濟中心的地位旁落上海,“蘇州商市行情漲落悉依上海為準”,直到今天仍是如此。

梁啟超曾說:“喚起吾國四千年之大夢,實則甲午一役始也。”乾隆皇帝還可以把馬戛爾尼使團當作理所當然的朝賀,但日本在中日甲午戰争的勝利,終于讓無數中國人如夢初醒——就是這麼一個彈丸小國,曾經多次派遣遣唐使來向中國學習的國家,早已認證明治維新擺脫落後,船堅炮利之下,天朝上國的尊嚴與北洋水師一同被葬送。便是不革命,改革也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雖然不平等條約已成定局,但統治者也無法坐視列強資本橫行。兩江總督張之洞與江蘇巡撫兩次奏請光緒皇帝,要求“振興蘇州商務,開辦絲、紗兩廠”。光緒皇帝在第二道奏折上朱批贊同。在具體的執行人員上,君臣都不約而同地認可了出身蘇州,才學、資曆與忠誠都可靠的陸潤庠,正好此時陸潤庠因母親病故,在家丁憂,就地即可上任。

江南名士|陸潤庠:最後的蘇州狀元

陸潤庠書法扇面[傳] 圖檔來源網絡

陸潤庠接到任命,“一力肩承,不辭勞怨”,開始親力親為地敲定各項制度和細節。他選擇了蘇州盤門外吳門橋以東青旸地上建廠,這裡原是荒郊墳地,但勝在交通便利,面積不小,日後發展也大有可為。但辦廠還是遇到了最大的難題——資金。朝廷為了甲午戰争,已向蘇州等五府數十家典當行借用了有息商款,共計白銀54萬兩,此時正要清還,可辦廠又遇資金短缺,挪用這筆款項不失為解決之道,結果卻導緻一場蘇州商務局與典當業主之間的股權之争。陸潤庠在行書作文上的潇灑自如完全不能在這種場合遊刃有餘,隻得焦頭爛額地四處奔走,最後還是兩江總督劉坤一和光緒皇帝為代表的官方勢力介入才最終化解沖突。

江南名士|陸潤庠:最後的蘇州狀元

蘇綸紗廠舊址 圖檔來源網絡

兩座紗廠落成,陸潤庠親題“蘇經”“蘇綸”二名,“經綸”出自《周易·屯》:“《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經綸本義是整理過的蠶絲,後引申為治理國家,“有為之時,以經綸天下”,對于這兩座為救清朝國運而生的紗廠來說,可以說是再貼切不過了。光緒二十三年七月初四,兩廠終于竣工,無數達官顯貴不顧炎熱前來一睹為快。紗廠引進英國道勃生廠制造的世界最先進的裝置,讓在場的人無不大開眼界——“西人所為機器,夙僅聞之,今始之見,其用之神而器之偉,實所未見……”也是以所産出的絲、紗在當時的市場上聲譽不錯,甚至不輸上海的産品,然而随着洋紗的進口激增,工價上升,兩座紗廠受到沖擊,盈利減少,股東們紛紛失去投資信心,招募新股又困難重重,這讓年近花甲的陸潤庠更是心力交瘁。

他并不像另一位辦廠的狀元張謇,決然告别官場,全身心緻力實業救國,陸潤庠是再傳統不過的文人,經商對他來說如同趕鴨子上架,不過為着回報張之洞的賞識重托并報效朝廷、拯救國運——他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也就是說清朝之是以在對外戰争中占下風,無非是沒有先進的技術,那麼隻要相應地引入西方科技,發展産業,就能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面,清朝的統治也就能長久存續。是以他始終警惕甚至可以說是敵視除實業科技之外的一切外來文化成果。宣統元年,充當協辦大學士,因“皇帝典學,繼充毓慶宮授讀,兼顧問大臣”,作為帝師,他利用向皇帝講經機會,“參以時事”,不斷勸谏:“舊章未可驟更,新法宜防流弊”。

江南名士|陸潤庠:最後的蘇州狀元

陸潤庠書法作品[傳] 圖檔來源網絡

然而,且不說世人皆知的結果,便是在當時,原本浸淫傳統的文人們也開始與延續千年的理念背道而馳。 甲午戰敗的消息,同樣打破了蘇州城的安甯。雖然自明代起,江南地區就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新經濟形态,但19世紀初的蘇州人對待西方新事物的态度與後來陸潤庠的“中體西用”高度一緻——“僅蘇州一地,洋貨、皮貨、細緞、衣飾、金玉、珠寶、參藥、諸鋪、戲園、遊船、酒肆、茶店如山如林,不知其幾千萬人”,蘇州人享受着“洋貨”的優越,卻對先進的制度和進步的思想沒有多少興趣,辦報學外語的寥寥無幾,文人士大夫的最大理想還是通過金榜題名來成為人生赢家,然而“長于持論,短于有為;勇于發端,怯于臨事”,整個蘇州社會沉浸在一種不切實際的奢靡享樂風氣中。

中日甲午戰争爆發後,蘇州秀才包天笑說:

“一般讀書人,向來莫談國事的,也要與聞時事,為什麼人家比我強,而我們比人弱?為什麼被挫于小小的日本呢?讀書人除了八股八韻之外,還有他應該研究的學問呢!” 在“洋貨”之外,蘇州士紳們到底看到了彼時世界遠勝于清朝的真相,于是,“開眼看世界”就成了必然。1905年,清政府在大勢所趨下廢除了科舉制,并以《考驗出洋畢業生章程》考核選出部分留日歸來的畢業生,授予舉人、進士并實授官職,等于是為失去了傳統路線的讀書人提供了另一種出路。相對歐洲諸國,日本有成功的革新經驗,離得近,日語也相對好學,再加上朝廷有支援,這就更激發了蘇州士人赴日求學的意願。然而這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清朝最終的催命符之一——在日本求學的留學生并全如清政府所願,純粹學習軍事、經濟方面的實業知識與技術,回來鞏固清朝的統治,反而是在充實見聞後,直接思考起了傳統的存續與更疊問題。 這些人成了陸潤庠極力厭惡否定的對象,他不止一次表明自己對留學的否定的态度:

“遊學諸生,于實業等事學成而歸者,寥寥可數,而又用非所學。”“今諸生根柢未深,前古聖賢經傳曾未誦習,道德風尚概未聞知,襲人皮毛,妄言改革;甚且包藏禍心,倡民權革命之說,判國家與君主為兩途,布其黨徒,潛為謀主。”“久必緻根本動搖,民生塗炭。”

誠然,留學歸國确實不等于盡善盡美,改革執行過程中也多有弊端,但一味否定,不思變通,才是真正的滅亡之道。甚至,他為了維護傳統與皇權,顯得毫無人情——他要求停辦鎮兵,是因為其規定有“不擊同胞之謬說”,不攻擊同胞,竟然是謬論?無非是這不能成為維護清朝統治的工具罷了。他的親家洪鈞,娶了花船上的妓女賽金花為妾,本是既情投意合,又救人出苦海的一樁好事,陸潤庠卻深以此為恥。後來洪鈞去世,賽金花被洪家拒之門外,洪鈞留給賽金花的錢款也被洪家扣下,賽金花無以為生,隻得在上海重操舊業,一下就成為名妓,陸潤庠聽聞,又覺得自己真的面上挂不住了,聯合上海士紳勢力将賽金花趕出了上海。後來賽金花北上,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憑昔日與洪鈞出國時學會的德語,與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極力斡旋,讓八國聯軍不要濫殺無辜,得她庇護的北京市民敬稱她為“賽二爺”。平心而論,這不比一味追随“跪舔”慈禧的陸潤庠更顯憂國憂民的風骨氣節?

然而時代更疊已不可避免,有識之士隻會越來越多,搞出了“皇族内閣”的清末立憲,更是加速了清朝敗亡的程序。同為望族陸氏的陸鴻儀,光緒二十九年中進士,後留學日本中央大學學習法律,抗戰時拒絕為漢奸辯護,并積極營救共産黨,建國後赴京任職;潘祖謙官至内閣中書,清亡後歸隐蘇州,曾為蘇州商會會董,商團公會會長,并創辦蘇州職業女子中學,籌資修治金雞湖堤岸,以積德行善著稱;貝壽同曾東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學學習,并加入同盟會,歸國後從事建築,成為我國最早建築師……1911年,為響應武昌起義,蘇州紳商民團總董潘祖謙、商會總理尤先甲、自治所議董江衡、孔昭晉等士紳分兩批進見巡撫程德全,請求反正以保全地方,巡撫程德全眼見大局已定,隻得應允,于是“商民安堵如常”,蘇州和平光複。

江南名士|陸潤庠:最後的蘇州狀元

陸鴻儀考取司法官後留念,前排中為陸鴻儀 圖檔來源網絡

不過,即便出現了如此正面積極的革新風貌,蘇州所殘餘的保守勢力也不容小觑。有清一代,從順治到光緒,114位狀元中蘇州就獨占了28人,是以墨守成規、保守封建依然不能從蘇州民風中被根除,甚至蘇州已然光複後,當局強令剪發,有被剪而哭泣者,還有不服争辯、閉門潛匿者。雖然沒有人去剪陸潤庠的辮子,但他眼見清帝遜位,家鄉也迅速背棄了敗落的朝廷,心中便已有決心,這從他的先祖開始,就已經深深種下,代代相傳,他便是這殘存的民風中最倔強的一部分。

辛亥革命後,兩宮退位,陸潤庠仍奉懿旨照料毓慶宮。當衆人聚在一起商議今後立身處世之法時,陸潤庠自嘲般地說道:“有何身份?亡國大夫也。”

隆裕太後晏駕,他不吃不喝數天哀悼。民國三年,賞加“太傅”銜,但他面對時代變局深受刺激,《清史稿》說他是“遇變憂郁,内結于胸而外不露”,是以他深以未能殉清為恥。民國五年他面見溥儀,臨行時說:“臣病矣,明天不能上來了。”時年尚幼的溥儀說:“噫!師傅何為出此言也,竟忍舍我去耶?”陸潤庠隻得流着淚離開。随後即上疏請了病假。

江南名士|陸潤庠:最後的蘇州狀元

溥儀照片 圖檔來源網絡

他有多年的哮喘病症,家學醫術并不膚淺,足以讓他知曉如何調養。但他下定決心後,就每日都瞞着家人,服下大量猛藥,有朋友前來探視發現了,驚訝地問他天天喝這樣的藥病怎麼能好呢?他苦笑着反問:“若服此藥,吾疾果可不瘳乎?”

民國五年年八月二十日,時年七十五歲的陸潤庠終于與世長辭。滄海桑田,日新月異,時代的巨變從來都是必然的,不迎向新生的朝陽,便隻能與黎明前的黑暗一同消散了。

原作者:沈淵

注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參考文獻:

[1]李陽. 清末民初蘇州士紳的轉變與堅守[D]. 上海師範大學, 2011.

[2]李海珉, 吳正明. 蘇州狀元陸潤庠的絕筆聯[J]. 紫禁城, 2006(Z2):198-201.

[3]高小平. 東吳講堂——蘇州最後一位狀元——晚清宰相陸潤庠的學與術[J]. 東吳學術, 2015.

[4]聞慧.《陸潤庠:下塘街上走出的狀元宰相》.蘇州檔案,2019.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