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帝為何要武統台灣,稱大清是牛台灣是針,一打盹就紮得鑽心疼

康熙幼年即位,他所繼承的是一個飽經戰火、經濟凋零、國弱民貧、群雄逐鹿、四分五裂的基業,先是盤踞在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的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他們各擁重兵,軍饷開支浩大,“天下财賦,半耗于三藩”;其次是西北噶爾丹以伊犁為巢穴,其軍鋒和影響遠及于内外蒙古、南部新疆、西藏、青海以及中亞細亞,勢力強盛,窺伺中原,成為清朝的嚴重威脅;在東北則有俄羅斯人入侵,在黑龍江設立軍事據點,屠殺和掠奪當地人民;還有中原反清複明的明朝遺民亦在積蓄力量,俟機待發。

康熙帝為何要武統台灣,稱大清是牛台灣是針,一打盹就紮得鑽心疼

當然,還有東南沿海一寓的台灣,鄭氏割據着,阻絕了台灣和大陸之間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聯系,不利于台灣的進一步發展。同時,鄭氏對清朝所展開的軍事活動,給東南沿海地區人民的和平生産和生活,也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康熙帝為何要武統台灣,稱大清是牛台灣是針,一打盹就紮得鑽心疼

由此可以看出,當年的大清王朝可謂是一堆幹柴,隻要星星之火,便會成燎原之勢,清王朝危機四伏,統治極不穩固。

康熙帝為何要武統台灣,稱大清是牛台灣是針,一打盹就紮得鑽心疼

十幾年後,康熙逐漸成年,他首先擒拿鳌拜,奪取權力,消除了朝廷内部的隐憂。接着集中精力削三藩,親征噶爾丹,經過十數年的努力,終于掃除了這些大的隐患。

康熙帝為何要武統台灣,稱大清是牛台灣是針,一打盹就紮得鑽心疼

然而,對于台灣,很多清朝官員認為,此地孤懸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一開始,康熙也的确是這麼認為,台灣地處大海中,波濤萬頃,作戰需賴水師,滿族将士娴習馬步,而不習水戰,加之台灣土地初辟,人口甚少,生産落後,經濟困難,急需大陸的糧食和物資供應,隻要采取經濟封鎖便能解決之。

康熙帝為何要武統台灣,稱大清是牛台灣是針,一打盹就紮得鑽心疼

是以,起初采用的隻是“遷界禁海”,即在福建、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北6 省沿海及各島嶼的居民内遷30——50裡,在沿海一帶形成一個無人區;嚴禁一切船隻出海貿易、捕魚。其目的是通過斷絕海上貿易往來,阻塞大路貨物的出海管道,切斷軍用物資的供給,又無法向沿海居民征收糧饷,進而在經濟上完全陷入困境,叫不戰而屈人之兵。

康熙帝為何要武統台灣,稱大清是牛台灣是針,一打盹就紮得鑽心疼

沒有想到的是,這遷界禁海使清王朝的經濟最少倒退幾十年,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一直以來東南沿海地區有發達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瀕海地區有良田萬頃,土地肥沃,生産技術先進,是中原王朝的賦稅主要來源,損失是相當大。

康熙帝為何要武統台灣,稱大清是牛台灣是針,一打盹就紮得鑽心疼

同時,強制群眾内遷數十裡轉眼成廢墟,又無妥善安置措施,沿海種田捕魚經商百姓背井離鄉,失去生計,不少人便铤而走險,渡海赴台,反壯大了鄭氏集團的實力。

康熙帝為何要武統台灣,稱大清是牛台灣是針,一打盹就紮得鑽心疼

尤其令康熙不能容忍的是,和平年代這台灣表面按兵不動,一旦内地有風吹草動,便立即傾巢出動,張牙舞爪,表現最突出的是平息三藩之亂正酣,中原戰火彌漫之際,台灣便立即揮兵渡海,乘機發兵攻福建、廣東,與清軍作戰,占領廈門與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各地。

康熙帝為何要武統台灣,稱大清是牛台灣是針,一打盹就紮得鑽心疼

為此,康熙認為,針對當時世界領土最廣闊的大清王朝來說,台灣充其量就是九牛一毛,小得可憐,然而,從當年大清朝的地圖來形象地比喻,清朝的版圖就像一頭牛,而台灣就像在牛肚子上的一根鋼針,一旦有一絲風吹草動的變故,這根鋼針就插進肚子,你一打盹就紮得鑽心疼,說不定就會是以而斃命。更讓他寝食不安的是,台灣是江浙閩粵四省之屏蔽,倘若放棄台灣,必為紅毛(指荷蘭)複占,外國勢力一旦插手,“乃種禍後來,沿海諸省,斷難晏然無虞”!

康熙帝為何要武統台灣,稱大清是牛台灣是針,一打盹就紮得鑽心疼

此時,康熙下定決心要收複台灣,如果一直讓其這樣不去解決的話,那麼早晚會威脅到自身的安全的,一定要忍受一時的痛苦,而根除無窮的後患!

康熙帝為何要武統台灣,稱大清是牛台灣是針,一打盹就紮得鑽心疼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十四日,康熙帝力排衆議,決定給擔任水師提督的施琅在台灣問題上獨斷專行的權利,下令武力進攻台灣。

康熙帝為何要武統台灣,稱大清是牛台灣是針,一打盹就紮得鑽心疼

施琅率領戰船300 餘艘,水師2 萬餘人,仍自銅山出洋,第2 天上午,戰船即陸續到達澎湖海外。十六日曾發生小規模海戰,雙方各有損傷。二十二日清軍分三路出擊,與鄭軍決戰,施琅親率主力擔任中路主攻。清軍利用“風利舟快,瞬息飛駛,居上風上流之勢,壓攻擠擊”,一鼓作氣,經過七八個小時激戰,大敗鄭軍。劉國軒率所剩幾隻小舟逃回台灣。

康熙帝為何要武統台灣,稱大清是牛台灣是針,一打盹就紮得鑽心疼

澎湖為台灣門戶,一旦失守,台灣即失去了屏障。施琅派員到台灣勸降,聯絡劉國軒。劉國軒見大勢已去,于是派兵監視鄭氏統治集團,鄭克塽、馮錫範隻得上表求降,八月清軍勝利進駐台灣。由于鄭氏集團政治腐敗,是以清廷統一台灣得到台灣各族人民的支援和擁護,清軍至台灣時“百姓壺漿相繼于路,海兵皆預制清朝旗号以迎王師”。台灣人民是迫切希望國家統一的。收複台灣後,康熙皇帝在台灣設一府三縣,台灣府和台灣、鳳山、諸羅三縣,隸于福建省。并在台灣設總兵一員,駐兵八千,在澎湖設副将一員,駐兵三千。

康熙帝為何要武統台灣,稱大清是牛台灣是針,一打盹就紮得鑽心疼

康熙帝收取了台灣,使台灣重新回到祖國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完成台灣和大陸之間的政治統一,大大促進了以背景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由此台灣成為我國東南海上的重鎮,有利于加強和鞏固我國東南沿海的國防,有利于抵禦西方殖民主義勢力的入侵。

康熙帝為何要武統台灣,稱大清是牛台灣是針,一打盹就紮得鑽心疼

同時,統一台灣,這不僅對國家統一具有重要意義,從長治久安的曆史角度來看,為往後清朝一百多的安定的确是打下基礎,而且沒有留下曆史後遺症,的确是最明智的做法。

繼續閱讀